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78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单袋包括袋身、风琴式插边、上口和底封,卷筒袋包括袋身和风琴式插边。包袋本体为双层膜结构,外层膜和内层膜分别在指定位置打有微孔;袋身中部纵向内外膜之间有四条线状胶黏剂粘结内外膜,以防止灌装物料时物料误入内外膜之间的夹层。整个袋体内外有若干微孔相通,但内外膜微孔位置错开,不直接相通,袋内固体物料或者气体需要在袋体夹层中拐弯,路径类似走迷宫,才能排出袋外。由于气体流动性好,可较容易沿弯曲路径排出,而粉料却不易拐弯,至多有少量泄漏到夹层中,因此可达到易排气同时不易漏粉的效果,可有效解决工业重包袋在盛装固体粉状物料时既需要排气却又不能漏粉的矛盾。物料时既需要排气却又不能漏粉的矛盾。物料时既需要排气却又不能漏粉的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

技术介绍

[0002]工业重包袋广泛用于工业固体粉料高速自动化包装,有自动化单袋包装,也有FFS卷筒袋包装。这类包装由于码垛需要,在灌装后需要排除袋内的一部分气体,以保证码垛时不滑包,码垛后还需要靠自重让气体继续慢慢排出,直至压实,以确保运输时不倒剁。一般来说,业界都是用在袋身打孔或者安装单向排气阀的方式来实现上述排气要求。单项排气阀排气,数量少排气慢,数量多了成本高;直接打孔排气,孔径打小了,排气不畅,孔径打大了直接漏粉。因此,急需要一种新的排气结构,来解决既需要排气却又不能漏粉的矛盾。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包括包袋本体,包袋本体为双层膜叠加结构,所述包袋本体包括袋身和风琴式插边,袋身分为袋身正面和袋身背面,所述风琴式插边分布在包袋本体两侧,位于袋身正面和袋身背面之间;所述风琴式插边的内层膜设置有微孔,所述袋身正面的外层膜设置有微孔,包袋本体被灌装后,其内部的气体可依次通过风琴式插边内层膜的微孔以及袋身正面的外层膜的微孔排出,从而实现排气的作用。
[0006]进一步的,所述风琴式插边的内层膜的微孔设置在第一微孔区域内,所述第一微孔区域设置在风琴式插边内层膜上,分布在靠近袋身背面的一边。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微孔区域呈矩形结构,其长度与包袋本体的高度一致。
[0008]进一步的,所述袋身正面外层膜的微孔设置在第二微孔区域内,所述第二微孔区域包括若干组微孔分区,所述若干组微孔分区对称分布在袋身正面外层膜两侧边缘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微孔分区设置数量为4个,呈纵向左右对称排列在袋身正面外层膜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袋身正面和袋身背面的内外两层膜之间均设置有胶黏剂层,用于粘结内外层膜。
[0011]进一步的,所述袋身正面和袋身背面分别设置4组胶黏剂层,胶黏剂层呈线条状,对称分布在袋身纵向中轴线两侧,上下贯穿整个纵向袋身。
[0012]进一步的,所述袋身背面中部纵向设置有片膜搭接中封焊缝。
[0013]进一步的,所述包袋本体还设置有上口和底封,上口分布在包袋本体的顶部,底封分布在包袋本体的底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袋体结构,将内外膜打孔位置错开。风琴式插边的内层膜连续打
孔,纵向贯穿,外膜纵向间断打孔,位置在袋身正面边缘处;袋身中部有线状胶黏剂层纵向贯穿,将整个袋身中部纵向内外膜粘合为一体,以确保灌装时,物料不被灌入夹层。在包装袋灌料码垛后,两个侧面风琴式插边内层膜均有微孔,且全袋纵向贯穿,数量众多,袋内气体流动性好,受压后很容易被挤进内外膜夹层。袋内固体粉末流动性不好,又有外层膜阻挡,粉末不易流动进夹层,至多有少量粉末被气流带入夹层。气体进入夹层后,总是寻找低压处泄压,由于气体流动性好,容易流动到附近不远的外层膜孔洞流出袋外。而少量跟着气流漏入夹层的粉末因为流动性差,要想运动到外层膜孔洞,需要大量气流携带较长的弯曲路程,因此能到达外层膜孔洞漏出的固体粉末微乎其微,从而利用气体固体流动性差异使袋体达到易排气不易漏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单袋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卷筒袋示意图。
[0018]图3是袋体外层膜展开示意图。
[0019]图4是袋体内层膜展开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如下:1、袋身正面;2、袋身背面;3、底封;4、第二微孔区域;5、第一微孔区域;6、胶黏剂层;7、中封焊缝;8、风琴式插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可直接收卷成卷筒状,适用于FFS卷筒袋包装,包括包袋本体,包袋本体为双层膜叠加结构,所述包袋本体包括袋身和风琴式插边8,袋身分为袋身正面1和袋身背面2,所述风琴式插边8分布在包袋本体两侧,位于袋身正面1和袋身背面2之间;所述风琴式插边8的内层膜设置有微孔,所述袋身正面1的外层膜设置有微孔,包袋本体被灌装后,其内部的气体可依次通过风琴式插边8内层膜的微孔以及袋身正面1的外层膜的微孔排出,从而实现排气的作用。
[002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风琴式插边8的内层膜的微孔设置在第一微孔区域5内,所述第一微孔区域5设置在风琴式插边8内层膜上,分布在靠近袋身背面2的一边;所述第一微孔区域5呈矩形结构,其长度与包袋本体的高度一致,上下贯穿风琴式插边内层摸。所述袋身正面1外层膜的微孔设置在第二微孔区域4内,所述第二微孔区域4包括四组微孔分区,四组微孔分区对称纵向分布在袋身正面1外层膜两侧边缘处。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袋身正面1和袋身背面2的内外两层膜之间均设置有胶黏剂层6,胶黏剂层6纵向贯穿,将整个袋身中部纵向内外膜粘合为一体,以确保灌装时,物料不被灌入夹层。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袋身正面1和袋身背面2分别设置4组胶黏剂层6,胶黏剂层6呈线条状,两两对称分布在袋身纵向中轴线两侧,上下贯穿整个纵向袋身。所述袋身背
面2中部纵向设置有片膜搭接中封焊缝7。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28]本实施例所述的包装袋为单袋包装,所述包袋本体设置有上口和底封3,上口分布在包袋本体的顶部,底封3分布在包袋本体的底部。
[0029]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袋体结构,将内外膜打孔位置错开。风琴式插边的内层膜连续打孔,纵向贯穿,袋身正面1外层膜纵向间断打孔,位置在袋身正面边缘处;袋身中部有线状胶黏剂层纵向贯穿,将整个袋身中部纵向内外膜粘合为一体,以确保灌装时,物料不被灌入夹层。在包装袋灌料码垛后,两个侧面风琴式插边内层膜均有微孔,且全袋纵向贯穿,数量众多,袋内气体流动性好,受压后很容易被挤进内外膜夹层。袋内固体粉末流动性不好,又有外层膜阻挡,粉末不易流动进夹层,至多有少量粉末被气流带入夹层。气体进入夹层后,总是寻找低压处泄压,由于气体流动性好,容易流动到附近不远的外层膜孔洞流出袋外。而少量跟着气流漏入夹层的粉末因为流动性差,要想运动到外层膜孔洞,需要大量气流携带较长的弯曲路程,因此能到达外层膜孔洞漏出的固体粉末微乎其微,从而利用气体固体流动性差异使袋体达到易排气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袋本体,包袋本体为双层膜叠加结构,所述包袋本体包括袋身和风琴式插边(8),袋身分为袋身正面(1)和袋身背面(2),所述风琴式插边(8)分布在包袋本体两侧,位于袋身正面(1)和袋身背面(2)之间;所述风琴式插边(8)的内层膜设置有微孔,所述袋身正面(1)的外层膜设置有微孔,包袋本体被灌装后,其内部的气体可依次通过风琴式插边(8)内层膜的微孔以及袋身正面(1)的外层膜的微孔排出,从而实现排气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琴式插边(8)的内层膜的微孔设置在第一微孔区域(5)内,所述第一微孔区域(5)设置在风琴式插边(8)内层膜上,分布在靠近袋身背面(2)的一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区域(5)呈矩形结构,其长度与包袋本体的高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排气工业重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正面(1)外层膜的微孔设置在第二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沪汇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