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71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包括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前部、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后部和无菌样品放置区,所述无菌样品放置区的两端分别与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将转移袋前部完全贴合在细胞培养箱上,此时可以将细胞培养箱门板及其四周包裹起来,则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可以对与其接触的细胞培养箱和门板进行灭菌;利用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将存放区与操作区进行密封隔绝,实现无菌样品在不同洁净级别的环境中精准安全转运,尤其适合同一无菌样品制备室内不同个体来源的无菌样品集群化培养,成本低,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无菌样品的转移袋。

技术介绍

[0002]细胞疗法是指提取个体或异体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基因或化学修饰,将其扩增为大量细胞,并且将其再引入个体中以用于治疗目的。
[0003]细胞疗法最关键的是细胞的培养,细胞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需要不断的更换、补加培养液和各种因子,这些都需要无菌操作。在细胞治疗等研究过程中,发生污染是实验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污染,将意味着试验需要重新开始,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经济成本。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细胞培养环境的无菌性和对人员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对生物设备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为了避免污染,目前一个GMP细胞培养室内放置一台细胞培养箱、一台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和显微镜。细胞培养室一般是C级或者B级环境,培养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易引起不同批次的细胞的相互污染。虽然现有技术使用传递窗达到该效果,但是现有的转移设备造价昂贵,频繁消毒灭菌,浪费时间,故不易推广使用;另外很多传递窗不易移动,传递的无菌物品受限,无法灵活地在不同设备间对接。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可以转移相关的无菌用品、样品和细胞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菌样品(如细胞制剂)转移袋,能够在无菌、且与外部环境不进行气体交换的条件下完成无菌样品在CO2培养箱与生物安全柜之间进行无污染转移。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包括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前部、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后部和无菌样品放置区,所述无菌样品放置区的两端分别与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密封连接,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的端头外部均设置有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均设置有易撕部;
[0007]作为优选,所述转移袋前部和无菌样品放置区之间以及无菌样品放置区和转移袋后部之间均设有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
[0008]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的侧边均密封固定安装至少一个操作手套。
[0009]作为优选,所述易撕部包括设置在转移袋前部或转移袋后部一侧的U型口,沿着U型口设有U形易撕线,U型口与培养箱门或传递窗门相匹配,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的内壁均粘贴有与U型口相适配的易撕封带,所述易撕封带用于封闭U形易撕线。设计U形易撕线的作用是:撕开U形易撕线后可以将培养箱门或者传递窗门顺着U型口打开,U型口与培养箱门相匹配,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的内壁均粘贴有与U型口相适配的易撕封带,所述易撕封带用于封闭U形易撕线。
[0010]作为优选,所述易撕封带的一端连接有刮压板,刮压板用于将U型口塞进门缝中,避免门缝中的细菌暴露出来,另外,刮压板还能用于刮压排出医用粘合剂层与门之间的空气。
[0011]作为优选,所述转移袋前部用于与细胞培养箱密封连接,所述转移袋前部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转移袋前部贴合在培养箱前部及前部四周,转移袋前部的易撕部贴合在培养箱下门缝、外门缝和上门缝中。
[0012]作为优选,所述转移袋后部用于与传递窗密封连接,所述转移袋后部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转移袋后部贴合在传递窗前部及前部四周,转移袋后部的易撕部贴合在传递窗下门缝、外门缝和上门缝中。所述转移袋前部尺寸略大于细胞培养箱,所述转移袋后部尺寸略大于传递窗,这样设计的目的便于U型口能够塞进门缝中。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的外侧(所述转移袋靠近培养箱或者传递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离型纸。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离型纸,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的宽度为8

15cm。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沿着袋体的四周设置,可以通过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上下的粘合,将无菌样品放置区密封。
[0015]作为优选,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排气口和进气口的一端均密封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排气口和进气口均固定安装有密封膜。
[0016]作为优选,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的端头均设有封口和边框,所述封口和边框上均设有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
[0017]作为优选,述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前部、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后部和无菌样品放置区均为折叠型或者所述无菌样品放置区为折叠形;所述转移袋前部和转移袋后部上均设有气密性检测口,气密性检测口上可以设有气体阀门或者密封盖。当需要检测气密性时,能够通过气密性检测口进行检测。如果采用充气法检测气密性时,充入的气体须是洁净气体,避免污染。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对培养箱门及门缝中进行预消毒,然后通过将转移袋前部放在与细胞培养箱底部齐平的小车顶部,并将边框对准细胞培养箱的一侧和外壁,边框贴合在细胞培养箱的外侧及培养箱门上,将第一离型纸撕下,手部或刮压板按压,使其完全粘附在细胞培养箱及培养箱门上,则通过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将转移袋前部固定在细胞培养箱上,此时可以将细胞培养箱上的培养箱门包裹起来,则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可以对与其接触的细胞培养箱和培养箱门进行灭菌;转移袋前部贴合培养箱时,将U型口对应贴在门缝的位置,并预留一部分空间/体积便于后续将U型口塞到门缝里;
[0019]在灭菌完成后,利用操作手套,将一端的易撕封带揭开,露出U型口,利用易撕封带连接的刮压板将U型口(也可以带着易撕封带一起)塞入并贴合门缝,然后拉扯U型口的一个拐角,由于在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上设置有U形易撕线,则可以便于沿着U形易撕线向操作区的方向将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撕开一个开口,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除去这个开口,其他部分仍与细胞培养箱贴合,则可以实现密封,防止外界的空气与转移袋前部流通,利用这个开口,打开培养箱门,利用操作手套去拿细胞培养箱内的培养
瓶,并将无菌样品放置在无菌样品放置区后关上培养箱门。此时将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的离型纸撕除,将整个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拉成一条线进行密封,从而将无菌样品放置区与转移袋前部分开,再使用剪刀将沿着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的中部剪开,将无菌样品放置区和转移袋后部转移至传递窗位置,便于传递至生物安全柜。
[0020]此时转移袋前部也被密封,为了防止前部中混有培养箱的气体及气溶胶等进入培养间,须对转移袋的前部进行灭菌,将进气口上的密封盖取下,通过排气口向内部输入雾化或气化过氧化氢,灭菌结束后再通过进气口输入过氧化氢降解液,然后通过排气口与泵吸式过氧化氢浓度检测仪相连,达到安全浓度以下撕去转移袋前部即可。进气口和排气口也可以与可降解气化过氧化氢发生器连接。将换好培养液的培养瓶从生物安全柜传递窗转移至细胞培养箱也是一样的原理,本技术提供的转移袋为一次性使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前部(1)、端头闭口的转移袋后部(15)和无菌样品放置区(11),所述无菌样品放置区(11)的两端分别与转移袋前部(1)和转移袋后部(1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密封连接,所述转移袋前部(1)和转移袋后部(15)的端头外部均设置有第一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3),所述转移袋前部(1)和转移袋后部(1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均设置有易撕部;所述转移袋前部(1)和无菌样品放置区(11)之间以及无菌样品放置区(11)和转移袋后部(15)之间均设有第二高抗菌性能医用粘合剂层(6);所述转移袋前部(1)和转移袋后部(15)的侧边均密封固定安装至少一个操作手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部包括设置在转移袋前部(1)或转移袋后部(15)一侧的U型口(5),沿着U型口(5)设有U形易撕线(12),U型口(5)与培养箱门或传递窗门相匹配,所述转移袋前部(1)和转移袋后部(15)的内壁均粘贴有与U型口(5)相适配的易撕封带(4),所述易撕封带(4)用于封闭U形易撕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封带(4)的一端连接有刮压板(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样品转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袋前部(1)用于与细胞培养箱密封连接,所述转移袋前部(1)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转移袋前部(1)贴合在培养箱前部及前部四周,转移袋前部(1)的易撕部贴合在培养箱下门缝、外门缝和上门缝中。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皎胡敏吴朕王梦婷曹丽王思涛陈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臻德济慈药品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