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397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包括第一传递窗和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一侧铰接有带反光镜的培养箱门,第一传递窗的一侧设有第一传递窗门,另一侧设有开口,开口与培养箱通过密封组件连接从而使培养箱门向第一传递窗内部打开;所述第一传递窗的两侧面均安装操作手套;第一传递窗内安装灭菌设备与一套洁净排风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条实现培养箱和传递窗对接密封;通过内置高温灭菌设备和VHP灭菌设备对传递窗及其内物品外表面进行灭菌;通过使用配套的与特定培养箱电子识别条形码一致的无尘细胞培养瓶/袋/皿密封装置,实现细胞制剂在不同洁净级别的环境中精准安全转运,尤其适合同一细胞制备室内不同个体来源的细胞集群化培养。细胞集群化培养。细胞集群化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细胞疗法包括:提取个体或异体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基因或化学修饰,将其扩增为大量细胞,并且将其再引入个体中以用于治疗目的。目前细胞疗法的最佳形式是CAR

T疗法,其中提取个体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以使其能够攻击癌细胞,并将其再引入到患者中。近来,该疗法已被推荐获得FDA批准。然而,细胞疗法不限于免疫细胞,而且还可以考虑使用组织祖细胞来再生和修复组织。
[0003]细胞疗法最关键的是细胞的培养,细胞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需要不断的更换、补加培养液和各种因子,这些都需要无菌操作。在细胞治疗等研究过程中,发生污染是实验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污染,将意味着试验需要重新开始,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经济成本。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细胞培养环境的无菌性和对人员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对生物设备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为了避免污染,目前一个GMP细胞培养室内放置一台细胞培养箱、一台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和显微镜,为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培养箱内只放置同一细胞制剂,故同一细胞培养室只能用于同一个体细胞培养,空间利用率及生产效率都极低。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在同一个GMP细胞培养室内可以放置多台所述培养系统,可以满足同一实验室在不同时间内对不同个体细胞进行操作,不同的个体细胞之间不会存在污染,提高细胞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采用该培养系统能保证细胞出培养箱后立即在传递窗内密封,能在A级环境与非A级环境的安全转换,转换过程无污染,同时也提高了细胞生产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包括第一传递窗和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一侧铰接有培养箱门,所述第一传递窗的一侧设有第一传递窗门,另一侧设有开口,开口与培养箱通过密封组件连接从而使培养箱门向第一传递窗内部打开,所述第一传递窗的尺寸大于培养箱的尺寸;
[0007]所述第一传递窗的侧面至少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操作手套;所述第一传递窗还设置有对第一传递窗内部进行灭菌的灭菌装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灭菌装置包括高温灭菌设备和/或VHP灭菌设备,所述高温灭菌设备包括设在第一传递窗上的高温蒸汽管道、温感探头和控制器;
[0009]所述VHP灭菌设备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通过第一法兰固定安装在第一传递窗的顶部一侧,所述气管与第一传递窗相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的一侧底部通过第二法兰固定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VHP灭菌设备的进气口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口四周内壁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充气式密封条,所述充气式密封条的内侧与培养箱的外侧相抵触,所述充气式密封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管道与压缩空气的气源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递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透明窗,所述第一传递窗的正面及侧面为透明状态。
[0012]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箱的底部后方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可调节地脚。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递窗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与培养箱的一侧相接触。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递窗上还设有洁净排风系统,第一传递窗的上方设有洁净空气进气口,下方设有洁净空气排气口。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递窗远离第一操作手套的一侧密封固定安装有第二传递窗,所述第二传递窗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传递窗门,位于所述第一传递窗一侧的第二传递窗门向第一传递窗内部打开;所述第一传递窗在靠近第二传递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操作手套。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递窗开口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底部与培养箱的顶部相抵触,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手柄。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递窗内设有灭菌装置和洁净排风系统。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中,通过开口将培养箱放置在第一传递窗内,向开口的方向推动培养箱,将培养箱推入第一传递窗内,在培养箱的一侧与挡板相抵触时,旋转手柄,手柄可以带动螺杆进行旋转,螺杆可以在支撑板上边转动边下降,螺杆可以带动橡胶板向下移动,橡胶板会与培养箱的顶部接触,在螺杆的作用下,可以使橡胶板紧固的抵触培养箱,则可以对培养箱进行固定;
[0020]2、本技术中,通过调节可调节地脚,来调节培养箱的水平,通过开启电磁阀,则压缩空气可以通过管道向充气式密封条充气,充气式密封条会膨胀并与培养箱的外侧抵触,实现密封;
[0021]3、本技术中,在打开培养箱门前,启动VHP灭菌设备,VHP灭菌设备可以从第一传递窗的上方向第一传递窗内输送气体的过氧化氢,则可以对第一传递窗进行灭菌,气体可以通过回流管回流至VHP灭菌设备内,VHP灭菌设备可以通过回流的气体检测是否灭菌完成,在第一传递窗灭菌完成后,再打开培养箱门,将培养箱内的培养皿取出,并将培养箱门关闭,通过第一操作手套将培养皿进行密封操作,密封操作完成后,再次利用VHP灭菌设备对密封后的培养皿进行过氧化氢灭菌,灭菌完成后,打开第一传递窗门,即可将灭菌后的培养皿从第一传递窗内取出,另外在利用VHP灭菌设备对密封后的培养皿进行过氧化氢灭菌完成后,也可以将位于第一传递窗一侧的第二传递窗门打开,通过第一操作手套将灭菌后的培养皿放置在靠近第二传递窗的一侧,然后再利用第二操作手套将灭菌后的培养皿移入第二传递窗内,然后将位于第一传递窗一侧的第二传递窗门关闭,最后打开远离第一传递窗一侧的第二传递窗门,可以将灭菌后的培养皿取出,则可以进一步防止培养箱与外界发
生污染。
[0022]本技术通过充气式密封条实现培养箱和传递窗对接密封,也便于拆卸;通过传递窗内置高温灭菌和VHP灭菌设备对传递窗及其内物品外表面进行彻底灭菌;通过配合使用配套的与特定培养箱电子识别条形码一致的无尘细胞培养瓶/袋/皿密封装置,实现细胞制剂在不同洁净级别的环境中精准安全转运,尤其适合同一细胞制备室内不同个体来源的细胞集群化培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左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第一传递窗的右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第一传递窗的俯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细胞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递窗(1)和培养箱(2),所述培养箱(2)的一侧铰接有培养箱门(13),所述第一传递窗(1)的一侧设有第一传递窗门(7),另一侧设有开口(16),开口与培养箱(2)通过密封组件连接从而使培养箱门(13)向第一传递窗(1)内部打开,所述第一传递窗(1)的尺寸大于培养箱(2)的尺寸;所述第一传递窗(1)的侧面至少固定安装一个第一操作手套(6);所述第一传递窗(1)还设置有对第一传递窗(1)内部进行灭菌的灭菌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装置包括高温灭菌设备和/或VHP灭菌设备(3),所述高温灭菌设备包括设在第一传递窗(1)上的高温蒸汽管道(27)、温感探头和控制器;所述VHP灭菌设备(3)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气管(4),所述气管(4)通过第一法兰(5)固定安装在第一传递窗(1)的顶部一侧,所述气管(4)与第一传递窗(1)相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1)的一侧底部通过第二法兰(10)固定安装有回流管(9),所述回流管(9)的另一端与VHP灭菌设备(3)的进气口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口(16)四周内壁的矩形槽(22),所述矩形槽(2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充气式密封条(18),所述充气式密封条(18)的内侧与培养箱(2)的外侧相抵触,所述充气式密封条(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19),所述管道(19)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7),管道(19)与压缩空气的气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体外培养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李燕皎马朝霞陈娟王梦婷王思涛吴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臻德济慈药品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