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69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及其制备方法,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乙烯:50~80份;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包装容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农药瓶因具有质量轻盈、密封性强、性能稳定且价格低廉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玻璃等材质容器,成为主流的农药包装容器。
[0003]农药瓶的基材一般为聚乙烯、聚丙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采用吹塑、注塑等工艺,制备得到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农药瓶。但是,上述基材对农药中油性溶剂的阻隔能力较差,不利于保障农药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及其制备方法,可显著提高农药瓶对油性溶剂的阻隔能力,以保障农药性能的稳定。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乙烯:50~80份;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15~25份;相容剂:2~5份;硅树脂颗粒:8~15份;补强剂:2~5份;抗氧剂:1~3份;所述硅树脂颗粒由质量比为1:1的甲组分与乙组分混合反应后经球磨得到,所述甲组分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基硅油:30~60份;含氢硅油:5~20份;所述乙组分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基硅油:20~30份;铂催化剂:5~10份;抑制剂:0.001~0.01份;所述甲组分与乙组分的混合体系中,硅氢键和乙烯基的摩尔比为(2~3):1。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EVOH与硅树脂颗粒,能够显著的提高农药瓶的阻隔性能,抑制油剂的渗透。硅树脂颗粒的原料中,甲组分为反应原料,乙烯基硅油中的乙烯基能够与含氢硅油中的硅氢基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形成硅树脂;乙组分主要起到催化作用,促进加成反应的进行。通过控制硅氢键和乙烯基的摩尔比在(2~3):1范围内,能够得到硬度适中的硅树脂,保障农药瓶的强度。
[0007]本申请主要通过加入羟基硅油,使得羟基硅油与含氢硅油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将
羟基聚硅氧烷分子链引入硅树脂中,使得硅树脂中含有一定的羟基,一方面,可增强硅树脂颗粒的亲水疏油性,从而提高对油性溶剂的阻隔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硅树脂颗粒和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的相容性。
[0008]可选的,所述甲组分中还包括有1~6重量份的抗紫外颗粒,所述抗紫外颗粒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锌与空心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上述制得的硅树脂颗粒对紫外光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能够减少紫外光对农药中药剂的钝化和降解作用,保护农药性能的稳定。进一步的,通过加入抗紫外颗粒,在加成反应过程中,硅树脂包覆抗紫外颗粒形成复合体,由于该硅树脂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使得复合体能够发挥更为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0010]可选的,所述甲组分中还包括有1~3份的硅烷偶联剂。
[0011]抗紫外颗粒因表面能较大,在硅树脂体系中容易团聚,通过加入硅烷偶联剂,有利于促进抗紫外颗粒的均匀分散,从而制得具有更为优异紫外防护性能的硅树脂颗粒。
[0012]可选的,所述羟基硅油的羟基含量为8~10%。
[0013]羟基硅油的主要作用在于赋予硅树脂颗粒疏油性,因此,羟基含量太低,不利于提高硅树脂颗粒的阻隔性能;但羟基含量过高,又不利于硅树脂颗粒在体系中的分散,不利于充分发挥其抗渗阻隔作用。
[0014]可选的,所述硅树脂颗粒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S1

1:按配比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抗紫外颗粒、硅烷偶联剂与羟基硅油混合均匀,得到甲组分;按配比将乙烯基硅油、铂催化剂与抑制剂混合均匀,得乙组分;S1

2:按照1:1的质量比将甲组分与乙组分混合并充分反应,得到硅树脂;S1

3:将硅树脂粉碎后转移至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得到硅树脂颗粒。
[0015]上述制备工艺中,甲组分和乙组分进行加成后得到硅树脂,需要进行粉碎和球磨,才可制得粒度合适的硅树脂颗粒。
[0016]可选的,所述硅树脂颗粒的粒径为≤10μm。
[0017]选用适宜粒径的硅树脂颗粒,有助于保障其填充作用,避免硅树脂颗粒对熔融共混物料的挤出性能和成型性能造成影响。
[0018]可选的,所述相容剂采用马来酸酐、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
[0019]相容剂的目的在于使物料熔融共混后,聚乙烯、乙烯

乙烯醇等各相物质混合均匀,从而保障吹塑所得农药瓶的强度与韧性。
[0020]可选的,所述补强剂为贝壳粉。
[0021]贝壳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以及甲壳素,还有少量氨基酸和多糖物质,因为具有一定的亲水疏油性,将其用于农药瓶原料,一方面起到补强作用,提高农药瓶的强度;另一方面,对油剂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另外,在熔融挤出过程中,贝壳粉中的氨基酸以及多糖在高温下碳化,从而在贝壳粉上形成微小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延长油剂的渗透路径,提高阻隔作用。
[0022]可选的,所述贝壳粉为改性贝壳粉,且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按照1:(1~2):(6~8)的质量比,将正硅酸乙酯、水和乙醇混合,升温至70~80℃,加入贝壳粉并充分混合,然后再滴加碱催化剂,浸泡0.5~1h后过滤、烘干,得到改性贝壳粉。
[0023]上述正硅酸乙酯、水和乙醇可发生硅溶胶的预聚反应,将贝壳粉加入混合溶液中,可促使贝壳粉表面形成硅溶胶预聚物,而硅溶胶具有较多羟基基团,疏油性能突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农药瓶的油剂阻隔效果。同时,贝壳粉上硅溶胶预聚物也能够改善农药瓶的紫外防护性能。
[002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S2

1:将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相容剂、硅树脂颗粒、补强剂与抗氧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阻隔材料;S2

2:将聚乙烯与阻隔材料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后得到共混物,经吹塑成型,得到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相容剂与其他非基材原料预先进行熔融共混造粒,有助于提高其均匀性,从而提高与聚乙烯基材熔融共混后各相分布的均匀性,保障农药瓶的强度及拉伸性能。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首先,于农药瓶原料中加入具有疏油性的硅树脂颗粒,能够在保障农药瓶强度及拉伸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农药瓶的油剂阻隔性能以及紫外防护性能。
[0027]2、其次,于农药瓶原料中加入贝壳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药瓶的油剂阻隔效果,抑制油剂的渗透,保障农药贮存的稳定性。
[0028]3、最后,采用硅溶胶预聚物对贝壳粉进行包覆改性,得到具有更为突出疏油性能的贝壳粉,最终加强农药瓶的油剂阻隔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硅树脂颗粒的制备例制备例1a,一种硅树脂颗粒,其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并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得到:S1

1:按配比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抗紫外颗粒、硅烷偶联剂与羟基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聚乙烯:50~80份;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15~25份;相容剂:2~5份;硅树脂颗粒:8~15份;补强剂:2~5份;抗氧剂:1~3份;所述硅树脂颗粒由质量比为1:1的甲组分与乙组分混合反应后经球磨得到,所述甲组分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基硅油:30~60份;含氢硅油:5~20份;羟基硅油:3~8份;所述乙组分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基硅油:20~30份;铂催化剂:5~10份;抑制剂:0.001~0.01份;所述甲组分与乙组分的混合体系中,硅氢键和乙烯基的摩尔比为(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组分中还包括有1~6重量份的抗紫外颗粒,所述抗紫外颗粒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锌与空心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组分中还包括有1~3份的硅烷偶联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硅油的羟基含量为8~1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油剂渗透的农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树脂颗粒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S1

1:按配比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抗紫外颗粒、硅烷偶联剂与羟基硅油混合均匀,得到甲组分;按配比将乙烯基硅油、铂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泉冯秋锋陈华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