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51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可以在术中安放在患者外眼角处,采用柔性的吸引结构直接接触结膜囊中的积液,根据毛细作用,积液可以持续性被向外吸出,保持术野清晰。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引出结膜囊积液的吸引机构和用于将所述吸引机构固定在眼角部位的固定支架,吸引机构包括有可直接接触眼表的柔性吸引结构,柔性吸引结构通过毛细作用吸引结膜囊积液,柔性吸引结构通过固定对接件与固定支架对接固定;固定支架包括可伸入眼睑内侧的眼睑固定框和外延框,眼睑固定框和外延框一体化成型,外延框设有引流膜,所述柔性吸引结构一端接触结膜囊积液,另一端铺设于引流膜上,引流膜用于收集或排出柔性吸引结构所引出的积液。所引出的积液。所引出的积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手术相关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

技术介绍

[0002]眼科手术作为一精细手术,术中保证清晰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术中由于角膜较长时间暴露,需要频繁用平衡盐溶液滋润角膜以保证角膜透明及足够清晰的术野,但是由于眼部的生理特点、尤其是眼球有内陷、眼窝较深的病人,此类病人眼部结膜囊较深,术中极易导致平衡盐溶液在结膜囊积聚,甚至淹没角膜,导致术野不清晰,严重影响术者操作。
[0003]目前临床上一般是通过助手及时采用棉签或纱布将积液引流或吸出眼外,为保证持续的术野清晰,在术中需要助手进行频繁的积液清理工作,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清理积液操作会对施术者造成阻碍,影响施术者的正常操作,若配合不好还可能导致手术操作出错而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可以在术中安放在患者外眼角处,采用柔性的吸引结构直接接触结膜囊的积液,根据毛细作用原理,积液可以及时、持续性被向外吸出,以保持术野清晰。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包括用于引出结膜囊积液的吸引机构和用于将所述吸引机构固定在眼角部位的固定支架,吸引机构包括有可直接接触眼表的柔性吸引结构,柔性吸引结构通过毛细作用吸引结膜囊积液,柔性吸引结构通过固定对接件与固定支架对接固定;固定支架包括可伸入眼睑内侧的眼睑固定框和外延框,眼睑固定框和外延框一体化成型,外延框设有引流膜,所述柔性吸引结构一端接触结膜囊积液,另一端铺设于引流膜上,引流膜用于收集或排出柔性吸引结构所引出的积液。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眼科手术常需要通过开睑器撑开眼睑,而本方案中的眼睑固定框可以从伸入外眼角处的已被撑开的上、下眼睑内,以实现固定支架在外眼角处的固定,而柔性吸引结构可以对接在固定支架上,使其一端接触结膜囊积液以实现对积液的吸引,由于毛细作用,积液可以持续性地被向外引出,最终流向引流膜,以便于后续的收集或排出,可以持续保持眼表术野的清晰,无需助手协助操作,且不易对施术者的操作造成阻碍。
[0007]优选的,柔性吸引结构为一个或多个吸液棉条。棉纤维的纤维素大分子上有大量的亲水基团,且棉质材料的微观结构为多孔结构,形成了密集的可发生毛细作用的“微型通道”,因此棉条具有高效的吸水性,且对眼表、皮肤、皮肤黏膜刺激性较低。
[0008]优选的,固定对接件包括棉条固定板和对接片,棉条固定板设有用于多个吸液棉条嵌入固定的固定槽;固定支架的外延框设有对接板,对接片与对接板可拆卸连接,当固定
对接件与固定支架对接固定后,吸液棉条由眼表处延伸穿过固定槽后落在引流膜上。通过棉条固定板可以在术中保持吸液棉条的稳定,避免吸液棉条脱离眼表,且通过可拆卸的对接片和对接板,方便吸液棉条的安装与更换。
[0009]优选的,眼睑固定框由上睑嵌入部、下睑嵌入部、眼角让位部和两个用于连接外延框的过渡部构成,所述外延框呈“U”形且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连接上睑嵌入部和下睑嵌入部,眼角让位部位于上睑嵌入部和下睑嵌入部之间且呈弧形弯曲。上睑嵌入部和下睑嵌入部可分别伸入靠近外眼角的上、下眼睑内侧,实现保持固定支架的固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撑开眼角,增大结膜囊积液与吸液棉条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吸引效率;通过眼角让位部留出外眦角所在的空间,避免外眦角受压而产生不适感或损伤。
[0010]优选的,外延框的两端部均与上睑嵌入部和下睑嵌入部存在3mm

7mm的高度差,上睑嵌入部和下睑嵌入部均端部向上弯折连接过渡部,同时两个过渡部均端部弯折连接外延框的两端部,过渡部中部向内弯曲形成睑缘让位部。上、下睑嵌入部均通过过渡部越过眼睑边缘连接外延框,通过睑缘让位部可以留出眼睑边缘所在的空间,避免过渡部过度挤压眼睑边缘而产生不适感或对眼睑造成损伤。
[0011]优选的,引流膜留有引流口,引流口在引流膜下侧连接有排液接头,排液接头可以连接外部的集液袋,或连接导管将积液排放至医院的废液处理容器中。
[0012]优选的,外延框设有拱起部,拱起部下方形成拱形通道,排液接头位于所述拱形通道中,通过拱形通道可以防止排液接头被压在患者皮肤上,避免发生压力性损伤,还可以保持排液畅通。
[0013]优选的,棉条固定板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固定槽的盖板,固定槽内壁分布有多个用于防止吸液棉条滑脱的插杆。可以对吸液棉条进行更换,使得棉条固定板随固定支架可循环使用,安装吸液棉条时,插杆可以插入吸液棉条中以对吸液棉条进行固定,无需将吸液棉条压紧,保持吸液棉条的蓬松,从而避免吸液棉条的吸液效果受到影响。
[0014]优选的,对接片与对接板磁吸连接,在保持足够的固定稳定性的同时,方便吸液棉条的安装和拆换,且固定效果不受湿润环境的影响。
[0015]除上述方案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仅在固定支架的结构上与上述方案存在区别,具体如下:眼睑固定框包括相互独立且对称设置的上眼睑撑开部和下眼睑撑开部,外延框为“U”形框,且外延框的两端部同时向内弯折再向下弯折最终分别连接上眼睑撑开部和下眼睑撑开部,对接板包括第一半板和第二半板,上眼睑撑开部端部向上弯折并固定连接第一半板,下眼睑撑开部端部向上弯折并固定连接第二半板。由于上、下眼睑撑开部是相对独立的,且共同连接外延框,使用时可以将上、下眼睑撑开部同时向内捏紧,在上、下眼睑撑开部的边缘可以探入上、下眼睑内缘时再将松开,使得上、下眼睑撑开部自动复位将眼睑撑开,使固定支架的固定操作简单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中吸引机构与固定支架的对接示意图。
[0018]图3和图4为实施例1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2中固定对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和图7为实施例2中固定对接件固定吸液棉条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实施例3中吸引机构与固定支架的对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固定支架;10、眼睑固定框;100、上睑嵌入部;101、下睑嵌入部;102、眼角让位部;103、过渡部;1030、睑缘让位部;104、上眼睑撑开部;105、下眼睑撑开部;11、外延框;110、对接板;1100、磁吸片;111、拱起部;112、第一半板;113、第二半板;2、吸引机构;20、吸液棉条;21、固定对接件;210、棉条固定板;2100、固定槽;2101、盖板;2102、插杆;211、对接片;3、引流膜;30、引流口;31、排液接头;4、眼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5]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出结膜囊中积液的吸引机构(2)和用于将所述吸引机构(2)固定在眼角部位的固定支架(1),吸引机构(2)包括有可直接接触眼表(4)的柔性吸引结构,柔性吸引结构通过毛细作用吸引结膜囊积液,柔性吸引结构通过固定对接件(21)与固定支架(1)对接固定;固定支架(1)包括可伸入眼睑内侧的眼睑固定框(10)和外延框(11),眼睑固定框(10)和外延框(11)一体化成型,外延框(11)设有引流膜(3),所述柔性吸引结构一端接触结膜囊积液,另一端铺设于引流膜(3)上,引流膜(3)用于收集或排出柔性吸引结构所引出的积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柔性吸引结构为一个或多个吸液棉条(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对接件(21)包括棉条固定板(210)和对接片(211),棉条固定板(210)设有用于多个吸液棉条(20)嵌入固定的固定槽(2100);固定支架(1)的外延框(11)设有对接板(110),对接片(211)与对接板(110)可拆卸连接,当固定对接件(21)与固定支架(1)对接固定后,吸液棉条(20)由眼表(4)处延伸穿过固定槽(2100)后落在引流膜(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手术术中结膜囊引流器,其特征在于:眼睑固定框(10)由上睑嵌入部(100)、下睑嵌入部(101)、眼角让位部(102)和两个用于连接外延框(11)的过渡部(103)构成,所述外延框(11)呈“U”形且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103)连接上睑嵌入部(100)和下睑嵌入部(101),眼角让位部(102)位于上睑嵌入部(100)和下睑嵌入部(101)之间且呈弧形弯曲。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淑霞梁远波张绍丹李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