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47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进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第一驱动件、第一螺母、第一工作台,丝杆可转动地设在底座上,第一驱动件设在底座上驱动丝杆转动,第一螺母设在丝杆上,第一螺母连接第一工作台;第二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母、第二工作台、第二驱动件,第二螺母的内圈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母上,第二螺母的外圈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工作台上,且第二驱动件运动联动第二螺母以驱动第二螺母转动;导轨,导轨设在底座上,导轨连接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线进给装置能避免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间产生耦合运动效应,提高直线进给装置的定位精度和运动稳定性。位精度和运动稳定性。位精度和运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进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直线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线进给系统是将驱动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工作台的直线进给运动的功能部件,是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复杂机电设备的重要组成,其性能直接影响机电设备的各项指标。
[0003]宏

微直线进给系统是直线进给系统当中的一种应用形式,但在微动平台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宏平台上放置一整套完整的驱动

丝杠

导轨,使得系统的零部件和结合面数量增多,降低系统刚度和固有频率,同时由于宏平台与微动平台使用不同的两套导轨,会使得两个平台间产生耦合运动效应,影响定位精度和运动稳定性,因此,传统的宏

微直线进给系统在实际工业应用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线进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线进给装置高速运动和较高机械分辨率不能兼具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线进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第一驱动件、第一螺母、第一工作台,所述丝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杆运动联动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第一螺母设在所述丝杆上,且沿着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母、第二工作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螺母的内圈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母上,所述第二螺母的外圈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二驱动件运动联动所述第二螺母以驱动所述第二螺母转动;导轨,所述导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轨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以引导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运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直线进给装置,通过将丝杆可转动地设在底座上,第一驱动件设在底座上且与丝杆运动联动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第一螺母设在丝杆上且连接第一工作台;第二螺母的内圈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母上,同时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工作台上,第二驱动件设在第二工作台上,且第二驱动件运动联动第二螺母以驱动第二螺母转动;导轨设在底座上,并且导轨连接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由此,避免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间产生耦合运动效应,进而提高保证直线进给装置的定位精度和运动稳定性。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圈上设有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的导程小于所述第一螺纹的导程。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
和所述第二导轨设在所述丝杆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平行于所述丝杆。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台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容槽;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一螺母座设在所述第一容槽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平台的相对两端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平台一端的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台包括: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所述第二容槽内;第二螺母座,所述第二螺母座设在所述第二容槽内且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平台的相对两端上均设有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平台一端的所述第二滑块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另一端的所述第二滑块设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母包括:螺母主体,所述螺母主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母上;轴承,所述轴承外套在所述螺母主体上,所述轴承内套在所述第二螺母座上。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进给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容槽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以将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螺母。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从动啮合件,所述从动啮合件设在所述第二螺母上以驱动所述第二螺母转动;主动啮合件,所述主动啮合件与所述从动啮合件啮合,所述主动啮合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导轨设在所述底座主体上;丝杠座,所述丝杠座设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丝杠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丝杠座上。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螺母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轨、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直线进给装置;
[0024]10、底座;
[0025]110、底座主体;120、丝杠座;
[0026]20、第一移动机构;
[0027]210、丝杆;2101、第一螺纹;
[0028]220、第一驱动件;
[0029]230、第一螺母;2301、第二螺纹;
[0030]240、第一工作台;2401、第一平台;2402、第一螺母座;2403、第一滑块;
[0031]30、第二移动机构;
[0032]310、第二螺母;3101、螺母本体;3102、轴承;3103、内圈螺纹;
[0033]320、第二工作台;3201、第二平台;3202、第二螺母座;3203、第二滑块;
[0034]330、第二驱动件;
[0035]40、导轨;
[0036]410、第一导轨;420、第二导轨;
[0037]50、传动机构;
[0038]510、主动啮合件;520、从动啮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第一驱动件、第一螺母、第一工作台,所述丝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杆运动联动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第一螺母设在所述丝杆上,且沿着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母、第二工作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螺母的内圈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母上,所述第二螺母的外圈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二驱动件运动联动所述第二螺母以驱动所述第二螺母转动;导轨,所述导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轨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以引导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圈上设有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的导程小于所述第一螺纹的导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在所述丝杆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平行于所述丝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容槽;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一螺母座设在所述第一容槽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平台的相对两端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平台一端的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凤举王立平王冬李学崑胡令贻张云葛紫阳韩吉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