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031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益生菌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包括发酵罐、分离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发酵罐顶部的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转轴、固定在所述发酵罐内壁上的滤网罩、设置在所述转轴外表面的螺旋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并通过螺旋叶板转动,能够带动底部的菌泥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滤网罩将菌泥与发酵液分离,之后菌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又与发酵液进行混合,以此往复,不仅能够避免菌泥在发酵罐底部堆积,还能使发酵液与菌泥上下流动并多次进行分散混合,同时通过设置的清理板,还能够对滤网罩上粘附的菌泥进行清理,避免其造成滤网罩堵塞。塞。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益生菌发酵设备
,具体为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在生物工程、工农业等领域广泛使用,通常采用发酵罐对益生菌发酵制备,往发酵罐内部通入菌泥和培养液,菌泥与培养液发酵反应后加入载体,让益生菌附在载体表面,经过干燥等步骤制取益生菌。
[0003]现有益生菌发酵时,菌泥会在重力作用逐渐沉积在罐体底部,而现有技术中搅拌杆的搅拌范围有限,导致罐体底部的菌泥不能充分与培养液混合发酵,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包括发酵罐、分离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发酵罐顶部的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转轴、固定在所述发酵罐内壁上的滤网罩、设置在所述转轴外表面的螺旋叶板。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发酵罐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料管和出料管,方便对发酵罐进行上料、出料。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网罩的形状为半球形,且滤网罩的外径与发酵罐的内径相等。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网罩,能够对菌泥与发酵液进行分离。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旋叶板的直径由下到上逐渐递增。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叶板转动,能够将底部的菌泥向上输送。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与滤网罩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承。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轴承,便于增强转轴转动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底部的搅拌叶片、连接在所述转轴顶部的清理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搅拌叶片,能够对菌泥进行搅拌。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六个,且搅拌叶片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孔,能够在搅拌时对发酵液进行扰流,增强搅拌效果。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清理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清理板均为弧形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清理板,能够对滤网罩上粘附的菌泥进行清理。
[002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2]1.本技术中,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并通过螺旋叶板转动,能够带动底部的菌泥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滤网罩将菌泥与发酵液分离,之后菌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又与发酵液进行混合,以此往复,不仅能够避免菌泥在发酵罐底部堆积,还能使发酵液与菌泥上下流动并多次进行分散混合,便于增加其接触面积,提高混合效果。
[002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搅拌叶片,能够对底部堆积的菌泥进行搅拌,在发酵罐底部形成一个横向混合流,并以此与螺旋叶片形成的竖向混合流相互碰撞,便于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且通过设置的清理板,还能够对滤网罩上粘附的菌泥进行清理,避免其造成滤网罩堵塞。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分离机构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清理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发酵罐;101、进料管;102、出料管;
[0029]200、分离机构;201、电机;202、转轴;203、滤网罩;204、螺旋叶板;300、搅拌机构;301、搅拌叶片;302、清理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
[0033]实施例一:
[0034]结合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发酵罐100、分离机构200和搅拌机构300,发酵罐10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管101和出料管102,分离机构200包括固定在发酵罐100顶部的电机201、连接在电机201输出端的转轴202、固定在发酵罐100内壁上的滤网罩203、设置在转轴202外表面的螺旋叶板204。
[0035]具体的,通过启动电机201带动转轴202转动,并通过螺旋叶板204转动,能够带动底部的菌泥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滤网罩203将菌泥与发酵液分离,之后菌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又与发酵液进行混合,以此往复,不仅能够避免菌泥在发酵罐100底部堆积,还能使发酵液与菌泥上下流动并多次进行分散混合,便于增加其接触面积,提高混合效果。
[0036]实施例二:
[0037]结合图1

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滤网罩203的形状为半球形,且滤网罩203的外径与发酵罐100的内径相等,利用滤网罩203,能够对菌泥与发酵液进行分离。
[0038]另一方面,螺旋叶板204的直径由下到上逐渐递增,利用螺旋叶板204转动,能够将底部的菌泥向上输送。
[0039]实施例三:
[0040]结合图1

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搅拌机构300包括设置在转轴202底部的搅拌叶片301,搅拌叶片301的数量为六个,且搅拌叶片30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连接在转轴202顶部的清理板302,清理板3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清理板302均为弧形状。
[0041]具体的,通过设置的搅拌叶片301,能够对底部堆积的菌泥进行搅拌,在发酵罐100底部形成一个横向混合流,并以此与螺旋叶片形成的竖向混合流相互碰撞,便于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且通过设置的清理板302,还能够对滤网罩203上粘附的菌泥进行清理,避免其造成滤网罩203堵塞。
[004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进料管101将菌泥与发酵液输送进发酵罐100中,然后启动电机201带动转轴202转动,并通过螺旋叶板204转动,带动底部的菌泥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滤网罩203将菌泥与发酵液分离,分离后的菌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又与发酵液进行混合,以此往复便于提高混合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搅拌叶片301对底部堆积的菌泥进行搅拌,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包括发酵罐(100)、分离机构(200)和搅拌机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200)包括固定在所述发酵罐(100)顶部的电机(201)、连接在所述电机(201)输出端的转轴(202)、固定在所述发酵罐(100)内壁上的滤网罩(203)、设置在所述转轴(202)外表面的螺旋叶板(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0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管(101)和出料管(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拌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罩(203)的形状为半球形,且滤网罩(203)的外径与发酵罐(100)的内径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发酵高效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岩刘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微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