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缓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45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缓释释放技术及方法,以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为原料,采用分散技术分散至氯化钙溶液中得到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然后再以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壳聚糖溶液为原料制备得到海藻酸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缓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纳米颗粒缓释领域,具体是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缓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常被认为是“忽略的器官”。它们可以合成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代谢异生物质,在抵抗肠道病原菌和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肠道微生物还与许多健康问题,如昼夜节律失常、神经系统失调、恶性肿瘤和代谢疾病等存在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制剂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缓解多种疾病。
[0003]为了获得理想的改善效果,在摄入时,益生菌的活菌数应大于106

107CFU/g。然而,摄食过程中的益生菌暴露在低pH值、消化酶和胆汁环境下,到达肠道时的存活率极。为了维持菌体活性,实现益生菌的有效肠道输送,纳米颗粒缓释技术应运而生。
[0004]常用的益生菌纳米颗粒缓释技术有挤压法、乳化法和喷雾干燥法。乳化法生产成本较高,产生的颗粒大小不均一,同时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也不利于保持益生菌的活力。喷雾干燥过程中的高温环境和脱水作用极易导致益生菌失活。相比而言,挤压法操作简单,对益生菌的活性影响小。但传统挤压法生产的纳米颗粒粒径较大,且产量较低,难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探寻一种绿色高效的益生菌胶囊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挤压法制备益生菌纳米颗粒存在的产品粒径大、产量低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将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其中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6

1:12,海藻酸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1.6%;
[0009]步骤2、采用质量浓度为1.7~2.3%的氯化钙溶液,使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分散进入所述氧化钙溶液中,然后固化28~32min,其中步骤1的混合液与氯化钙溶液的体积比为1:3

1:7;
[0010]步骤3、对步骤2固化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的颗粒物为益生菌的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
[0011]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海藻酸盐采用海藻酸钠。
[0012]进一步的步骤2中,采用单分散液滴发生器使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分散后进入所述氧化钙溶液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载气压力设置为0.7kg/cm2~0.9kg/cm2,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脉冲发生器频率设置为11kHz~13kHz,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分散风流量设
置为7L/min~10L/min。
[0014]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S1、将壳聚糖添加到浓度为0.08mol/L~0.13mol/L的乙酸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其中壳聚糖与乙酸溶液的重量比为1:4000

1:1000。
[0016]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壳聚糖溶液的pH值调节至5.8;
[0017]步骤S3、将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浸于步骤S2调节pH值后的壳聚糖溶液中,其中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与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3

1:7,然后磁力搅拌28~32min,得到益生菌的海藻酸钙

壳聚糖双层纳米颗粒。
[0018]进一步的,步骤S2中,采用浓度为0.8mol/L~1.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壳聚糖溶液的pH值。
[0019]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过程如下:
[0020]将权利要求5

6中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海藻酸钙

壳聚糖双层纳米颗粒,浸于质量浓度为0.8%~1.1%(w/v)的阿拉伯胶溶液中,其中海藻酸钙

壳聚糖双层纳米颗粒与阿拉伯胶溶液的体积比为1:3

1:7;然后再搅拌28~32min,最后进行过滤,得到的颗粒物为益生菌的海藻酸钙

壳聚糖

阿拉伯胶三层纳米颗粒。
[0021]本专利技术以海藻酸盐为原料,利用单分散液滴发生器MDDG可制备单层的益生菌的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然后基于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以及壳聚糖原料、阿拉伯胶原料,结合静电引导的逐层自组装可制备得到益生菌的海藻酸钙

壳聚糖双层纳米颗粒、益生菌的海藻酸钙

壳聚糖双层纳米颗粒。
[0022]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原料成本低、易于获得,方法过程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大批量生产益生菌纳米颗粒,并且制得的益生菌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本实施例公开了益生菌的单层、双层、三层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将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其中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6

1:12,海藻酸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1.6%;本实施例中海藻酸盐溶液采用海藻酸钠溶液。
[0027]步骤2、采用单分散液滴发生器,使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分散进入质量浓度为1.7~2.3%的氯化钙溶液,然后固化28~32min,其中步骤1的混合液与氯化钙溶液的体积比为1:3

1:7。
[0028]本实施例采用的单分散液滴发生器MDDG,它利用气体挤压获得微流体柱,辅以压电陶瓷的规律振动产生均匀的单个液滴,此方法可以实现微胶囊的连续生产,得到的微胶囊颗粒粒径均一,大小可控。
[0029]具体的,为了保证连续生产并获得较为理想的纳米颗粒尺寸,单分散液滴发生器MDDG的喷嘴选用直径为150um的喷嘴,设置单分散液滴发生器MDDG的载气压力设置为0.7kg/cm2~0.9kg/cm2,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脉冲发生器频率设置为11kHz~13kHz,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分散风流量设置为7L/min~10L/min。通过单分散液滴发生器MDDG的压缩气
体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从喷嘴中挤出;在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高频正弦的驱动下,喷嘴上的压电陶瓷收缩振动产生单个液滴;液滴在分散风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并落入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定型。
[0030]步骤3、对步骤2固化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的颗粒物为益生菌的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
[0031]步骤4、制备益生菌的双层纳米颗粒,过程如下:
[0032]步骤S1、将壳聚糖添加到浓度为0.08mol/L~0.13mol/L的乙酸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其中壳聚糖与乙酸溶液的重量比为1:4000

1:100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缓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其中益生菌悬液与海藻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6

1:12,海藻酸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1.6%;步骤2、采用质量浓度为1.7~2.3%的氯化钙溶液,使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分散进入所述氧化钙溶液中,然后固化28~32min,其中步骤1的混合液与氯化钙溶液的体积比为1:3

1:7;步骤3、对步骤2固化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的颗粒物为益生菌的海藻酸钙凝胶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海藻酸盐采用海藻酸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单分散液滴发生器使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分散后进入所述氧化钙溶液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载气压力设置为0.7kg/cm2~0.9kg/cm2,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脉冲发生器频率设置为11kHz~13kHz,单分散液滴发生器的分散风流量设置为7L/min~10L/min。5.一种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壳聚糖添加到浓度为0.08mol/L~0.13mol/L的乙酸溶液中,得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辉邓荣仇虎柯松李儒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微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