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68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包括有线壳主体和供线壳主体坐落的线壳支架,所述线壳主体的前端能伸入到纺车式鱼线轮的绕线轮内,所述线壳主体内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开有与纺车式鱼线轮的齿杆相配合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壳主体的前端安装有上饰件,该上饰件具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该翻边能伸入到所述的绕线轮内,并至少能遮蔽住当绕线轮远离线壳主体的状态下的绕线轮与线壳主体之间的局部间隙。采用上述结构后,能有效地避免鱼线通过间隙缠绕到主轴上,从而可以确保鱼线能正常地缠绕在绕线轮的收线区域上,使得纺车式鱼线轮能长期可靠地实现收放线。得纺车式鱼线轮能长期可靠地实现收放线。得纺车式鱼线轮能长期可靠地实现收放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线轮,具体指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纺车式鱼线轮是因其使用方便、轻巧灵活、甩线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它通常包括有鱼线轮主体、绕线轮、线壳和位于鱼线轮主体内的排线机构,其中的绕线轮安装在鱼线轮的主轴上,线壳安装在鱼线轮的齿杆上,在排线机构的作用下,线壳的旋转运动配合绕线轮的轴向往复运动,来实现纺车式鱼线轮均匀排线的目的。
[0003]其中,上述线壳通常包括有大致呈套筒状的线壳主体和大致呈U形的线壳支架,线壳主体坐落在线壳支架内,使线壳主体的后端与线壳支架相连,线壳主体的前端能伸入到绕线轮内。目前,线壳主体与线壳支架之间有设计成一体件;也有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再组装成一体。线壳主体和线壳支架连接后,线壳支架的两侧壁分别位于线壳主体的两旁,以形成两个耳部,用来安装纺车式鱼线轮的抛线组件。线壳主体内还具有支撑部,支撑部上开有与鱼线轮的齿杆相配合的轴孔(一般为非圆形孔),以使线壳能随齿杆一起转动。
[0004]在上述线壳协同绕线轮完成纺车式鱼线轮的排线动作过程中,由于绕线轮作轴向往复运动,绕线轮相对于线壳就会有两个极限位置,即绕线轮远离线壳的第一位置和绕线轮接近线壳的第二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由于线壳的前端与绕线轮的后端之间存有间隙,因此,此时的鱼线就有可能通过该间隙而缠绕在主轴上,因而会影响纺车式鱼线轮的正常使用。并且若要解除此缠线现象,就需要拆掉纺车式鱼线轮的调整钮组件和绕线轮等零件,因而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同时,为了减轻整体重量和节省材料,上述线壳主体的侧壁(也称裙边)上开有通孔,而由于鱼线轮的使用环境较为潮湿,为了避免鱼线轮主体内进水,鱼线轮是需要经受喷淋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的,可上述线壳主体上的通孔则存在着让水进入到鱼线轮主体内的隐患,而影响喷淋试验的合格性。
[0005]因此,对于现有的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防止鱼线缠绕在主轴上的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包括有线壳主体和供线壳主体坐落的线壳支架,所述线壳主体的前端能伸入到纺车式鱼线轮的绕线轮内,所述线壳主体内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开有与纺车式鱼线轮的齿杆相配合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壳主体的前端安装有上饰件,该上饰件具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该翻边能伸入到所述的绕线轮内,并至少能遮蔽住当绕线轮远离线壳主体的状态下的绕线轮与线壳主体之间的局部间隙。
[0008]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翻边的外边沿还具有向线壳主体侧弯折形成的倒钩部,以便能更有效地遮挡住所述的间隙。
[0009]为了方便安装上饰件,所述支撑部上还开第一安装孔,所述上饰件设计成环状体,在该上饰件的内壁面上径向延伸出第一安装片,在所述的第一安装片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
[0010]为了确保结构的紧凑性,所述支撑部上还具有供第一安装片坐落的沉槽。
[0011]在上述各方案中,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线壳主体的侧壁上开有通孔,且该线壳主体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下饰件,该下饰件能遮挡住所述的通孔,以提高防水性能。
[0012]为了让下饰件可靠定位,较好的是,所述线壳主体的内壁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下饰件上开有与该限位块相卡接的限位孔。
[0013]同样为了方便安装下饰件,较好的是,所述支撑部上还开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下饰件的内壁面上径向延伸出第二安装片,在所述第二安装片上开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上饰件,利用上饰件的翻边可以遮蔽住绕线轮与线壳主体之间的间隙,因而这样的结构既不妨碍线壳主体的转动和绕线轮的轴向往复运动,又能在绕线轮远离线壳主体的状态下有效地避免鱼线通过间隙缠绕到主轴上,从而可以确保鱼线能正常地缠绕在绕线轮的收线区域上,使得纺车式鱼线轮能长期可靠地实现收放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纺车式鱼线轮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绕线轮处于第一位置);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纺车式鱼线轮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绕线轮处于第二位置);
[0017]图3为图1中去掉调整钮组件和绕线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带有抛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7为图5中去掉上、下饰件和抛线组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8为图7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图8所示,本线壳组件应用在纺车式鱼线轮上,该纺车式鱼线轮包括有鱼线轮主体10、绕线轮20、线壳组件30和位于鱼线轮主体10内的排线机构(图中未示出)以及用来调节刹车力大小的调整钮组件40,绕线轮20安装在纺车式鱼线轮的主轴50上,线壳组件30安装在纺车式鱼线轮的齿杆60上,由于绕线轮在排线机构的作用沿主轴轴向往复运动,因此,当绕线轮20远离线壳组件30(如图1中绕线轮处于最上端)时,线壳组件30的前端与绕线轮20的后端之间形成一间隙A,此时最易发生鱼线缠绕在主轴50上;当绕线轮20接近线壳组件30(如图2中绕线轮处于最下端)时,线壳组件30的前端伸入到绕线轮20的内部,二者重叠较多,鱼线不易被缠绕在主轴50上。使用过程中,在绕线轮20和线壳组件30协同作用
下,鱼线被均匀地缠绕在绕线轮20上,线轮主体10、绕线轮20、排线机构和调整钮组件40等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0025]本实施例中,主要改进在于线壳组件30,即在现有的线壳(包括有线壳主体和线壳支架)上增加了饰件,以形成了线壳组件,具体的,该线壳组件30包括有线壳主体1和线壳支架2,其中线壳主体1大致呈套筒状体,其侧壁上开有通孔11。线壳支架2大致呈U形,线壳主体1坐落在线壳支架2后,线壳支架2的两侧壁分别位于线壳主体的两旁形成耳部21,以用来安装纺车式鱼线轮的抛线组件70,线壳主体1的后端(即图中1、2中的下端)与线壳支架2相连,该相连可以按现有技术中一样,即可以采用一体形成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再组装成一体。线壳主体1的前端能伸入到绕线轮20内(请参见图1和图2),线壳主体1内还具有支撑部12,该支撑部12上开有与齿杆60相配合的轴孔121,其中的饰件为上饰件3,进一步地,可以包含有下述的下饰件4,其中上饰件3安装在线壳主体1的前端,该上饰件3具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31,该翻边可以由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小翻边组成,本实施例中,该翻边设计成环状体,该翻边31能伸入到绕线轮20内,并能遮蔽住当绕线轮20远离线壳主体1的状态下的绕线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线壳组件,包括有线壳主体和供线壳主体坐落的线壳支架,所述线壳主体的前端能伸入到纺车式鱼线轮的绕线轮内,所述线壳主体内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开有与纺车式鱼线轮的齿杆相配合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壳主体的前端安装有上饰件,该上饰件具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该翻边能伸入到所述的绕线轮内,并至少能遮蔽住当绕线轮远离线壳主体的状态下的绕线轮与线壳主体之间的局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外边沿还具有向线壳主体侧弯折形成的倒钩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还开第一安装孔,所述上饰件设计成环状体,在该上饰件的内壁面上径向延伸出第一安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健朱志成赖东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