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62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涉及汽车防撞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门防撞梁主体和复合卸力保护结构,车门防撞梁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复合卸力保护结构,复合卸力保护结构用于对车门防撞梁主体形成受力辅助保护,复合卸力保护结构包括卸力基座组件、中心卸力组件和分导卸力组件,卸力基座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有中心卸力组件,中心卸力组件靠近卸力基座组件一端的四端均设置有分导卸力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复合卸力保护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车门防撞梁主体形成辅助的卸力保护支撑,从而提高了车门防撞梁主体受力抗压强度和受力回弹性能。力抗压强度和受力回弹性能。力抗压强度和受力回弹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防撞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车门防撞梁是装在车门内部结构中的加强横梁,用以加强车辆侧面的结构,在侧面碰撞发生时,车门防撞梁通过产生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减少乘员收到伤害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车门防撞梁的强度往往通过自身的材质提供,导致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自身的变形困难且回弹极大,尤其是平面扭曲回弹非常难以修复,受力强度有限,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车门防撞梁的强度往往通过自身的材质提供,导致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自身的变形困难且回弹极大,尤其是平面扭曲回弹非常难以修复,受力强度有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包括车门防撞梁主体和复合卸力保护结构,所述车门防撞梁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复合卸力保护结构,所述复合卸力保护结构用于对车门防撞梁主体形成受力辅助保护。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卸力保护结构包括卸力基座组件、中心卸力组件和分导卸力组件,所述卸力基座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有中心卸力组件,所述中心卸力组件靠近卸力基座组件一端的四端均设置有分导卸力组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卸力基座组件包括定位基座、内装卸力块、第二卸力行程槽和第一卸力行程槽,所述定位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装卸力块,所述内装卸力块内侧的四端均开设有第一卸力行程槽,所述内装卸力块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卸力行程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卸力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滑导挤压杆和受力阻尼块,所述第二卸力行程槽内侧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内装卸力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导挤压杆,所述第一滑导挤压杆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贴合,所述第一滑导挤压杆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焊接有受力阻尼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导卸力组件包括第二滑导挤压杆、卸力推杆、第一卸力搭载板、第二弹簧、第二卸力搭载板和第三弹簧,所述受力阻尼块靠近内装卸力块一端的四端均焊接有第二滑导挤压杆,所述第二滑导挤压杆远离受力阻尼块的一端焊接有卸力推杆,所述内装卸力块靠近受力阻尼块一端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卸力搭载板,所述第一卸力搭载板靠近受力阻尼块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卸力搭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卸力搭载板,所述第二卸力搭载板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卸力推杆与第一卸力搭载板、内装卸力块及第二卸力搭载板的内侧均为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卸力推杆与第一卸力行程槽为间隙配合。
[0011]通过受力阻尼块与车门防撞梁主体的接触,使得受力同步传递至第二滑导挤压杆和第一滑导挤压杆处,利用第二滑导挤压杆导出的受力,经过第二滑导挤压杆和卸力推杆的配合,使得卸力推杆在内装卸力块、第一卸力搭载板和第二卸力搭载板处的滑动,将受力挤压至第三弹簧和第二弹簧处,经过第一滑导挤压杆导出的受力,经过第一滑导挤压杆在第二卸力行程槽内的滑动挤压至第一弹簧处,利用第一弹簧、第三弹簧和第二弹簧同步受力产生的压缩,从而积蓄对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完成对受力的抵消,进而通过复合卸力保护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车门防撞梁主体形成辅助的卸力保护支撑,从而提高了车门防撞梁主体受力抗压强度和受力回弹性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复合卸力保护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车门防撞梁主体形成辅助的卸力保护支撑,从而提高了车门防撞梁主体受力抗压强度和受力回弹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后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复合卸力保护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车门防撞梁主体;2、复合卸力保护结构;3、定位基座;4、内装卸力块;5、第一卸力行程槽;6、第二卸力行程槽;7、第一弹簧;8、第一滑导挤压杆;9、受力阻尼块;10、第二滑导挤压杆;11、卸力推杆;12、第一卸力搭载板;13、第二弹簧;14、第二卸力搭载板;15、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3,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包括车门防撞梁主体1和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车门防撞梁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用于对车门防撞梁主体1形成受力辅助保护。
[0022]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包括卸力基座组件、中心卸力组件和分导卸力组件,卸力基座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有中心卸力组件,中心卸力组件靠近卸力基座组件一端的四端均设置有分导卸力组件。
[0023]卸力基座组件包括定位基座3、内装卸力块4、第二卸力行程槽6和第一卸力行程槽5,定位基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装卸力块4,内装卸力块4内侧的四端均开设有第一卸力
行程槽5,内装卸力块4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卸力行程槽6;
[0024]用于在进行受力的过程中完成对车门防撞梁主体1的辅助受力支撑的定位搭载。
[0025]中心卸力组件包括第一弹簧7、第一滑导挤压杆8和受力阻尼块9,第二卸力行程槽6内侧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弹簧7,内装卸力块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导挤压杆8,第一滑导挤压杆8与第二卸力行程槽6为间隙配合,第一滑导挤压杆8的一端与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贴合,第一滑导挤压杆8远离第一弹簧7的一端焊接有受力阻尼块9;
[0026]用于对受力传导过程中的中心受力进行导出卸力。
[0027]分导卸力组件包括第二滑导挤压杆10、卸力推杆11、第一卸力搭载板12、第二弹簧13、第二卸力搭载板14和第三弹簧15,受力阻尼块9靠近内装卸力块4一端的四端均焊接有第二滑导挤压杆10,第二滑导挤压杆10远离受力阻尼块9的一端焊接有卸力推杆11,内装卸力块4靠近受力阻尼块9一端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卸力搭载板12,第一卸力搭载板12靠近受力阻尼块9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弹簧13,第二弹簧13远离第一卸力搭载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卸力搭载板14,第二卸力搭载板14远离第二弹簧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防撞梁主体(1)和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所述车门防撞梁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所述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用于对车门防撞梁主体(1)形成受力辅助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卸力保护结构(2)包括卸力基座组件、中心卸力组件和分导卸力组件,所述卸力基座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有中心卸力组件,所述中心卸力组件靠近卸力基座组件一端的四端均设置有分导卸力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基座组件包括定位基座(3)、内装卸力块(4)、第二卸力行程槽(6)和第一卸力行程槽(5),所述定位基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装卸力块(4),所述内装卸力块(4)内侧的四端均开设有第一卸力行程槽(5),所述内装卸力块(4)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卸力行程槽(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卸力组件包括第一弹簧(7)、第一滑导挤压杆(8)和受力阻尼块(9),所述第二卸力行程槽(6)内侧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内装卸力块(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导挤压杆(8),所述第一滑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江宏
申请(专利权)人: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