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科慕专利>正文

热收缩管及其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022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不仅具有优异的扩径强度和剥离性、而且确保充分的热收缩率的热收缩管,所述热收缩管在剥离性和热收缩率两方面均优异,并且透明性也优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由氟树脂制成且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的特征在于,使用弹性模量比(%)由以下[式1]计算的决定系数在大于0且0.90以下的范围内,所述弹性模量比(%)通过在通过下述区域(A)、(B)和(C)的直线上测量从各个区域任意选择的至少三个点的弹性模量并且通过计算各个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与所有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的比作为弹性模量比(%)而获得,其中在垂直于所述管的挤出方向的截面处所述管的壁厚为100%,区域(A)距离管内侧小于30%的区域区域(B)距离管内侧30%以上且小于70%的区域区域(C)距离管内侧70%以上的区域[式1]其中X、Y和协方差表示以下:X:测量弹性模量的各点的位置距离管内侧的比例Y:各个区域的弹性模量比协方差:X和Y的偏差的乘积的平均值。X和Y的偏差的乘积的平均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收缩管及其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氟树脂的、剥离性优异并且具有高热收缩率和高透明性的热收缩管。

技术介绍

[0002]氟树脂在例如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和脱模性等方面优于其它塑料。因此,氟树脂制成的热收缩管在包括食品、医疗、制药、化学、分析仪器等各种领域中用作保护用、绝缘用等的热收缩管。
[0003]在作为一般的保护用和绝缘用的热收缩管的用途中,存在涉及其中如有需要使热收缩管进行一次收缩覆盖加工、然后仅剥去热收缩管的制品加工的用途。
[0004]它们包括:例如,将具有含有用于叶片(blade)等的保护层的多层结构或具有异形结构的电线、管等用热收缩管收缩覆盖,将内部部件模制或热熔接加工,然后移除热收缩管的用途。
[0005]除了氟树脂的优异特性以外,这类用途要求管容易用手剥离和剥落,即剥离性优异。
[0006]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包括含有不同类型的氟树脂的多种热塑性氟树脂的混合物的具有剥离性的管。
[0007]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显示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这些文献记载了其中所使用的氟树脂的特征在于:损失能量的变化量满足特别定义;含有不同类型的多种氟树脂的混合物;并且含有在该混合物中占主要比例的氟树脂(即,主氟树脂),所述主氟树脂为由至少3种单体构成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至少含有四氟乙烯(TFE)和六氟丙烯(HFP)作为其构成单体的共聚物。
[0008]然而,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热收缩管倾向于剥离性优异,但是随除主氟树脂以外的其它氟树脂的添加量增加,收缩率减小。因此,根据它们的使用用途,它们的热收缩的量不足,并且它们不能起到热收缩管的作用,因此它们需要进一步改善。
[0009]本专利技术人还发现,专利文献1至3所记载的热收缩管显示随其它氟树脂的添加量增加剥离性越优异的倾向,但造成变得白浊、难以通过被热收缩管体(被熱収縮
チューブ
体)确认基底的状态等的透明性劣化的问题。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68823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18268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3:特开2014

1298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挑战是提供具有公知的热收缩管的剥离性、此外热收缩率改善、并且透明性也优异的热收缩管。
[001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氟树脂构成的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其特征在于,使用弹性模量比(%)由以下[式1]计算的决定系数在大于0.00且0.90以下的范围内,所述弹性模量比(%)通过在通过下述区域(A)、(B)和(C)的直线上测量从各个区域任意选择的至少三个点的弹性模量而获得,所述弹性模量比(%)为各个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与所有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的比,条件是在垂直于所述管的挤出方向的截面处所述管的壁厚为100%,
[0019]区域(A)距离管内侧小于30%的区域
[0020]区域(B)距离管内侧30%以上且小于70%的区域
[0021]区域(C)距离管内侧70%以上的区域
[0022][式1][0023][0024]其中X、Y和协方差表示以下:
[0025]X:测量弹性模量的各点的位置距离管内侧的比例
[0026]Y:各个区域的弹性模量比
[0027]协方差:X和Y的偏差的乘积的平均值。
[0028]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面是,剥离强度为10N以下的热收缩管。
[0029]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面是,所述氟树脂为在熔点以上的温度下熔融而显示流动性的共聚物,并且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共聚物:不饱和氟代烃、不饱和氟代氯代烃或含醚基的不饱和氟代烃等的共聚物,或者这些不饱和氟代烃类与乙烯的共聚物。
[0030]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优选方面是,所述氟树脂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共聚物:四氟乙烯与选自六氟丙烯、氟烷氧基三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和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共聚物,或者这些单体与乙烯的共聚物。
[0031]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优选方面是,所述氟树脂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共聚物: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

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

偏二氟乙烯共聚物(THV)、和聚偏二氟乙烯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
[003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热收缩管成形方法,其包括将氟树脂熔融挤出来成形热收缩管,其中熔融挤出成形使用配备有用于减小被熔融挤出成形的管的内周面的冷却速度与管的外周面的冷却速度之差的冷却速度减小装置的熔融挤出成形机进行。
[003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是,所述冷却速度减小装置设置有用于将选自温控空气、水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引入要在熔融挤出成形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成形的管内的机构,从而在熔融挤出成形时使温控空气、水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引入管内。
[003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收缩管和其制造方法可期望显示以下优异的效果:
[0036]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剥离强度低。因此,管不需要设置有缺口(notch)。可选地,可以以尺寸为几毫米左右的缺口作为起点容易地用手剥离管。此外,在管的厚度方向上存在弹性模量不同的部分。因此,该管在扩径时的强度比以往的管好,因此不会发生破裂(rupture)、开裂(cracking)、爆裂(burst)等。结果,可以在连续长度上保持稳定的剥离性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热收缩率。因此,得到剥离性和热收缩率二者均优异的热收缩管。
[0037]另外,热收缩率为40%以上。因此,充分地确保了由热收缩管导致的紧固,获得了高的操作性,并且管可用于任何类型的用途。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从距离实施例1中得到的热收缩管的内侧的位置(%)与弹性模量比(%)的关系求出决定系数的图。
[0039][图2]是从距离实施例2中得到的热收缩管的内侧的位置(%)与弹性模量比(%)的关系求出决定系数的图。
[0040][图3]是从距离比较例1中得到的管的内侧的位置(%)与弹性模量比(%)的关系求出决定系数的图。
[0041][图4]是实施例1的热收缩管的截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42](热收缩管)
[0043]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通过将氟树脂熔融挤出来成形而得到。其重要特征在于,使用连接上述区域(A)、(B)和(C)中的任意点的直线分别与该区域(A)、(B)和(C)垂直相交的点的弹性模量,由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氟树脂构成的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其中,使用弹性模量比(%)由以下[式1]计算的决定系数在大于0.00且0.90以下的范围内,所述弹性模量比(%)通过在通过下述区域(A)、(B)和(C)的直线上测量从各个区域任意选择的至少三个点的弹性模量而获得,所述弹性模量比(%)为各个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与所有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的比,条件是在垂直于所述管的挤出方向的截面处所述管的壁厚为100%,区域(A)距离管内侧小于30%的区域区域(B)距离管内侧30%以上且小于70%的区域区域(C)距离管内侧70%以上的区域[式1]其中X、Y和协方差表示以下:X:测量弹性模量的各点的位置距离管内侧的比例Y:各个区域的弹性模量比协方差:X和Y的偏差的乘积的平均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其剥离强度为10N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其中所述氟树脂为在熔点以上的温度下熔融而显示流动性的共聚物,并且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共聚物:不饱和氟代烃、不饱和氟代氯代烃或含醚基的不饱和氟代烃等的共聚物,或者这些不饱和氟代烃类与乙烯的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剥离性的热收缩管,其中所述氟树脂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共聚物:四氟乙烯与选自六氟丙烯、氟烷氧基三氟乙烯、氯三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峰幸矢部洋正菊池英树宫本圭铃木幸太
申请(专利权)人:科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