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004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包括横臂、纵臂和固定结构,所述横臂底部设置有纵臂,所述横臂一端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纵臂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接触头和固定套管,所述第一竖杆外壁的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管,所述第一竖杆底部设置有球座,所述第一竖杆底部通过所述球座与所述第二竖杆活动铰接,所述固定套管内侧设置有磁力外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磁力外环和磁力内环配合,不仅能够消除机舱行车与接触头之间碰撞产生的力,避免造成限位装置损坏,而且可以校正第二竖杆的位置,避免第二竖杆相对第一竖杆发生偏位,提高了该限位装置的精准度。提高了该限位装置的精准度。提高了该限位装置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限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行车限位装置
,具体为一种行车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修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立体交叉作业,其中很多时候需要搭设脚手架平台来完成作业;尤其像机舱主机位置上方一些管路等设备修理必须要搭设脚手架平台,由于主机上方设置有机舱行车,该项工程脚手架搭设会占用一部分行车轨道,致使原有行车固定限位装置失去了作用,在行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设计机舱行车活动限位装置,使其行车在安全行程内工作。
[0003]但是现有的机舱行车活动限位装置在使用时,机舱行车时会与限位装置发生刚性碰撞,容易造成限位装置偏位,降低了限位装置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限位装置,以解决在行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包括横臂、纵臂和固定结构,所述横臂底部设置有纵臂,所述横臂一端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纵臂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接触头和固定套管,所述第一竖杆外壁的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管,所述第一竖杆底部设置有球座,所述第一竖杆底部通过所述球座与所述第二竖杆活动铰接,所述固定套管内侧设置有磁力外环,所述第二竖杆位于所述固定套管内侧一端的外壁套接有配合所述磁力外环的磁力内环,所述磁力内环位于所述磁力外环内侧,所述磁力外环与所述磁力内环的磁极相同,所述第二竖杆底部设置有接触头。
[0006]其中,所述第一竖杆顶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套接有锁紧螺帽。
[0007]其中,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横臂。
[0008]其中,所述横臂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配合所述螺纹杆的镂空槽。
[0009]其中,所述镂空槽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竖杆截面的直径尺寸,所述镂空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螺纹杆截面的直径尺寸。
[0010]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竖板、连接螺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固定螺栓,所述竖板通过所述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横臂端部,所述竖板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表面的中心处贯穿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栓。
[0011]其中,还包括:工字钢横梁和机舱行车行走机构,所述机舱行车行走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工字钢横梁底部。
[0012]其中,所述工字钢横梁底部设置有机舱行车轨道,所述机舱行车行走机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配合所述机舱行车轨道的机舱行车轮,所述机舱行车行走机构通过所述机舱行车轮与所述机舱行车轨道配合滑动安装在所述工字钢横梁底部。
[0013]其中,所述机舱行车行走机构顶部远离所述机舱行车轮的一侧设置有配合所述接
触头的机舱行车限位开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在搭设脚手架平台时,通过固定结构将该装置装配在行车使用安全行程内的轨道上,使其纵臂头部对准机舱行车限位开关即可,当行车行走时触碰该限位装置时,机舱行车会与接触头碰撞,然后引起第二竖杆相对第一竖杆倾斜,然后通过磁力外环和磁力内环配合,不仅能够消除机舱行车与接触头之间碰撞产生的力,避免造成限位装置损坏,而且可以校正第二竖杆的位置,避免第二竖杆相对第一竖杆发生偏位,提高了该限位装置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纵臂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与机舱行车行走机构组合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与机舱行车行走机构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套管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套管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

8中:10、横臂;11、镂空槽;20、纵臂;21、第一竖杆;22、第二竖杆;23、螺纹杆;24、锁紧螺帽;25、接触头;26、固定套管;27、球座;28、磁力外环;29、磁力内环;30、固定结构;31、竖板;32、连接螺栓;33、第一支撑板;34、第二支撑板;35、固定螺栓;40、工字钢横梁;41、机舱行车轨道;50、机舱行车行走机构;51、机舱行车轮;52、机舱行车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包括横臂10、纵臂20和固定结构30,横臂10底部设置有纵臂20,横臂10一端设置有固定结构30,纵臂20包括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接触头25和固定套管26,第一竖杆21外壁的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管26,第一竖杆21底部设置有球座27,第一竖杆21底部通过所述球座27与第二竖杆22活动铰接,固定套管26内侧设置有磁力外环28,第二竖杆22位于固定套管26内侧一端的外壁套接有配合磁力外环28的磁力内环29,磁力内环29位于磁力外环28内侧,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的磁极相同,第二竖杆22底部设置有接触头25。
[0027]其中,在搭设脚手架平台时,通过固定结构30将该装置装配在行车使用安全行程内的轨道上,使其纵臂20头部对准机舱行车限位开关即可,当行车行走时触碰该限位装置时,机舱行车会与接触头25碰撞,然后引起第二竖杆22相对第一竖杆21倾斜,然后通过磁力外环28和磁力内环29配合,不仅能够消除机舱行车与接触头25之间碰撞产生的力,避免造
成限位装置损坏,而且可以校正第二竖杆22的位置,避免第二竖杆22相对第一竖杆21发生偏位,提高了该限位装置的精准度。
[0028]其中,磁力外环2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套管26内壁,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的磁极相同,由于磁力的物理性质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因此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之间形成相互排斥的力,并且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形成的力始终位于同于方向上,这样通过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能够补偿第二竖杆22相对第一竖杆21偏转的空间,从而确保第二竖杆22始终位于同一位置,提高了该限位装置的精度。
[0029]其中,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均呈圆环状结构,磁力外环28截面的内径尺寸大于磁力内环29截面的外径尺寸,且磁力外环28的轴心线与磁力内环29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磁力外环28与磁力内环29均采用强力磁铁制成。
[0030]其中,第一竖杆21顶部设置有螺纹杆23,螺纹杆23外壁螺纹套接有锁紧螺帽24,螺纹杆23贯穿所述横臂10,横臂10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配合螺纹杆23的镂空槽1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包括横臂(10)、纵臂(20)和固定结构(3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臂(10)底部设置有纵臂(20),所述横臂(10)一端设置有固定结构(30),所述纵臂(20)包括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接触头(25)和固定套管(26),所述第一竖杆(21)外壁的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管(26),所述第一竖杆(21)底部设置有球座(27),所述第一竖杆(21)底部通过所述球座(27)与所述第二竖杆(22)活动铰接,所述固定套管(26)内侧设置有磁力外环(28),所述第二竖杆(22)位于所述固定套管(26)内侧一端的外壁套接有配合所述磁力外环(28)的磁力内环(29),所述磁力内环(29)位于所述磁力外环(28)内侧,所述磁力外环(28)与所述磁力内环(29)的磁极相同,所述第二竖杆(22)底部设置有接触头(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21)顶部设置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外壁螺纹套接有锁紧螺帽(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3)贯穿所述横臂(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臂(10)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配合所述螺纹杆(23)的镂空槽(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