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93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插接线结构,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后盖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一个收容在绝缘本体信道内的接触部及定位于相应定位部的绝缘刺破部,而该后盖在盖合面有序设有竖直定位槽道、穿插道、上信道及下信道,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导线预设定位方式供导线定位。通过后盖所设的扣臂与绝缘本体扣合,每一端子三叉结构的绝缘刺破部刺破每一导线定位连接端,导线导芯被夹设于狭缝内,呈L形弯折定位与端子电性连接。这样使导线装配能精准与导电端子的结合更牢固、不易松脱,以实现信号的可靠传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插接线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将线缆采弯折定位 的连接器插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连接器插接线技术为求简化作业,现多已采用绝缘刺破连接(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IDC)技术,该种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或压接等处理, 且能快速銜便地实现导线与导电端子的连接,故己广泛应用于连接器领域。 一种典 型的绝缘剌破连接技术是将导线垂直压入导电端子所设的狭缝,狭缝的边缘剌破导 线的绝缘外皮并与导线的电芯线形成电性连接。该狭缝是由一片金属的相对两边缘 组成,该金属片具有一定宽度以保证其具有足够强度以承受施加于前述边缘的接触 压力。台湾专利第090222801号揭示技术,如果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用以传输电源信号 的导线的尺寸通常大于其它用途的导线尺寸,其绝缘皮相对较厚。容易造成导线未 被刺破或剌破存在偏差,导线的导电芯线与相应的导电端子间不能形成良好的电性 连接,影响信号传输。美国专利第4,410,222号,刺破连接型端子的绝缘刺破部是完全暴露在绝缘本 体外,当扁平线缆压入导电端子的狭缝时,由于其绝缘剌破部无支撑结构,可能导 致绝缘刺破部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插接线结构,连接器(5),其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3)、后盖(4)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2),其特征在于:后盖(4)为一平板状,在盖合面有序设有竖直定位槽道(41),每一槽道(41)侧壁突设一凸点(441),而所设呈直线排列对齐的上信道(44)、下信道(43)之间设有穿插道(42),与槽道(41)相交汇,可形成两种不同方式的导线预设定位结构,可使导线(6)呈弯折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贤贺敏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