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742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涉及无人机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若干机翼组件,本体下端设有探测头,所述本体上端罩设罩面,将若干机翼组件罩设在内,所述罩面上开设若干栅格,所述罩面包括左罩面和右罩面,所述左罩面和右罩面呈扇形圆弧状,所述左罩面和右罩面的两端对称铰接在本体两侧,通过扣合件扣合在一起,该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通过在本体上对侧设置铰接的左罩面和右罩面,实现可活动的罩面结构,工作时,左右罩面相扣合将机翼组件保护在内,需要维护时,左右罩面可打开,方便维护和清理内部灰尘和异物,进而提升飞行器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飞行器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飞行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机在救灾等场合的进一步应用,需要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进入楼道、洞穴等狭小空间进行搜救和探测,但是现有的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很难进入,因为旋翼、机翼会很容易碰撞到墙壁,从而造成飞行器坠毁。
[0003]现有技术中,采取在无人机外周设置框架或罩面,来保护无人机中的机翼,如CN201210376796.1,公开了一种球形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机身由若干根半圆形支撑框架构成,各个框架的首尾分别固连于纵轴两端,四片舵面在与纵轴垂直的平面上相互垂直分布;螺旋桨位于纵轴的顶端,摆线桨位于飞行器纵轴的后端;电源系统为摆线桨、动力装置和舵面供电;控制系统接收遥控信号,控制摆线桨、动力装置和舵面,实现飞行姿态的调整。本专利技术重量轻结构强,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减少碰撞对飞行器损坏。
[000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干根半圆形支撑框架”是固定设置,必将影响后期对机翼等的维护,不方便更换机翼部件,也不方便进入框架内的异物的清理,为此,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若干机翼组件,本体下端设有探测头,所述本体上端罩设罩面,将若干机翼组件罩设在内,所述罩面上开设若干栅格,所述罩面包括左罩面和右罩面,所述左罩面和右罩面呈扇形圆弧状,所述左罩面和右罩面的两端对称铰接在本体两侧,通过扣合件扣合在一起。
[0009]优选的,所述机翼组件为三组,圆周等角度布设在本体上端。
[0010]优选的,所述机翼组件包括保护圈、电机和若干扇叶,所述电机底面固设在本体上,若干所述扇叶等角度布设在电机输出端,所述保护圈将电机和若干扇叶圈设在内。
[0011]优选的,所述罩面采用工程塑料材质。
[0012]优选的,所所述扣合件为磁条,所述左罩面和右罩面相近的圆弧上适配磁条,所述磁条呈弧形,与所述左罩面、右罩面圆弧边缘相适配。
[0013]优选的,所述扣合件包括卡扣和卡件,所述卡扣可设在左罩面或右罩面,所述卡件相对的设置在右罩面或左罩面,所述卡扣和卡件相扣合。
[0014]优选的,所述探测头四周圆周等角度布设若干LED射灯。
[0015]优选的,所述探测头四周圆周等角度布设若干吸风口。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通过在本体上对侧设置铰接的左罩面和右罩面,实现可活动的罩面结构,工作时,左右罩面相扣合将机翼组件保护在内,需要维护时,左右罩面可打开,方便维护和清理内部灰尘和异物,进而提升飞行器的使用寿命。
[0019]2、该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在本体下端设置有全景式探测头,取代活动式的摄像头,方便该飞行器进行探测作用,探测角度更加广泛,并在探测头四周设置若干LED射灯,傍边黑暗环境进行探测及数据画面的传输,同时吹风口的设,也有利于吹开一些对探测头遮挡的异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的A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1、本体;2、机翼组件;21、保护圈;22、电机、23、扇叶;3、探测头;4、罩面;41、左罩面;42、右罩面;5、栅格;6、LED射灯;7、吹风口;8、扣合件;81、磁条;82、卡扣;83、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如图1

5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器及相关的电路元件等,保障飞行器的飞行作业,本体1上设置若干机翼组件2,本体1下端设有探测头3,本案实施中的探测头3采用全景式探测头3,该全景式探测头3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体1上端罩设罩面4,将若干机翼组件2罩设在内,罩面4上开设若干栅格5,栅格5的设置,可实现罩面4内外部的空气流通,机翼组件 2由此才能驱动飞行器进行飞行作业,本案实施例中,罩面4包括左罩面41 和右罩面42,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呈扇形圆弧状,具体的本案实施中,为四分之一圆弧面,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的两端对称铰接在本体1两侧,通过扣合件8扣合在一起。
[0027]进一步的,本案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机翼组件2为三组,圆周等角度布设在本体1上端。
[0028]具体的,本案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机翼组件2包括保护圈21、电机和若干扇叶,电机底面固设在本体1上,若干扇叶等角度布设在电机输出端,保护圈21将电机和若干扇叶圈设在内。电机与本体1内的电源电路连接。
[0029]进一步的,罩面4可采用工程塑料材质,也可以采用碳纤维材料,更好的弹性,有利于在飞行器飞行作业中,遇到碰撞时,能够吸附撞击力,进而保护机翼组件2和本体1,不受到过大的冲击。
[0030]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的扣合件8是将左右罩面扣合在一起,可以用多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的,扣合件8实施例一为磁条81,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相近的圆弧上适配磁条81,磁条81呈弧形,与左罩面41、右罩面42 圆弧边缘相适配,通过磁条81的吸附作用,对左右罩
面进行扣合,也可以将磁条81换成电磁条81,电磁条81与本体1内电源和控制器相连,实现工作状态时,通电电池条带有磁性,进行吸附作用,扣合左右罩面。
[0031]本案扣合件8实施例二,如图5所述,扣合件8包括卡扣82和卡件83,卡扣82可设在左罩面41或右罩面42,卡件83相对的设置在右罩面42或左罩面41,卡扣82和卡件83相扣合,卡扣82有钩装,勾住卡件83,进而实现左右罩面的扣合。
[0032]球形飞行器经常进入楼道、洞穴等狭小空间进行搜救和探测,狭小的环境下,光线往往会不好,在进一步的,在探测头3四周圆周等角度布设若干 LED射灯6,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开启LED射灯6,增加本体1下侧光源,有利于该球形飞行器进行探测。
[0033]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探测头3四周圆周等角度布设若干吸风口,本体1 内设有微型吹风机,从吹风口7进行向外吹风作业,防止一些异物,如烟雾遮盖住探测头3时,开启吹风作用,吹散异物,方便观察。
[0034]工作原理:当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左罩面 41和右罩面42扣合在一起,遥控启动该飞行器的机翼组件2,该飞行器起飞进行探测作业,在探测过程中,开启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置若干机翼组件(2),本体(1)下端设有探测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端罩设罩面(4),将若干机翼组件(2)罩设在内,所述罩面(4)上开设若干栅格(5),所述罩面(4)包括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所述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呈扇形圆弧状,所述左罩面(41)和右罩面(42)的两端对称铰接在本体(1)两侧,通过扣合件(8)扣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组件(2)为三组,圆周等角度布设在本体(1)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无人球形探测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组件(2)包括保护圈(21)、电机(22)和若干扇叶(23),所述电机(22)底面固设在本体(1)上,若干所述扇叶(23)等角度布设在电机(22)输出端,所述保护圈(21)将电机(22)和若干扇叶(23)圈设在内。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栋黄思嘉黄皓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