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70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包括安装台,基模,上模板,下模板与驱动件,基模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两个驱动件分别安装在安装台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两个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模板及下模板连接,驱动上模板及下模板靠近或者远离基模,上模板,基模及下模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基模包括定模,动模,底座与微型驱动件,底座固定在安装台上,微型驱动件与定模并排安装在底座上,定模与底座活动连接,微型驱动件输出端与动模连接,动模与定模活动连接,微型驱动件驱动动模上下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驱动件分别驱动上模板及下模板向基模位移,挤压套设在基模外侧的铁匣,进而完成双向翻边,一次成型,无需翻转工件,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非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匣是铁皮焊接围拢形成的方框,为了防止后勤人员搬运使用铁匣制成的铁匣时刮伤手,需要对铁匣的边缘处进行翻边处理。现有的翻边装置只适用于板材状工件翻边,不能对框型工件翻边,因此需要另行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翻边装置不能对框型工件进行翻边的情况,提供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
[0004]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包括安装台,基模,上模板,下模板与驱动件,所述基模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台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两个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模板及下模板连接,驱动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基模,所述上模板,基模及所述下模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基模包括定模,动模,底座与微型驱动件,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微型驱动件与所述定模并排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模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微型驱动件输出端与所述动模连接,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活动连接,所述微型驱动件驱动所述动模上下位移。
[0005]优选的,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连接一面为相互匹配的斜切面,所述定模的斜切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动模的斜切面上设置有滑条,所述滑条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定模与所述第一滑块垂直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微型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微型气缸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动模连接。
[0008]优选的,还包括有若干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驱动气缸,连杆,夹持部与定位座,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定位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转轴处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座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夹持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基模。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夹持组件的夹持部正对所述基模的边角处。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座内活动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所述连杆端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的一侧面的边部均设置有凸块。
[0012]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中部设置有避让孔。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及所述微型驱动件为气缸,电动推杆或者油缸。
[00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使用驱动件分别驱动上模板及下模板向基模位移,挤压套设在基模外侧的铁匣,进而完成双向翻边,一次成型,无需翻转工件,效率高;且基模
中的定模可以在动模上下位移时左右位移,将铁匣套设在基模外侧后,动模及定模复位,即可将铁匣涨紧,防止翻边前铁匣在重力作用下,从基模上落下去,配合双向翻边一次成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俯视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局部爆炸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1]如图1~4所示,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包括安装台1,基模2,上模板3,下模板4与驱动件5,所述基模2安装在所述安装台1上,两个所述驱动件5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台1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两个所述驱动件5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模板3及下模板4连接,驱动所述上模板3及下模板4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基模2,所述上模板3,基模2及所述下模板4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基模2包括定模21,动模22,底座23与微型驱动件24,所述底座23固定在所述安装台1上,所述微型驱动件24与所述定模21安装在所述底座23上,所述定模21与所述底座23活动连接,所述微型驱动件24输出端与所述动模22连接,所述动模22与所述定模21活动连接,所述微型驱动件24驱动所述动模22上下位移。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上料,铁匣100是呈方框状的,为了将铁匣100套设在基模2上,且避免铁匣100受重从基模2上脱落,因此,将基模2设置为活动的。在套设铁匣100之前,微型驱动件24开始运作,带动动模22向上位移,当动模22离开底座23后,因为定模21是活动安装在底座23上的,且没有动模22的支撑,定模21即可在外力驱动下同步水平向位移,靠近微型驱动件2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力可以是气缸等驱动部件提供的力,或者直接使用弹簧。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弹簧,利用弹簧连接定模21与底座23,动模22向上位移时,弹簧复位,带动定模21靠拢微型驱动件;动模22复位时,定模21受到动模22的挤压,复位,弹簧即被压缩。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是,当定模21向微型驱动件24移动后,整个基模2的横截面减小,方便机械手将铁匣100套设在基模2外侧。此时,因为底座23的存在,铁匣100与安装台1之间是存在间隙的,给下模板4上下位移预留一定空间。动模22复位后,带动定模21复位,即可将铁匣100“涨紧”,避免悬空的铁匣100落在安装台1上。进一步的,当铁匣100安装到位后,驱动件5即可驱动上模板3及下模板4同步相向位移,配合基模2对铁匣100进行冲压翻边,上模板3及下模板
4是同步位移的,一致性好,可防止铁匣100受力不均。具体的,所述驱动件5及所述微型驱动件24为气缸,电动推杆或者油缸。
[0022]如图3~4所示,所述定模21与所述动模22连接一面为相互匹配的斜切面,所述定模21的斜切面上设置有滑槽211,所述动模22的斜切面上设置有滑条221,所述滑条221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211内。具体的,当动模22受到微型驱动件24的驱动力时,即可沿着定模21的滑槽211向上位移,此时,因为动模22与定模21接触面为斜切面,没有动模22提供的支撑力,定模21即可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动模22一侧位移,基模2的整体横截面减小,方便将铁匣100套设在基模2上。铁匣100套设完毕后,动模22复位,因为动模22与定模21斜切面连接是卡接的,因此动模22与定模21不会完全脱离,可以沿着滑槽211原路复位,避免出现卡顿现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基模,上模板,下模板与驱动件,所述基模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台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两个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模板及下模板连接,驱动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基模,所述上模板,基模及所述下模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基模包括定模,动模,底座与微型驱动件,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微型驱动件与所述定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模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微型驱动件输出端与所述动模连接,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活动连接,所述微型驱动件驱动所述动模上下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连接一面为相互匹配的斜切面,所述定模的斜切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动模的斜切面上设置有滑条,所述滑条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定模与所述第一滑块垂直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匣双向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子瀛邵跃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鑫恒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