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672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为外形呈“O”形的环体,所述环体为内部为空腔的橡胶,所述环体的内侧为光滑平面,外侧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下侧为光滑平面,上侧为截面呈倒“L”形的平面,所述上侧的截面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时,所述的防水结构在两个头车式紧密连接器分离和连接时均能有效的起到防水作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头车式紧密连接器是动车组及地铁头车进行自动电气连接之用,头车式紧 密连接器在机车未连接之时要求防水,机车连接之时更加需要防水,以免因为 水影响连接器的电气性能。而现有的机车头车式紧密连接器没有采用自动连接 的方式,因而也就没有设计出一种可适应于自动连接的头车式紧密连接器防水 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动车组或地铁的头车式紧密连接器在分离和连接时的防水,本实 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防水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为外形呈"0"形的环体,所述环体为内部为空腔的橡胶,所述环体的内侧为光滑平面,外侧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下侧为光滑平面,上侧为截面呈倒"L"形的平面,所述上侧的截面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防水方式采用空腔的橡胶环 体,而环体的外侧又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所以当两个连接器连接时 橡胶环体可相互挤压使彼此的空腔变形,由其空腔变形产生反弹之力造成接触面压接紧密而达到防水效果;而当两个连接器分离时,环形沟槽的上侧在橡胶 本身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同样能够达到防水的 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环体的截面形状图。图3是本技术在连接器对接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环体1、内侧11、外侧12、环形沟槽2、下侧21、上侧22、连接器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L实施例不应理解为 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防水结构为外形呈"0"形的环体1, 所述环体1为内部为空腔的橡胶,所述环体1的内侧11为光滑平面,外侧12 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2,所述环形沟槽2的下侧21为光滑平面,上侧 22为截面呈倒"L"形的平面,所述上侧的截面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当两个连接器3对接时,两 个橡胶环体1可相互挤压使彼此的空腔变形,由其空腔变形产生反弹之力造成 接触面压接紧密而达到防水效果。权利要求1. 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为外形呈“O”形的环体,所述环体为内部为空腔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的内侧为光滑平面,外侧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下侧为光滑平面,上侧为截面呈倒“L”形的平面,所述上侧的截面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为外形呈“O”形的环体,所述环体为内部为空腔的橡胶,所述环体的内侧为光滑平面,外侧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下侧为光滑平面,上侧为截面呈倒“L”形的平面,所述上侧的截面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时,所述的防水结构在两个头车式紧密连接器分离和连接时均能有效的起到防水作用。文档编号H01R13/52GK201234010SQ20082006452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先恺, 贾志伟 申请人: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车式紧密连接器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为外形呈“O”形的环体,所述环体为内部为空腔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的内侧为光滑平面,外侧具有一沿环体分布的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下侧为光滑平面,上侧为截面呈倒“L”形的平面,所述上侧的截面向外突出形成呈锐角的尖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志伟刘先恺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