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0876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内衬膜通过控制原料的选择和结构,使其能够应用于标签式香烟内衬,在烟盒未打开的时候保持较好的阻隔性能,在烟盒打开之后,依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增长香烟打开后的使用期。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了标签式内衬的结构及材料,使得标签式内衬用于香烟盒中可以获得较优的氧气阻隔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在长期的使用中,有效的保证了卷烟的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镀铝型材料,减少包装,减少成本。标签式内衬的摩擦系数为≤0.4,热封温度为127℃,热封强度为4.3N/15mm;氧气透过率为:0.1cc/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香烟盒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卷烟烟叶含水率不仅会影响卷烟烟叶的物理性质和卷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卷烟的感官品质:干燥气候条件下,烟丝水分散失较快,主流烟气水分偏低,抽吸时刺激性偏大、干燥感明显,易引起抽吸者口腔生痰,从而降低了卷烟抽吸的舒适度;潮湿条件下,烟丝会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分,造成烟气沉闷,并且烟丝容易发霉。因此,烟草制品的含水率控制成为烟草行业中的重要技术环节。
[0003]目前,卷烟保润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卷烟料液或香液中加保润剂。但这种保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天,卷烟开包后短时间内就已非常干燥,严重影响卷烟抽吸的舒适度。另一种是对现有烟盒内部的包装结构进行改进,使烟盒本身能够将烟支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保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内衬膜用于香烟盒中可以获得较优的阻隔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低温热封功能膜和镀铝热封膜;
[0006]所述低温热封功能膜包括第一材料层;
[0007]复合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
[0008]复合在所述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
[0009]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
[0010]所述第二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
[0011]所述第三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
[0012]所述镀铝热封层包括第四材料层;所述第四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
[0013]复合在所述第四材料层上的第五材料层;所述第五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
[0014]复合在所述第五材料层上的镀铝层;
[0015]所述镀铝层与第三材料层接触。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层材料中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
碳硅石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
[0017]所述第二材料层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
[0018]第三材料层中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
[0019]所述第四材料层中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
[0020]所述第五材料层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抗静电剂包括乙氧基化胺和甘油单硬脂酸酯;
[0022]所述乙氧基化胺和甘油单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35~55:35~60。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为2~4μm;
[0024]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为15~30μm;
[0025]所述第三材料层的厚度为2~4μm;
[0026]所述第四材料层的厚度为15~30μm;
[0027]所述第五材料层的厚度为2~4μm;
[0028]镀铝层的厚度为1/395~1/405μm。镀铝层在第五材料层和第三材料层之间。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低温热封功能膜的厚度为25~30μm;
[0030]所述镀铝热封膜的厚度为15~30μm。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将第一材料层的原料、第二材料层的原料和第三材料层的原料分别混料,分别挤出,铸片,冷却后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电晕处理,收卷,得到低温热封功能膜;
[0033]将第四材料层的原料和第五材料层的原料分别混合,挤出,铸片;在第五材料层上镀铝,得到镀铝热封膜;
[0034]将所述低温热封功能膜的第三材料层电晕处理,印刷复合在铝层上,熟化处理,得到内衬膜。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低温热封型香烟内衬,包括标签式内衬膜和设置在所述标签式内衬膜上的标签;
[0036]所述内衬膜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是一种应用于香烟自动化包装的轻量化低温热封型标签式香烟内衬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低温热封功能膜和镀铝热封膜;所述低温热封功能膜包括第一材料层;复合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复合在所述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所述第二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所述第三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所述镀铝热封层包括第四材料层;所述第四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复合在所述第四材料层上的第五材料层;所述第五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复合在
所述第五材料层上的镀铝层;所述镀铝层与第三材料层接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香烟盒的标签式内衬可以替代原有的内衬纸部分,在烟盒未打开的时候可以保持较好的阻隔性能,在烟盒打开之后,依然可以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增长香烟打开后的使用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了标签式内衬的结构及材料,使得标签式内衬用于香烟盒中可以获得较优的氧气阻隔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在长期的使用中,有效的保证了卷烟的品质。本专利技术采用镀铝型材料,减少包装,减少成本。实验结果表明:标签式内衬的摩擦系数为≤0.4,热封温度为127℃,热封强度为4.3N/15mm(127℃,0.16Mpa,1s);所述标签式内衬的氧气透过率(OTR)为:0.1cc/m2·
24h,水蒸气透过率(WVTR)为0.3g/m2·
24h。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衬膜上的模切口示意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不干胶标签上胶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低温热封功能膜和镀铝热封膜;
[0042]所述低温热封功能膜包括第一材料层;
[0043]复合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香烟盒包装的标签式内衬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低温热封功能膜和镀铝热封膜;所述低温热封功能膜包括第一材料层;复合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复合在所述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所述第二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所述第三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所述镀铝热封层包括第四材料层;所述第四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复合在所述第四材料层上的第五材料层;所述第五材料层的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复合在所述第五材料层上的镀铝层;所述镀铝层与第三材料层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式内衬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材料中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所述第二材料层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抗静电剂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第三材料层中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所述第四材料层中共聚聚丙烯、低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和合成碳硅石的质量比为(88~92):(4.5~5.5):(1.8~2.2);所述第五材料层中均聚聚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洁刘丽华黎坛王俊峰沈智全邢青涛徐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