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海潮专利>正文

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直接得到的平面换向器技术

技术编号:330862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具体来说涉及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电联接器,特别指电机上用的平面换向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钢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底部具有竖钩条,进一步车削、冲孔、弯钩整形加工至桶壁成为相间的凸筋条,底部成为具中心孔、竖钩条倾斜的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在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再整形,并对铜坯底部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铣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弯钩成换向器钩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具体来说涉及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电联接器,特别指电机上用的平面换向器。
技术介绍
平面换向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在电喷燃油泵的电机上使用,现有技术中该产品一般由独立的梯形导电换向片和绝缘片按设计要求数片相间组合而成,再经铣槽制成,其工序流程复杂且耗时耗料。另,铣槽时针对不同片数的导电换向片及其其间的绝缘片,有时还不一定均能在一个直线上对开槽铣,即存在两两对应的换向片不对称,从而易造成电机碳刷的换向时产生偏差,进而产生火花、噪声等,导致换向器的使用寿命及电机的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成型方便、流程合理、难度低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铜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底部具有竖钩条,进一步车削、冲孔、弯钩整形加工至桶壁成为相间的凸筋条,底部成为具中心孔、竖钩条倾斜的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在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再整形,并对铜坯底部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铣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弯钩成换向器钩部。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是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铜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底部具有竖钩条,桶状底部冲压加工具有中心孔,将竖钩条弯成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经车削整形加工至桶壁的凸筋条相间独立,并对铜坯底部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铣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弯钩成换向器钩部。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以往换向器生产工艺,去掉了独立的换向片、绝缘材料的组合结构,采用整体构造,经后期加工分割形成各自绝缘的换向片,并使用独特的工序加工完成。它降低了材料的用量,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少了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铜坯结构图;附图2为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铜坯冷挤压后俯视图;附图3为附图2中A-A处剖示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铜坯冷挤压后再冲孔、冲边、车削外径后俯视图;图5为图4B-B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注塑后俯视图;图7为图6C-C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铜坯底部铣槽后视图;图9为图8D-D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弯钩后视图;图11为图10E-E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取用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铜棒冲裁下料或锯切下料或再经冷锻形成圆柱形铜坯,经冷挤压后形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如图2所示),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11)及附属的邻近桶底的凸台(12),铜坯底部(1)具有竖钩条(13),经车削、冲孔、冲边、弯钩整形至桶壁成为相间的凸筋条(11),铜坯底部(1)具有中心孔,竖钩条(13)成为向内倾钩的钩脚,凸台(12)也成为向内倾斜的钩脚,如图4、5所示,车削过程中将桶壁相对凸筋条(11)较薄的薄壁(14)削除,除此以外,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铣去这些薄壁(14)使凸筋条(11)相互独立,清洗后,在模具中将绝缘树脂注入成型如图6、7所示,按需车削内孔,铰内孔,车削外圆、凸筋条(11)等,再对铜坯底部(1)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一般等分数量与凸筋条(11)数量相匹配,铣槽至绝缘层(2)深处确保洗开的铜坯底部(1)块状之间绝缘,如图8、9所示,将凸筋条(11)弯钩,成为换向器钩部,按需抛光得成品。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是在获得冷压后的圆柱形桶铜坯后,不车削或铣去外径上的薄壁(14),先冲孔,对竖钩条(13)或/与凸台(12)弯脚成为固定用的钩脚,再注塑成型后,车削外径、整形加工至桶壁的凸筋条(11)相间独立等这样的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中基本上为了注塑后绝缘体(2)与导电体(1)之间的可靠的联接配合,一般在工艺或结构中设置有竖钩条(13)或/与凸台(12),并对其弯钩成为钩脚,帮助固定,实质上也可以采用加大注塑压力或将凸筋条(11)向内倾斜等手段强化绝缘体(2)与导电体(1)之间的可靠结合而取消竖钩条(13)钩脚或/与凸台(12)冲边成倾斜钩脚这样的结构与工艺,也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铜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11),底部具有竖钩条(13),进一步车削、冲孔、弯钩整形加工至桶壁成为相间的凸筋条,底部成为具中心孔、竖钩条(13)倾斜的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在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再整形,并对铜坯底部(1)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洗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11)弯钩成换向器钩部。2.一种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圆形铜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11),底部具有竖钩条(13),桶状底部冲压加工具有中心孔将竖钩条弯曲成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在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经车削整形加工至桶壁的凸筋条相间独立,并对铜坯底部(1)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铣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弯钩成换向器钩部。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桶状内壁邻近桶底凸筋条(11)上具有凸台(12),进一步对凸台(12)冲边成向内倾斜的钩脚。4.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直接得到得制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关于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具体来说涉及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电联接器,特别指电机上用的平面换向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钢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底部具有竖钩条,进一步车削、冲孔、弯钩整形加工至桶壁成为相间的凸筋条,底部成为具中心孔、竖钩条倾斜的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在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再整形,并对铜坯底部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铣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弯钩成换向器钩部。文档编号H01R39/04GK1595734SQ200410041359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万海潮 申请人:万海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取所需换向器外径相差不多的圆形铜棒为圆柱形铜坯,冷挤压成整体的圆桶状铜坯,其桶状内壁有数量与换向器钩相同的凸筋条(11),底部具有竖钩条(13),进一步车削、冲孔、弯钩整形加工至桶壁成为相间的凸筋条,底部成为具中心孔、竖钩条(13)倾斜的钩脚,清洗后压注成型,即在桶状内腔注入绝缘树脂注塑成型再整形,并对铜坯底部(1)对开铣槽按需等分底圆面,并洗至绝缘层深处,将凸筋条(11)弯钩成换向器钩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海潮
申请(专利权)人:万海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