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00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层叠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构成具有基材及树脂层的层叠体中的树脂层,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酯(A)、及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B),且满足下述条件1及条件2。条件1:树脂层的压入硬度(N/mm2)为450以上且600以下。条件2: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3.7%以上且10.0%以下。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层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层叠体。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各种塑料等被利用于冰箱、电视、空调等家电制品的主体及其遥控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输入板、个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的框体及显示器、汽车零件、汽车内饰材料等多领域。塑料等具有加工性或透明性、轻量性、廉价等优点,但具有比较容易划伤的缺点。
[0003]为了改良这些缺点,在塑料等的表面设置耐擦伤性优异的树脂层,在不损害塑料等所具有的优点的情况下,改善表面的耐擦伤性。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

13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近来,可挠型的显示器或智能手机等受到关注,对这些设备要求耐擦伤性、柔软性。专利文献1中公开耐擦伤性优异的树脂层,但是没有记载对可挠型的显示器或智能手机所要求的柔软性。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本专利技术者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规定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层叠体,可解决所述课题。此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项目。
[0012](项目1)
[0013]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构成具有基材及树脂层的层叠体中的树脂层,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包含:
[0014](甲基)丙烯酸酯(A)、及
[0015]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B),且
[0016]满足下述条件1及条件2。
[0017]条件1:树脂层的压入硬度(N/mm2)为450以上且600以下。
[0018]条件2: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3.7%以上且10.0%以下。
[0019](项目2)
[0020]根据项目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其中(A)成分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1)和/或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a2)。
[0021](项目3)
[0022]根据项目2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其中(a1)成分为聚异氰酸酯(a1

1)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a1

2)的反应产物,(a1

1)成分与(a1

2)成分的质量比((a1

1)/(a1

2))为15/85~50/50。
[0023](项目4)
[0024]根据项目1至项目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其中(B)成分为具有氟原子及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
[0025](项目5)
[0026]根据项目1至项目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包含抗静电剂(C)。
[0027](项目6)
[0028]根据项目1至项目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其中(C)成分为具有四级铵盐基的聚合物。
[0029](项目7)
[0030]一种层叠体,为具有基材及树脂层的层叠体,树脂层为根据项目1至项目6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
[0031][专利技术的效果][0032]包含由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树脂层的层叠体的耐擦伤性、柔软性良好。
附图说明
[0033]无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中,各物性值、含量等数值的范围可适宜(例如自下述各项目中记载的上限及下限的值中选择)设定。具体而言,关于数值α,在数值α的下限例示A1、A2、A3等,数值α的上限例示B1、B2、B3等的情况下,数值α的范围可例示A1以上、A2以上、A3以上、B1以下、B2以下、B3以下、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等。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谓“~”,以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使用。以下,对构成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树脂层、层叠体等进行详细说明。
[0035]<(甲基)丙烯酸酯(A)>
[0036]作为(甲基)丙烯酸酯(A)(本专利技术中,也称为“(A)成分”),可例示:包含链状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包含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包含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包含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等。(A)成分例如可通过使单体彼此反应来获得。此外,本专利技术中链状结构是指不具有环状结构的结构,可包含直链结构和/或分支结构。
[0037]作为包含链状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例示:包含链状烃基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包含链状烃基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包含链状烃基的三(甲基)丙烯酸酯、包含链状烃基的四(甲基)丙烯酸酯、包含链状烃基的五(甲基)丙烯酸酯、包含链状烃基的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0038]作为包含链状烃基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可例示:具有碳数为1以上且20以下左右的烷基的单(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戊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新戊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单(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单(甲基)丙烯酸酯、三(2

羟基乙基)异三聚氰酸酯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等。
[0039]作为包含链状烃基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可例示:2

羟基
‑3‑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醇、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0040]作为包含链状烃基的三(甲基)丙烯酸酯,可例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山梨糖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

羟基乙基异三聚氰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构成具有基材及树脂层的层叠体中的树脂层,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酯(A)、及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B),且满足下述条件1及条件2;条件1:树脂层的压入硬度为450N/mm2以上且600N/mm2以下;条件2: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3.7%以上且10.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其中(A)成分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1)和/或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a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其中(a1)成分为聚异氰酸酯(a1

1)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a1

2)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添圭大江祐辅佐藤仁宣冈本雄一小谷野浩寿
申请(专利权)人: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