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96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装配于电路板上、供耦合电连接器插接的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具有定位装置的层叠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组。各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具有一沿远离耦合电连接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一自该第一延伸部弯折向电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上层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部设有凸块。定位装置位于相对的两层导电端子组之间,包括上下平行延伸的两基部,及自该基部至少一侧凸伸的若干定位齿。上下层定位齿由一横档连接,从而在相邻定位齿与横档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对应的导电端子上的凸块可卡持于相应定位空间中,实现导电端子在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导电端子稳定性,便于运输与焊接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供线缆与相应电子器件对接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如何以更小的空间提供更快速、密集、稳定的信号传输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相应的线缆连接器为满足这一需求也出现层叠式的类型。图1所示为一现有此类线缆连接器6,其由两个子线缆连接器(即未层叠的单个线缆连接器)层叠而成。该线缆连接器6主要包括一层叠壳体7、一上层导电端子组9及一下层导电端子组9′,且上层导电端子组9的导电端子90比下层导电端子组9′的导电端子90长。层叠壳体7包括一上层绝缘壳体8、一下层绝缘壳体8′、一定位装置71及两侧壁72。两导电端子组9、9′的同一端被收容于各自的绝缘壳体8、8′中,并沿远离耦合方向延伸后弯折向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901与第二延伸部902。第二延伸部902末端再弯折形成一焊接脚903焊接至电路板,从而实现该线缆连接器6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定位装置71延伸于层叠壳体7两侧壁72之间,约靠近上层导电端子组9的第二延伸部902中部。该定位装置71向外侧凸伸有若干定位齿711,上层导电端子组9的第二延伸部902自两定位齿711间穿过,从而得以定位。该定位方式简单,然固持力也相对较弱,尤其在与第二延伸部平行方向没有定位;加之上层导电端子组9的第二延伸部902延伸于上层绝缘壳体8外较长,在运输或焊接等导电端子90易受较大力冲撞情况下,该定位装置7显然不能解决导电端子90(尤其是上层导电端子)晃动问题,因而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线缆或排线插接的线缆连接器,其可保证导电端子在垂直及水平方向的定位,从而防止导电端子在运输,焊接过程中的晃动,并避免由此带来的焊接位置不准等不良结果的产生。本技术提供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层叠壳体与若干导电端子组;其中该层叠壳体包括若干层绝缘壳体、两侧壁及至少一定位装置,两侧壁分别位于导电端子组外露于该各层绝缘壳体部分的两侧。各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具有一沿远离对接线缆端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一自该第一延伸部弯折向电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各定位装置位于两相对的上下层导电端子组之间,包括上下平行延伸的两基部,及自该基部至少外侧凸伸的若干定位齿;上下层定位齿由一横档连接,从而在相邻定位齿与横档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对应的上层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部设有相应凸块,该凸块可卡持于相应定位空间中,实现导电端子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定位。凸块与定位空间的形状配合即可,可有多种型式。如凸块自第二延伸部相对两侧延伸,与第二延伸部呈十字形,相应的定位空间也呈十字形,可将凸块固持于其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线缆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组的定位,便于线缆连接器的运输与焊接,并可提高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图。图中符号说明 <p>表5 主药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主药∶混合基质=1∶3) 表6 主药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主药∶混合基质=1∶9) 表7 主药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主药∶混合基质=1∶1) 两支撑部21位于绝缘壳体3、3′两侧,并与两插接部31、31′并行延伸,但延伸长度较插接部31、31′长。两连接部23分别位于相邻支撑部21与侧壁22之间(自支撑部21外侧至侧壁22内侧),其上贯穿有一收容孔24,用于收容相应固定件5。该固定件5可卡接至电路板(未图示),提高该线缆连接器1与电路板间的电连接稳定性。两侧壁22位于导电端子组4、4′外露于该上、下层绝缘壳体3、3′部分(主要是图4中第一延伸部403与第二延伸部404)两侧,防止其受到侧向力的损害。请参照图4,上层导电端子组4的导电端子40较下层导电端子组4′的长,各导电端子40一端延伸有一对接部401,其容置于相应的导电端子容置凹槽312中。该对接部401依次延伸有一固持部402、一第一延伸部403、一第二延伸部404及一焊接部405,且第一延伸部403与第二延伸部404、第二延伸部404与焊接部405间均呈近90度弯折。固持部402两侧设有若干凸刺状的干涉部4020用于将导电端子40固持在绝缘壳体3、3′中,防止在导电端子40组装或对接时发生移位。第一延伸部403、第二延伸部404与焊接部405凸伸于相应绝缘壳体3、3′的第二面301外,其中第二延伸部404约中部处相对两侧设有凸块4040而呈十字形,该凸块4040与第二延伸部404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垂直于该第二延伸部404。而焊接部405可焊接至电路板上设置的专用焊盘,实现整个线缆连接器1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定位装置20与两侧壁22相接,具有上下对称的两层。各层具有一细长的基部201及若干自基部201两侧相对凸伸的定位齿202。上下相对的定位齿202之间由一横档203连接,且该横档203较定位齿202宽度窄,从而在相邻定位齿之间形成一与凸块4040相应的定位空间204。上层导电端子组4组入上层绝缘壳体3后,其第二延伸部404自两定位齿202间穿过。由于凸块4040与定位空间204形状相应可卡持于其中,从而进一步实现导电端子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定位(请参照图2)。凸块与定位空间的形状可有多种,如椭圆、三角形等,只要满足凸块卡持于定位空间即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创造精神所在。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功能,并非限制本技术。因此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下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修改及变化仍为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应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可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其包括一层叠壳体与若干导电端子组;其中该层叠壳体包括若干层绝缘壳体及至少一定位装置;所述各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一沿远离对接线缆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一自该第一延伸部弯折向该电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两相对的上下层导电端子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定位装置设有若干定位空间,对应的上层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部设有相应凸块,该凸块可卡持于相应定位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平行延伸的两基部,及自该基部至少一侧凸伸的若干定位齿;上下层定位齿由一横档连接;定位空间即形成于相邻定位齿与横档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自各相对上层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大致中部处相对两侧延伸,与第二延伸部呈十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空间呈十字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可装配于电路板上、供耦合电连接器插接的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具有定位装置的层叠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组。各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具有一沿远离耦合电连接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一自该第一延伸部弯折向电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上层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部设有凸块。定位装置位于相对的两层导电端子组之间,包括上下平行延伸的两基部,及自该基部至少一侧凸伸的若干定位齿。上下层定位齿由一横档连接,从而在相邻定位齿与横档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对应的导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可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其包括:一层叠壳体与若干导电端子组;其中该层叠壳体包括:若干层绝缘壳体及至少一定位装置;所述各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一沿远离对接线缆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一自该第一延伸部弯折向该电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两相对的上下层导电端子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定位装置设有若干定位空间,对应的上层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部设有相应凸块,该凸块可卡持于相应定位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