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54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其中,该电连接器组件还设有可相对于绝缘本体运动的盖体,盖体上设有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相对应的开孔,该盖体上还组设有可弹性浮动并支撑盖体的弹性件,盖体在相对于绝缘本体在竖直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盖体可以避免导电端子受不当外力而损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4妄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将晶片模组电性连接至印刷 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背景4支术现有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组件与晶片模组电性接触时,通常采用导电 端子上端的接触部与晶片模组的导电垫片接触,为了使导电端子与晶片模组更 好的接触,导电端子在组装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中时,其上端的接触部 露出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一定高度,当晶片模组与电连接器组件相组合时,会使 晶片模组压向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使接触部在一定高度空间内发生弹性变形, 从而形成导电端子与晶片模组之间的电性导通。然而,由于导电端子伸出于绝 缘本体上表面一定高度,因而当^连接器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导电端子的接触 部受到不当外力的作用时极易被损坏,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组件与晶片模组电性 连接的可靠性。美国专利局于2004年6月15日公告的第6749441号专利揭示了 一种防止导电 端子受外力被损坏的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 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一与绝缘本体组装配合的盖体。盖体设有卡钩,绝 缘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开槽,盖体与绝缘本体之间还设有弹性装置,卡钩可以 在开槽内滑动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固定不动。当盖体处于第一位置时, 盖体靠弹性装置的支撑位于导电端子的上端,导电端子上端的接触部收容于盖 体的端子孔内;当晶片模组与电连接器组装时,盖体受到向下的压力向绝缘本 体方向移动并固定于第二位置,此时导电端子上端的接触部伸出盖体的端子孔 与晶片模组接触。上述技术中的盖体覆盖于导电端子上可以保护导电端子不受外力的损坏,但由于盖体是沿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上下运动的,导电端子在受到晶片模组的压 力后会发生弹性形变,向弹性臂延伸的方向继续延伸,此时,如果盖体上的端 子孔较小的话,则会存在导电端子与端子孔碰撞的危险,如果端子孔设计的较 大的话,则会减少收容导电端子的数量。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组 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尤指一种避免导电端子受不当外力而损坏的电连接器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 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 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其中,该电连接器组件还设有可相对于绝缘本 体运动的盖体,盖体上设有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相对应的开孔,该盖体上 还组设有可弹性浮动并支撑盖体的弹性件,盖体在相对于绝缘本体在竖直方向 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盖体在竖直方向内向下运动 的同时,盖体还可以沿导电端子弯折延伸的方向在水平方向内滑动,避免了导 电端子与盖体上的开孔干涉,可防止损坏导电端子。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盖体组装弹性件的底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弹性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组装后的俯视图。图6是图5所示圓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晶片模组放置于电连接器组件上,并未与导电端子接触的侧面示意 图。图8是盖体沿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延伸的方向滑动后,接触部与盖体开孔相对 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晶片模组扣持于电连接器组件上,与导电端子接触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7 (参阅图 7所示)与电路板(未图示)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 本体2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可相对于绝缘本体2运动的盖体4、与盖体4组装的弹 性件5及将晶片模组7扣持于绝缘本体2内的扣持装置。绝缘本体2大致呈矩形,其包括平板状基体21及基体21四周向上延伸的侧壁 22,基体21及侧壁22共同围设成收容导电端子3的收容腔23,收容腔23内设有若 干端子收容槽(未标号),导电端子3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收容腔23的每一侧 壁22上设有若干呈"A,,形的引导槽24。绝缘本体2的四个侧边中部设有缺口25, 该缺口25将侧壁22分割成若干不连续的侧壁。导电端子3上端具有与晶片模组7 电性接触的接触部31 (参阅图7所示),导电端子3组装于端子收容槽中时,导电 端子3的接触部31露出于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距离绝缘本体2上表面一段距离。盖体4大致呈矩形,为塑胶材质构件,其可相对于绝缘本体2运动。盖体4的 四个侧边中部各设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41,每一突出部41上设有两个插接孔42 , 每一插接孔42内收容有一个弹性件5,该弹性件5延伸于缺口25中。盖体4设有与 绝缘本体2的端子收容槽相对应的开孔43,开孔43由两种不同的直径圓孔组成, 其中一个为大圓径开孔431,另一为小圓径开孔432,两种不同直径的圓孔相交 形成开孔43 (参阅图6所示),以与导电端子3上端由宽到窄的形状相适应。盖体 4的四周边缘设有向外突出的"A,,形引导块44,引导块44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 引导槽24内,并可以在引导槽24内做适量水平移动。参阅图4所示,弹性件5为金属构件,弹性件5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固持部51 及从固持部51底部向一侧垂直弯折的弹性部52,该弹性部52在竖直平面内的截面呈弯曲向下延伸的弧形状,并于末端微向上翘,形成可抵接于其他元件的抵接部53。固持部51两侧设有若干可以与盖体4的插接孔42干涉配合的倒刺54。弹 性件5插接于盖体4的插接孔42内,每一盖体4的突出部41设有两个弹性件5,两 弹性件5的弹性部5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对向设置。扣持装置包括框设于绝缘本体2外围的加强件6、枢接于加强件6—端的压板 (未图示)及枢接于加强件6另一端的拨杆(未图示)。加强件6框设于绝缘本体2的外围,并于绝缘本体2的外围设有框架61,框架 61—端设有枢接拨杆的枢接部62,框架另一端设有枢接压板(未图示)的枢接 孔63。弹性件5延伸于绝缘本体2的缺口25中并可抵接于加强件6位于水平面内的 框架61上。参阅图5及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未组装晶片模组的示 意图,绝缘本体2置于加强件6内,绝缘本体2内设有导电端子3,导电端子3的接 触部31收容于盖体4的大圓径开孔431内,设有弹性件5的盖体4覆盖于绝缘本体2 的收容腔23内,弹性件5抵接于加强件6的框架61上,以此来支撑盖体4。参阅图 7所示,此时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延伸于盖体4的开孔43内,但并未超出盖体4 的上表面。由于绝缘本体2的引导槽24可以与盖体4的引导块44配合,并且可以 引导引导块44在引导槽24内运动,所以当晶片模组7被施力向下运动时,盖体4 受晶片模组7的力沿导电端子3接触部31弯折延伸的方向滑动,参阅图8所示,使 得接触部31末端进入盖体4的小圓径开孔432内并与开孔43的侧壁有一定间隙, 从而降低了导电端子3与盖体4的开孔43产生相互干涉的危险。参阅图9所示,其 示出电连接器组件与晶片才莫组7电性导通的示意图,盖体4最终运动到抵接于绝 缘本体2的上表面,此时,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与盖体4的开孔43上端大致齐平, 晶片模组7与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实现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还设有可相对于绝缘本体运动的盖体,盖体上设有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相对应的开孔,该盖体上还组设有可弹性浮动并支撑盖体的弹性件,盖体在相对于绝缘本体在竖直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扬叶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