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751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连接板、注射针、导液孔、盛放盒、外螺纹、排液口、密封垫、连杆、手柄、抽气口和排气管;第一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接;至少一个注射针的一端嵌入第一连接板内;导液孔沿注射针的轴线方向贯穿注射针;盛放盒与第一壳体相连接;外螺纹设置在盛放盒的外壁上;至少一个排液口贯穿盛放盒的底面,且排液口与导液孔相连通;密封垫的外壁与盛放盒的内壁相贴合;连杆与密封垫相连接;手柄垂直于连杆,且手柄与连杆相连接;抽气口贯穿第一壳体的侧壁,且抽气口与真空腔相连通;排气管的一端套设在抽气口的外侧,且排气管与真空腔相连通。且排气管与真空腔相连通。且排气管与真空腔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流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对人体表皮进行治疗时,大多通过涂抹药剂或静脉注射,这就导致药剂吸收效率不高的问题产生,且无法精准分析身体各部位脂肪堆积量,导致无法科学定位消脂深浅度。因此,设计一种利用超微针孔的导流装置,轻松导流,使皮肤术后不留疤痕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提出一种导流装置。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连接板、注射针、导液孔、盛放盒、外螺纹、排液口、密封垫、连杆、手柄、抽气口和排气管;第一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板嵌入第一壳体内,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第一连接板与皮肤之间形成真空腔;至少一个注射针的一端嵌入第一连接板内,注射针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接,且注射针另一端的直径由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逐渐减小;导液孔沿注射针的轴线方向贯穿注射针;盛放盒嵌入第一壳体内,且盛放盒与第一壳体相连接;外螺纹设置在盛放盒的外壁上;至少一个排液口贯穿盛放盒的底面,且排液口与导液孔相连通;密封垫嵌入盛放盒内,且密封垫的外壁与盛放盒的内壁相贴合;连杆垂直于密封垫,且连杆与密封垫相连接;手柄垂直于连杆,且手柄与连杆相连接;抽气口贯穿第一壳体的侧壁,且抽气口与真空腔相连通;排气管的一端套设在抽气口的外侧,且排气管与真空腔相连通。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连接板嵌入第一壳体内,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第一连接板与皮肤之间形成真空腔,以实现第一壳体对第一连接板的固定作用,从而提升第一连接板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将至少一个注射针的一端嵌入第一连接板内,注射针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接,且注射针另一端的直径由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逐渐减小,以实现第一连接板对注射针的固定作用,从而提升注射针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注射针能够穿过人体表皮层将注射液注入真皮层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导液孔沿注射针的轴线方向贯穿注射针,以实现对注射液的导向作用,使注射液通过导液孔的引导进入注射针内,从而将注射液注入人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再次,通过将盛放盒嵌入第一壳体内,且盛放盒与第一壳体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对盛放盒的支撑作用,从而提升盛放盒的稳定性,以实现盛放盒对注射液的容纳作用;再次,第一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将外螺纹设置在盛放盒的外壁上,以实现通过螺纹自锁进一步提升盛放盒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将至少一个排液口贯穿盛放盒的底面,且排液口与导液孔相连通,以实现通过排液口将盛放盒内的注射液排出,通过导液孔进入注射针内,从而注入
人体内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密封垫嵌入盛放盒内,且密封垫的外壁与盛放盒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密封垫在盛放盒内下压来增大盛放盒内的压强,从而实现将注射液排出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连杆垂直于密封垫设置,且连杆与密封垫相连接,以实现通过下压连杆带动密封垫下压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手柄垂直于连杆设置,且手柄与连杆相连接,以实现通过下压手柄来带动连杆下压,从而带动密封垫下压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抽气口贯穿第一壳体的侧壁与真空腔相连通,同时将排气管的一端套设在抽气口的外侧,以实现排气管通过抽气口将真空腔内的空气抽出,以使真空腔内保持真空环境,降低真空腔内压强,并使皮肤轻微向上凸起,通过注射针的轻松导流,以便于药剂直达真皮层。采用此种结构,先在盛放盒内添加注射液,再将盛放盒旋入第一壳体中固定,通过下压手柄带动连杆下压,以使密封垫下压,将注射液通过排液口和导液孔排出到注射针中,从而注射到真皮层处,实现对患处治疗的技术效果,同时在注射过程中,排气管通过抽气口将真空腔内的空气抽出,以使真空腔内保持真空环境,实现注射针的轻松导流。通过使直径较小的注射针形成阵列,以使药剂通过每个注射针均匀排出到人体的真皮层内被吸收,适用于人体表皮的治疗,解决在人体表皮涂抹药剂,药剂难以渗透至真皮层,吸收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解决静脉注射,药剂吸收治疗效率低下的问题,确保皮肤对药剂的吸收效果,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0007]具体的,由于导液孔和排液孔的孔径较小,液体张力大于导液孔和排液孔液体的重力,使液体不会主动滴下或伸出,需通过下压密封垫将药剂挤出,排入人体,实现对患处治疗的技术效果。
[0008]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导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装置还包括:真空泵;真空泵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真空泵的进气端与排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真空泵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通过将真空泵的进气端与排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启动真空泵,通过排气管将真空腔中的空气抽出,以保持真空腔内的真空环境,实现注射针的轻松导流。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连接板,金属探针,压力传感器和导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连接板嵌入第二壳体内,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壳体相连接;金属探针垂直于第二连接板,至少两个金属探针同时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且金属探针与注射针的长度小于注射针的长度;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至少两个金属探针电连接;至少两个导线同时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且导线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对第二壳体的支撑作用,从而提升第二壳体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将第二连接板嵌入第二壳体内,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壳体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壳体对第二连接板的支撑作用,从而提升第二连接板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将金属探针垂直于第二连接板,至少两个金属探针同时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板对金属探针的固定作用,从而提升金属探针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与至少两个金属探针电连接,以实现对通过金属探针来检测压力大小,以分析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堆积量,从而便于分析对真皮层注射药剂的计
量,以使药剂份量适配不同脂肪含量,以提升治疗效果。采用此种结构,注射针到达真皮层后,金属探针与表皮层接触,通过压力传感器与金属探针电连接,实现对压力大小的检测,从而分析患处部位脂肪堆积量,便于计算对真皮层注射药剂的计量,使药剂分量适配不同脂肪含量,提升治疗效果。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装置还包括:导电胶;导电胶同时与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两个金属探针相连接。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电胶同时与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两个金属探针相连接,以实现将压力传感器与金属探针黏结起来,同时使电流能够通过导电胶传到金属探针上,从而实现对身体各部位脂肪堆积量的分析,便于控制药剂计量,确保治疗效果。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装置还包括:电导线束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皮肤之间形成真空腔;注射针,至少一个所述注射针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板内,所述注射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且所述注射针另一端的直径由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逐渐减小;导液孔,所述导液孔沿所述注射针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注射针;盛放盒,所述盛放盒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盛放盒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所述盛放盒的外壁上;排液口,至少一个所述排液口贯穿所述盛放盒的底面,且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导液孔相连通;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嵌入所述盛放盒内,且所述密封垫的外壁与所述盛放盒的内壁相贴合;连杆,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密封垫,且所述连杆与所述密封垫相连接;手柄,所述手柄垂直于所述连杆,且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杆相连接;抽气口,所述抽气口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且所述抽气口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抽气口的外侧,且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雨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瑞德曼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