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16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包括支撑轴及设置于支撑轴上的轴座;云台及设置于云台底部的云台支座;安装于轴座和云台支座之间的大减震垫;将云台支座、大减震垫紧固连接的若干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小减震垫、套管、螺栓、螺母;云台支座、大减震垫、轴座、小减震垫内部开设有通孔,螺栓安装于所述通孔中,螺栓底部由螺母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消防机器人的云台设计了由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组成的双向减震机构,使紧固螺母拧紧之后,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均有少许压缩量,并保留一定的可压缩空间,从而使得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通过弹性形变,发挥出双向减震的作用,可极大地抵消在不同方向产生的震动。同方向产生的震动。同方向产生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火灾仍然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发展,消防机器人越来越多的代替消防队员进入到火场一线进行灭火战斗,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消防机器人能够替代消防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事故现场,可以有效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
[0004]然而事故现场的浓烟、浓雾恶劣环境为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消防机器人往往需要搭载摄像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作为消防机器人的“眼睛”,保障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红外热像仪,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浓烟、浓雾,分辨出火灾现场较小的温度差异,输出高精度的温度分布图像,可以确定火灾中心位置、燃烧程度和蔓延情况,判断起火点,判断火焰的根部,特别是比较隐蔽的阴燃,帮助消防人员消除复杂火场中的隐藏火源。
[0005]现有的消防机器人通常依靠云台搭载摄像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云台与连接轴之间通过一个一体式的减震橡胶垫连接,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特别是越障过程中震动较大,对减震垫产生较大的侧向弯矩,易导致减震垫撕裂,使云台跌落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包括:
[0009]支撑轴及设置于支撑轴上的轴座;
[0010]云台及设置于云台底部的云台支座;
[0011]安装于轴座和云台支座之间的大减震垫;
[0012]将云台支座、大减震垫紧固连接的若干连接单元;
[0013]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小减震垫、套管、螺栓、螺母;
[0014]所述小减震垫安装于轴座下方;
[0015]云台支座、大减震垫、轴座、小减震垫内部开设有通孔,螺栓安装于所述通孔中,螺栓底部由螺母锁紧。
[0016]优选地,所述大减震垫为圆环形橡胶垫。
[0017]进一步,大减震垫、轴座、小减震垫内部有通孔相互贯通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容置有套管;云台支座上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径尺
寸小于套管的孔径尺寸;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并延伸出小减震垫外侧,螺栓延伸出小减震垫外侧的部分安装有螺母。
[0018]进一步,小减震垫为圆形橡胶垫。
[0019]进一步,套管的上端部设置于云台支座的下表面,下端部设置于小减震垫的通孔内部,套管下端部与小减震垫的通孔底部之间留有形变距离L。
[0020]进一步,所述形变距离L为1mm

12mm。
[0021]进一步,小减震垫与螺母之间设置有大垫圈。
[0022]进一步,所述大垫圈为圆形橡胶垫。
[0023]进一步,还包括保护罩壳,所述保护罩壳设置有上端面与侧端面,所述上端面安装于螺栓与云台支座之间、将云台支座覆盖;侧端面将大减震垫、轴座、小减震垫、螺母覆盖其内。
[0024]进一步,所述连接单元设置有4个,间隔90
°
均匀设置。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技术针对消防机器人的云台设计了由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组成的双向减震机构,通过螺栓、套管、螺母将云台支座与轴座连接,控制套管的长度使套管下端部与小减震垫的通孔底部之间留有形变距离L,以保证紧固螺母拧紧之后,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均有少许压缩量,并保留一定的可压缩空间,从而使得系统在上下颠簸或产生侧向弯矩的情况下,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通过弹性形变,发挥出双向减震的作用,可极大地抵消在不同方向产生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1]图中:
[0032]云台1、云台支座101、摄像仪102、红外热像仪103、螺栓2、套管3、大减震垫4、小减震垫5、大垫圈6、支撑轴7、轴座701、螺母8、保护罩壳9。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包括支撑轴7,支撑轴7上设置用于连接其他装置的轴座701。还包括云台1及设置于云台1底部的用于实现云台1与其它装置连接的云台支座101。云台1顶部位置搭载有摄像仪102、红外热像仪103,摄像仪102、红外热像仪103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云台1与支撑轴7之间需设计合理的减震机构,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具体设置如下:
[0035]轴座701和云台支座101之间安装有大减震垫4,所述大减震垫4优选为圆环形橡胶垫,圆环的宽度、厚度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0036]轴座701、云台支座101的圆周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单元,优选间隔90
°
设置有4个连接单元,保持良好的稳定性。4个连接单元将轴座701、云台支座101、大减震垫4紧固连接,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小减震垫5、套管3、螺栓2、螺母8。
[0037]所述小减震垫5安装于轴座701下方,小减震垫5为圆形橡胶垫,小减震垫5与螺母8之间设置有大垫圈6,大垫圈6也优选设置为圆形橡胶垫。云台支座101、大减震垫4、轴座701、小减震垫5内部开设有通孔,螺栓2安装于所述通孔中,螺栓2底部由螺母8锁紧。
[0038]实施例1:
[0039]本实施例中,大减震垫4、轴座701、小减震垫5内部有通孔相互贯通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容置有套管3;云台支座101上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径尺寸小于套管3的孔径尺寸;螺栓2穿过第二通孔,并延伸出小减震垫5外侧,螺栓2延伸出小减震垫5外侧的部分安装有螺母8。套管3的上端部设置于云台支座101的下表面,下端部设置于小减震垫5的通孔内部,套管3下端部与小减震垫5的通孔底部之间留有形变距离L,形变距离L优选在1mm

12mm之间设置。拧紧螺母8使大垫圈6与套管3下端部接触,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即达到最大限度压缩量。安装时,通过调整螺母8的锁紧程度,使大减震垫与小减震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轴(7)及设置于支撑轴(7)上的轴座(701);云台(1)及设置于云台(1)底部的云台支座(101);安装于轴座(701)和云台支座(101)之间的大减震垫(4);将轴座(701)、云台支座(101)、大减震垫(4)紧固连接的若干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小减震垫(5)、套管(3)、螺栓(2)、螺母(8);所述小减震垫(5)安装于轴座(701)下方;云台支座(101)、大减震垫(4)、轴座(701)、小减震垫(5)内部开设有通孔,螺栓(2)安装于所述通孔中,螺栓(2)底部由螺母(8)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减震垫(4)为圆环形橡胶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小减震垫(5)为圆形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设置有4个,间隔90
°
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云台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大减震垫(4)、轴座(701)、小减震垫(5)内部有通孔相互贯通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容置有套管(3);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龙韩文轩张兴起付国新王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澳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