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97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为提供抑制活塞与活塞密封件界面上滑动、减少拖拽的盘式制动装置。具备:缸体(6);收容在缸体(6)内的活塞(18);与制动盘(12)相对的内制动衬块(2);形成在缸体内周(51)的内周槽(44);及配备在内周槽(44)内与活塞(18)接触的活塞密封件(43)。内周槽(44)具备壁(45)、与壁(45)相反一侧的壁(46)、连结壁(45)与壁(46)的底壁(47)及在壁(46)上扩展内周槽(44)的曲面(50)。底壁(47)为从壁(45)向壁(46)而与活塞的距离逐渐增大。曲面(50)具备靠近活塞密封件(43)一侧的曲率起点(48)和隔着曲面(50)与曲率起点(48)相反一侧的曲率终点(49),曲率终点(49)相比缸体内周(51)位于外侧。侧。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盘式制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等当中设置的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汽车等的盘式制动装置是借助液压等使配置在制动钳的孔(缸体)内的活塞工作而将制动衬片(制动衬块)推压至摩擦环(制动盘)来获得制动力。活塞在孔内滑动。在供活塞滑动的孔内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槽,在该槽内配置有防止压力介质泄漏的密封圈。
[0003]在使制动工作而使活塞朝制动衬片的方向移动时,密封圈跟随活塞而变形。在解除了制动时,活塞被变形后的密封圈复原的力回拉,伴随于此,制动衬片朝离开摩擦环的方向移动。
[0004]为了提高回拉活塞的作用,有向着活塞的推压方向与缸体的中心轴(孔轴)接近的方式使槽的槽底部倾斜的技术。作为这样的技术,提出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9

5355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虽然变形后的密封圈会因复原的力而回到原来的位置,但在复原时,会与形成于制动衬片(制动衬块)的相反侧的槽的侧面碰撞而限制密封圈的移动,导致活塞处于未充分返回完的状态。结果,制动衬片(制动衬块)未充分离开摩擦环(制动盘),在制动的非工作时制动衬片与摩擦环也保持接触而发生拖拽,从而存在导致燃油效率变差这一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抑制活塞与活塞密封件界面上的滑动、减少了拖拽的盘式制动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具备:缸体;活塞,其收容在所述缸体内;以及内制动衬块,其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一端侧,与制动盘相对,所述盘式制动装置特征在于,具备:内周槽,其形成于所述缸体的内周;以及活塞密封件,其配备在所述内周槽内,与所述活塞接触,所述内周槽具备所述内制动衬块侧的壁、与所述内制动衬块相反的相反侧的壁、连结所述内制动衬块侧的壁与所述相反侧的壁的底壁、以及在所述相反侧的壁上扩展所述内周槽的曲面,所述底壁形成为从所述内制动衬块侧的壁朝向所述相反侧的壁而与所述活塞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曲面具备靠近所述活塞密封件的一侧的曲率起点和隔着所述曲面而与所述曲率起点相反的相反侧的曲率终点,所述曲率终点相较于所述缸体的内周而言位于外侧。
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活塞与活塞密封件界面上的滑动、减少了拖拽的盘式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部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的立体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4B为图4A中的A部放大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5B为图5A中的A部放大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6B为图6A中的A部放大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7B为图7A中的A部放大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8B为图8A中的A部放大图。图9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9B为图9A中的A部放大图。图10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密封件、缸体的内周槽以及活塞的截面图。图10B为图10A中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
[0012]使用图1~3,对本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截面图。再者,卡钳主体8是以简化后的结构来展示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部的立体图。再者,为了说明旋转直动转换机构11的内部结构,没有显示螺帽辊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活塞的立体图。
[0013]如图1所示,盘式制动装置1中配备有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卡钳主体
8、以及旋转直动转换机构11,所述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夹着安装在车辆的旋转部的制动盘12而配置在轴向两侧。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和卡钳主体8以可在制动盘12的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托架上,所述托架固定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在内制动衬块2的一端侧(制动盘相反侧)设置有突起部26。突起部26具有与设置在活塞18的另一端侧面的凹部24卡合而进行活塞18的止转的功能。
[0014]以下,为方便说明,将图的右方(卡钳爪部的相反侧)表示为一端侧,将左方(卡钳爪部侧)表示为另一端侧,将下方表示为开放侧,将上方表示为根部侧。
[0015]卡钳主体8具有缸体6、卡钳爪部4以及制动盘通过部(跨立部)5,所述缸体6配置在内制动衬块2侧(一端侧),所述卡钳爪部4配置在外制动衬块3侧(另一端侧),所述制动盘通过部(跨立部)5位于缸体6与卡钳爪部4之间。
[0016]缸体6上形成有朝内制动衬块2侧开口的孔口部9,在位于一端侧的孔口部9的底壁6b上设置有孔部10。活塞18收容在孔口部9的内周面。内制动衬块2配备在活塞18的一端侧。
[0017]制动盘通过部5位于缸体6的根部侧,沿主轴75的旋转轴线70方向朝另一端侧(卡钳爪部4侧)延伸设置,跨过制动盘12将缸体6与卡钳爪部4连接在一起。即,卡钳爪部4由制动盘通过部5呈悬臂梁状支承在缸体6上。卡钳爪部4位于制动盘通过部5的与缸体6侧相反的那一侧,沿与旋转轴线70垂直的方向延伸而与外制动衬块3相对。也就是说,卡钳爪部4相对于制动盘12而言设置在与活塞18相反的相反侧,卡钳爪部4的内面(缸体对置面)7与缸体6的内面(卡钳爪部对置面)6a隔着外制动衬块3、制动盘12以及内制动衬块2而相对。卡钳爪部4的内面7呈平面状,与旋转轴线70正交。此外,卡钳爪部4的内面7隔着外制动衬块3、制动盘12以及内制动衬块2与活塞18的平面部22a相对。
[0018]在盘式制动装置1中,在平常的使液压制动工作的情况下,借助供给至孔口部9内的液压室21的制动液使活塞18朝制动盘12侧前进,利用该活塞18推压内制动衬块2,与外制动衬块3一起将制动盘12夹住,由此产生作为制动力的推力。
[0019]活塞18以可在旋转轴线70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插入在缸体6的孔口部9内,如图1所示,配置成底部22与内制动衬块2的一端侧的表面相对。如图1及3所示,活塞18形成为由底部22和圆筒部23构成的有底杯状。在活塞18朝制动盘12侧前进时,在形成于缸体6内壁(缸体内周51)的内周槽44内装填的活塞密封件43与活塞18接触,在与活塞18的界面的摩擦和液压下发生弹性变形而跟随活塞18。在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具备:缸体;活塞,其收容在所述缸体内;以及内制动衬块,其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一端侧,与制动盘相对,所述盘式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内周槽,其形成于所述缸体的内周;以及活塞密封件,其配备在所述内周槽内,与所述活塞接触,所述内周槽具备所述内制动衬块侧的壁、与所述内制动衬块相反的相反侧的壁、连结所述内制动衬块侧的壁与所述相反侧的壁的底壁、以及在所述相反侧的壁上扩展所述内周槽的曲面,所述底壁形成为从所述内制动衬块侧的壁向所述相反侧的壁而与所述活塞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曲面具备靠近所述活塞密封件一侧的曲率起点和隔着所述曲面而与所述曲率起点相反的相反侧的曲率终点,所述曲率终点相较于所述缸体的内周而言位于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幸平石塚典男谷江尚史西野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