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壳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96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壳体组件,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器件的容纳腔体,壳体结构包括:底板,底板具有用于承载器件的支撑面;定位部,底板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定位部,定位部用于限定盖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连接部,底板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固定盖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装载BMS模块的壳体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杂的问题。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壳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壳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已锐不可当,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及混动车来说,新能源技术的安全特性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BMS(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电池包运行时各工作参数及动态监控者,BMS的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池包甚至整车的性能及安全。
[0003]BMS外壳,作为BMS产品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防护结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产品在电池包内各种工况下不受外部影响因素而遭到损坏。常见BMS外壳因材质不同共计分为两大类:塑料外壳和金属外壳。塑料外壳一般采用PA6/PBT等复合材料,外加一定含量玻纤,以确保整体的延展性及缩水性,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塑料本身属性限制,外壳在长时间使用过程易发生老化、降解等化学变化,从而造成产品外壳变形、开裂等失效风险;而金属合金外壳因其金属元素的极高稳定性,不但不易发生降解等化学反应,而且在整体强度方面更加优于塑料外壳,更重要的是,金属外壳在EMC性能方面也优于塑料外壳,鉴于以上优点,金属外壳被更多BMS厂家认可,甚至一些欧美客户直接指定产品必须选用金属材质外壳。
[0004]然而,常见的金属外壳大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总成两部分。下壳体总成又分为本体及固定支架。支架是电池的BMS与PACK结构连接固定的部位,因此支架的设计与本体连接强度尤其重要。支架大多通过铆接的方式与下壳本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做到易调节,但对铆接配合精度要求较高,且该设计大多使用于空间布局不受限或较大尺寸产品的外壳设计;而面对客户对产品集成度及空间尺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下壳本体与支架连接方式变得越来越不适用于未来发展方向;此外,产品性价比更是产品占领市场,获得利润的基础,而多一个支架就多了一整套模具,分摊到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增加,无用价值导致产品价格的增加,直接造成产品竞争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壳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载BMS模块的壳体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器件的容纳腔体,壳体结构包括:底板,底板具有用于承载器件的支撑面;定位部,底板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定位部,定位部用于限定盖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连接部,底板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固定盖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
[0007]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用于与盖体的至少部分抵接以限制盖体相对于底板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用于与盖体的至少部分抵接以限制盖体相对于底板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
直。
[0008]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定位部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部凸出于支撑面设置,以在两个第一定位部上各自形成一个用于与盖体抵接的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用于对位于两个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盖体进行限位。
[0009]进一步地,沿第二预设方向,底板位于支撑面的相对两侧的部分相对于支撑面呈预设角度设置,以形成两个第二定位部,两个第二定位部用于与盖体抵接,以对盖体进行限位。
[0010]进一步地,底板包括安装面,安装面为两个,两个安装面位于支撑面的相对两侧并与支撑面连接;当盖体与壳体结构连接时,盖体与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器件的容纳空间和用于避让安装面的操作空间。
[0011]进一步地,底板包括:安装孔,安装孔为多个,多个安装孔相间隔地设置在支撑面上;和/或,开口槽,开口槽设置在支撑面上,开口槽与第一定位部连接。
[0012]进一步地,底板包括凸起部,凸起部设置在支撑面上,凸起部具有用于设置导热部件的导热平面。
[0013]进一步地,连接部具有凸出于底板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上开设有用于与盖体连接的连接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结构,壳体组件为上述的壳体结构,壳体组件还包括盖体,壳体结构用于和盖体连接以形成容纳器件的容纳空间。
[0015]进一步地,盖体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部包括用于与连接件相配合的连接孔,以通过向连接孔内插设连接件使壳体结构与盖体连接。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壳体结构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器件的容纳腔体,壳体结构包括底板,底板具有用于承载器件的支撑面;定位部,底板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定位部,定位部用于限定盖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连接部,底板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固定盖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采用上述设置,将定位部和连接部设置为与底板一体设置的结构,使壳体结构能够与盖体连接,从而完成对器件的装载,代替了目前的壳体结构中常见的底板与支架铆接的设置方式,从而减小了壳体结构的尺寸,降低了结构的整体布局空间,更加有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及BMS产品包内布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装载BMS模块的壳体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的主视图;以及
[0021]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壳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盖体;101、容纳空间;
[0024]1、底板;11、支撑面;12、安装面;13、安装孔;14、开口槽;15、凸起部;151、导热平面;2、定位部;21、第一定位部;22、第二定位部;3、连接部;31、连接柱;3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用于与盖体10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器件的容纳腔体,壳体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具有用于承载器件的支撑面11;定位部2,底板1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定位部2,定位部2用于限定盖体10相对于底板1的位置;连接部3,底板1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支撑面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连接部3,连接部3用于与盖体10连接,以固定盖体10相对于底板1的位置。采用上述设置,将定位部2和连接部3设置为与底板1一体设置的结构,使壳体结构能够与盖体10连接,从而完成对器件的装载,代替了目前的壳体结构中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结构,用于与盖体(10)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器件的容纳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具有用于承载器件的支撑面(11);定位部(2),所述底板(1)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所述支撑面(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定位部(2),所述定位部(2)用于限定所述盖体(10)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位置;连接部(3),所述底板(1)的部分板体向着远离所述支撑面(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用于与所述盖体(10)连接,以固定所述盖体(10)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包括:第一定位部(21),所述第一定位部(21)用于与所述盖体(10)的至少部分抵接以限制所述盖体(10)相对于所述底板(1)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22),所述第二定位部(22)用于与所述盖体(10)的至少部分抵接以限制所述盖体(10)相对于所述底板(1)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定位部(2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1)凸出于所述支撑面(11)设置,以在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1)上各自形成一个用于与所述盖体(10)抵接的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用于对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1)之间的盖体(10)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底板(1)位于所述支撑面(11)的相对两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支撑面(11)呈预设角度设置,以形成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22),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22)用于与所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东杨红新张建彪仇惠惠杨金硕常一鸣杜海亮王洋邓冲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