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耀龄专利>正文

同步平衡接线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93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步平衡接线柱,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一端部与基座(8)固定相连接,主体(1)内设置若干个导电栓(5),主体(1)的中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线道(6);主体(1)的上部平行设置顶丝(2),顶丝(2)的一端部设置固线端头(3);主体(1)的下部设置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的一端部与固线端头(3)相连接,且可使固线端头(3)在滑动腔(7)内移动复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号源传输的媒介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平衡接线柱
技术介绍
目前,在通信电缆中的终端设备一交接箱、分线箱、分线盒中的接线端子分为螺栓式和卡接式两大类,起到芯线之间和芯线与绝缘皮线的中介作用,但螺栓式和卡接式仍存在缺点。螺栓式将金属的标准螺丝固定在绝缘板上并附带螺母,芯线除掉绝缘皮后,围绕螺丝一周后,用螺母紧固。由于芯线围绕与螺母接触面积较大,其螺母对芯线压强小,芯线的移动造成螺母松动,操作费时费力。如果铁芯线与螺丝相接触还产生电腐蚀,会造成电路不畅通。卡接式金属导电片上开有一间隙,用专用工具将芯线推入导电片缝隙中,由左右金属片与芯线接触,产生夹持力使芯线完成接续操作。缺点是卡线缝隙没有弹性会使芯线截面产生切削变形后和缝隙吻合。由于接触点小且没有弹性,芯线极易移动造成接触松动;严重时可脱落,一对芯线是由两个独立的卡接片各自完成接线动作,由于缝隙和芯线直径的误差以及原材料的差异造成两条线的卡接力不等。只要其中一条线有问题,则这一对线就会造成坏线。特别是卡线片的缝隙制造误差超限和芯线直径取下偏差,往往造成松弛的接触,为以后发生障碍留下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螺栓式和卡接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接线牢固,可以一次完成两根芯线的接续工作的同步平衡接线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体的一端部与基座固定相连接,主体内设置若干个导电栓,主体的中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线道。主体的上部平行设置顶丝,顶丝的一端部设置固线端头。主体的下部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部与固线端头相连接,且可使固线端头在滑动腔内移动复位。线道的一侧与导电栓的一侧相对垂直平行相交。导电栓的一端部穿过基座,导电栓的一端部设置锁固螺母。固线端头呈抛物线状,并与导电栓和线道相吻合。将导电栓的一端部设置在载体上,用锁固螺母锁固住,锁固导电栓的同时与导线相连接。在导电栓的一侧设有线道,芯线的一端部进入线道,芯线的一侧处于与导电栓的一侧相对垂直平行相切。顶丝推动固线端头,使固线端头的端部沿滑动腔向芯线方向移动,固线端头将芯线推向侧面直至把芯线与导电栓紧密接触。芯线无需剥除绝缘皮,通过挤压即可直接挤破绝缘皮,使芯线与导电栓达到密封状态下的紧密连接。将固线端头的垂直压力转变为侧向压力,形成“楔子”,使顶丝不松动,且保持住芯线与导电栓紧密连接。需要更换或去掉芯线时,放松顶丝,顶丝带动固线端头回缩的同时,复位弹簧推动固线端头沿滑动腔向芯线相反方向移动,放松了对线道内的芯线的挤压。芯线脱离了与导电栓的紧密接触,即可从线道内取出芯线。本技术是同步平衡接线柱。打破常规设计概念,具有独特思维的设计理念,是一种信号源传输的媒介器件。可以一次完成多根芯线的接续工作。因间隙小动作快,节约时间,无需专用工具,徒手操作即可完成接续工作。不受芯线的线径影响,可以在预定直径范围内自由连接。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整体小巧,节约载体的容量。芯线受力相反且相等,垂直压力转变为侧向压力,形成楔子的工作原理,使顶丝不松动,致使芯线始终处于良好的接触状态。芯线无需剥除绝缘皮,通过挤压即可直接挤破绝缘皮,达到密封状态下的电接触。由于密封性能好,体积较小,配置防雨帽措施,可将接线柱移到载体外安装,可与接续套管相配合使用。可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接线柱,满足通信、信号、传输、广播等领域的需要。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 同步平衡接线柱的示意图1主体,2顶丝,3固线端头,4复位弹簧,5导电栓,6线道,7滑动腔,8基座,9锁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主体(1)的一端部与基座(8)固定相连接,主体(1)内设置2个导电栓(5),主体(1)的中部相对平行设置2个线道(6)。主体(1)的上部平行设置顶丝(2),顶丝(2)的一端部设置固线端头(3)。主体(1)的下部设置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的一端部与固线端头(3)相连接,且可使固线端头(3)在滑动腔(7)内移动复位。线道(6)的一侧与导电栓(5)的一侧相对垂直平行相交。导电栓(5)的一端部穿过基座(8),导电栓(5)的一端部设置锁固螺母。固线端头(3)呈抛物线状,并与导电栓(5)和线道(6)相吻合,如图1所示。实施例2主体(1)的一端部与基座(8)固定相连接,主体(1)内设置4个导电栓(5),主体(1)的中部相对平行设置4个线道(6)。主体(1)的上部平行设置顶丝(2),顶丝(2)的一端部设置固线端头(3)。主体(1)的下部设置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的一端部与固线端头(3)相连接,且可使固线端头(3)在滑动腔(7)内移动复位。线道(6)的一侧与导电栓(5)的一侧相对垂直平行相交。导电栓(5)的一端部穿过基座(8),导电栓(5)的一端部设置锁固螺母。固线端头(3)呈抛物线状,并与导电栓(5)和线道(6)相吻合,如图1所示。实施例3将导电栓(5)的一端部设置在载体上,用锁固螺母(9)锁固住,锁固导电栓(5)的同时与导线相连接。在导电栓(5)的一侧设有线道(6),芯线的一端部进入线道(6),芯线的一侧处于与导电栓(5)的一侧相对垂直平行相切。顶丝(2)推动固线端头(3),使固线端头(3)的端部沿滑动腔(7)向芯线方向移动,固线端头(3)将芯线推向侧面直至把芯线与导电栓(5)紧密接触。芯线无需剥除绝缘皮,通过挤压即可直接挤破绝缘皮,使芯线与导电栓(5)达到密封状态下的紧密连接。将固线端头(3)的垂直压力转变为侧向压力,形成“楔子”,使顶丝(2)不松动,且保持住芯线与导电栓(5)紧密连接,如图1所示。实施例4需要更换或去掉芯线时,放松顶丝(2),顶丝(2)带动固线端头(3)回缩的同时,复位弹簧(4)推动固线端头(3)沿滑动腔(7)向芯线相反方向移动,放松了对线道(6)内的芯线的挤压。芯线脱离了与导电栓(5)的紧密接触,即可从线道(6)内取出芯线,如图1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同步平衡接线柱,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一端部与基座(8)固定相连接,主体(1)内设置若干个导电栓(5),主体(1)的中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线道(6);主体(1)的上部平行设置顶丝(2),顶丝(2)的一端部设置固线端头(3);主体(1)的下部设置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的一端部与固线端头(3)相连接,且可使固线端头(3)在滑动腔(7)内移动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平衡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道(6)的一侧与导电栓(5)的一侧相对垂直平行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平衡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栓(5)的一端部穿过基座(8),导电栓(5)的一端部设置锁固螺母(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平衡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线端头(3)呈抛物线状,并与导电栓(5)和线道(6)相吻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同步平衡接线柱。主体的一端部与基座固定相连接,主体内设置若干个导电栓,主体的中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线道,主体的上部平行设置顶丝,顶丝的一端部设置固线端头。是一种信号源传输的媒介器件,可以一次完成多根芯线的接续工作。因间隙小动作快,节约时间,无需专用工具,徒手操作即可完成接续工作。芯线无需剥除绝缘皮,通过挤压即可直接挤破绝缘皮,达到密封状态下的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耀龄
申请(专利权)人:吴耀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