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83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在机架的两侧均设置了腿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将控制结构和电源设置在机架内,通过控制结构来控制腿部结构做出各种动作和移动,整体智能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腿部结构采用了双驱动结构,在配合连杆结构的驱动,使得机器人的腿部可做出各种动作,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同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作为移动的轮组来带动整个腿部结构移动,机器人可做出各种动作和移动,智能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连接固定件和第二连杆,实现了关节联动工作,在结构活动过程中保证稳定性,适合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如站立、卧倒等。卧倒等。卧倒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0003]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化,比如清洁机器人、货运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等,可实现智能控制,现有的机器人一般包括机架和移动轮组,一些机器人包含有腿部结构与移动轮组配合实现各种动作,而在动作过程中需要腿部结构和驱动元件配合来做出各种动作。现有的机器人的结构单一,稳定性较差,影响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在机架的两侧均设置了腿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将控制结构和电源设置在机架内,通过控制结构来控制腿部结构做出各种动作和移动,整体智能性强的机器人。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包括机架及对称安装于机架两侧的腿部结构;所述腿部结构包括:固定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对称安装于机架两侧的腿部结构;所述腿部结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旋转连接部;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可活动连接于第一旋转连接部;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驱动连接部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有第二旋转连接部连接于第二连杆上;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设有第三旋转连接部,所述第三旋转连接部与第三连接端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还设有第二驱动连接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第一驱动连接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连杆移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固定件、并与第二驱动连接部驱动连接;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固定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基座、设于基座外沿的定子组件、设于基座内的转轴组件、及连接于转轴组件并罩设于定子组件的转子组件和套设于转子组件外沿的轮胎,所述基座包括内置端、外置端、及贯通于内置端和外置端的旋转安置腔,所述转轴组件可旋转安装于旋转安置腔,所述内置端安装有第一电路板,所述外置端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安装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机架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安装侧板、及架设于两安装侧板之间的多组的横梁轴;连接面板,安装于横梁轴并位于机架本体的上表面;感应安装机构,安装于机架本体的前端;控制安装机构,安装于机架本体并位于感应安装机构的上侧,所述控制安装机构安装有控制板;前轮组件,安装于安装侧板且靠近感应安装机构的一侧;后轮组件,安装于机架本体且远离感应安装机构一侧;电池组件,安装于机架本体内部并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前轮组件包括连接于安装侧板的前轮支架、及安装于前轮支架的前万向轮组,所述前轮支架包括连接于安装侧板的前轮连接柱、连接于前轮连接柱的前轮连接板、连接于前轮连接板与安装侧板之间的加固筋、及架设于前轮连接板与安装侧板之间的前轮轴;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轮支架、架设于安装侧板并与后轮支架连接的后轮轴、及安装于后轮轴的后万向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托板,所述第一旋转连接部包括安装于托板的第一旋转轴、及安装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轴承置于第一沉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旋转连接部通过第二沉孔与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多个的减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直连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直连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之间设有限位筋,所述第一连接端设于第一直连部,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直连部与第一弯曲部之间的形成角度A,所述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之间形成角度B;所述角度A的角度为120
°
~170
°
;所述角度B的角度为110
°
~140
°
;所述第一直连部与第二弯曲部之间形成角度C,所述角度C的角度为70
°
~11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连接部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连杆设有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连通至第一通槽,所述第一走线槽靠近第三旋转连接部位置开设有第一穿槽,所述第一穿槽贯通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通槽一侧开设有第一引线孔,所述第一引线孔连通至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位于第一通槽的外沿开设有沉入台阶,所述沉入台阶以第一通槽为中心环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一走线槽一体加工成型有连接柱,所述第二旋转连接部设于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旋转连接部包括第二旋转轴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轴承设有两个,分别置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第二直连部、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三旋转连接部设于第二直连部并与第三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直连部、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第二直连部与第三弯曲部之间形成角度D,所述第三弯曲部与第四弯曲部之间形成角度E,所述第二直连部与第四弯曲部之间形成角度F;所述角度D的角度为120
°
~150
°
;所述角度E的角度为120
°
~160
°
;所述角度F的角度为80
°
~12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连接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连通于第二通槽,所述第二走线槽靠近第三连接端位置设有第二穿槽,所述第二穿槽贯通第三连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应内置槽一面设有第一感应元器件、对应旋转安置腔一面设有第二感应元器件,所述第一感应元器件对应设有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连接于转轴组件;所述第一感应元器件为侦测传感器、发光传感器、蜂鸣器或红外感应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笛张益通梁明强李达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