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启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704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副启动插座是由本体(1)、绝缘套(2)、端盖(3)、卡筘(4)、铜套(5)、铆钉(6)、电缆(7)组成。铜套(5)设置绝缘套(2)内与本体(1)套装在一起。当插头插入铜套(5)内,铜套(5)发生形变,而产生弹性力,利用铜套(5)的弹性力,紧紧抱住插头,且铜套(5)发生形变后与插头形状完全吻合,使得插头与铜套(5)结触面积最大。该副启动插座,插座的插拨力能控制在一定范围,插头与插座的接触面最大,能承载较大电流且连接可靠、防尘,适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紧急情况下启动时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插接件类,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在低电压下通过大电流的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插座主要由插座本体、铜套和盖组成,电线用螺钉压接在铜套上。市场上出售的插座主要是这种形式。当插头插入插座的铜套内,插头与插座连通,电流可以通过。这种插座的铜套结构简单,插头插入插座的铜套内的插拨力无法保证,使得插头与插座的接触电阻较大,在流过大电流时,易发热而损坏插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插头插入插座的铜套内的插拨力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保证插头与插座的接触面最大且连接可靠、防尘的插座。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副启动插座是由本体(1)、绝缘套(2)、端盖(3)、卡筘(4)、铜套(5)、铆钉(6)、电缆(7)组成。铜套(5)设置绝缘套(2)内与本体(1)套装在一起。当插头插入铜套(5)内,铜套(5)发生形变,而产生弹性力,利用铜套(5)的弹性力,紧紧抱住插头,且铜套(5)发生形变后与插头形状完全吻合,使得插头与铜套(5)结触面积最大。铜套(5)与电缆(7)熔接为一体。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设计而成的。上述铜套(5)的圆周上沿轴向开有几个槽,当插头插入铜套(5),铜套(5)将产生弹性变形,当插头拨出时,铜套(5)恢复原状。上述端盖(3)与本体(1)用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端盖(3),打开副启动插座,插入插头;旋紧端盖(3)保证副启动插座密封。上述端盖(3)和本体(1)用铆钉(6)分别与卡筘(4)连接,当打开端盖(3),插入插头时,端盖(3)和本体(1)仍连接在一体。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密封防潮。插座的插拨力可以保证,插头与插座接触面较大,可通过较大电流。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技术的最佳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本体 2、绝缘套 3、端盖 4、卡筘 5、铜套 6、铆钉 7、电缆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普通插座结构基本相同,使用方法与普通插座相同,打开端盖(3),插入插头即可。具体实施方式当使用副启动插座时,打开端盖(3),将插头对准铜套(5)插入,插头与副启动插座连接成功,能承载较大电流负荷。采用该新型副启动插座,插座的插拨力能控制在一定范围,插头与插座的接触面最大,能承载较大电流且连接可靠、防尘,适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紧急情况下启动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副启动插座,由本体(1)、绝缘套(2)、端盖(3)、卡筘(4)、铜套(5)、铆钉(6)、电缆(7)组成,铜套(5)设置绝缘套(2)内与本体(1)套装在一起,其特征是铜套(5)的圆周上沿轴向开有几个槽,铜套(5)与电缆(7)熔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启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和本体(1)用铆钉(6)分别与卡筘(4)连接。专利摘要一种副启动插座是由本体(1)、绝缘套(2)、端盖(3)、卡筘(4)、铜套(5)、铆钉(6)、电缆(7)组成。铜套(5)设置绝缘套(2)内与本体(1)套装在一起。当插头插入铜套(5)内,铜套(5)发生形变,而产生弹性力,利用铜套(5)的弹性力,紧紧抱住插头,且铜套(5)发生形变后与插头形状完全吻合,使得插头与铜套(5)结触面积最大。该副启动插座,插座的插拨力能控制在一定范围,插头与插座的接触面最大,能承载较大电流且连接可靠、防尘,适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紧急情况下启动时使用。文档编号H01R13/52GK2893968SQ200520112740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张民仆, 杨诚 申请人:宜昌市车的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启动插座,由本体(1)、绝缘套(2)、端盖(3)、卡筘(4)、铜套(5)、铆钉(6)、电缆(7)组成,铜套(5)设置绝缘套(2)内与本体(1)套装在一起,其特征是:铜套(5)的圆周上沿轴向开有几个槽,铜套(5)与电缆(7)熔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民仆杨诚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车的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