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连接器线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69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线缆结构,主要利用绝缘层包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闭隔离层,而遮闭隔离层利用另一绝缘层包覆有复数芯线组与地线,而芯线组由复数相邻依序排列的芯线所组成,且其外部包覆有屏蔽层并与地线呈电性连接,利用复数芯线组彼此依序相邻排列而使线缆呈扁平状,以让芯线可准确地与连接器接脚脚位相对应,如此不但可提升组装的便利性,且屏蔽层遮闭隔离各芯线组的电磁波,利用遮闭隔离层遮闭隔离外部电磁波与噪声,以达到理想的高频传输信号的特性品质,再者,芯线与连接器可呈相互垂直排列或相邻平行排列的方式连接,可让线缆连接器组件贴合电子产品的外表面布线,节省线缆跑线的空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线缆结构,尤指一种芯线可准确地与连接器接脚的脚位相对应改良的线缆结构,且利用遮闭隔离层与屏蔽层遮闭隔离外部电磁波与噪声,以达到理想的高频传输信号的特性品质,并可让线缆连接器组件贴合电子产品的外表面布线,增加消费者的使用空间。
技术介绍
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简称HDMI)是一种包含可传输高分辨率画面信号与多声道音频信号的传输接口,在产品的设计上,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HDMI)除了符合标准数字视讯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简称DVI)规格之外,其将数字音频信号也置入于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HDMI)连接器的设计内,故其不仅在功能上与标准数字视讯接口(DVI)可以完全兼容,亦兼具了传输数字影像信号与数字音频信号的功效,且将所有的资料以未经压缩的方式传输,不易产生失真。近年来数字家电产业迅速发展,为能将最好的影像品质一丝不漏地呈现在消费者家中的视听产品内,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HDMI)将是未来视听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其具理想的高频传输信号的特性品质,更将成为未来视听产业里所不可缺乏的一种要件,然而,现有的信号传输线缆A中间的芯线A1呈交杂重叠状,使得芯线A1与连接器B的导电端子的接脚B1脚位无法对位(如图7所示),让组装作业难度大且相当不方便,并使得作业中发生拉扯而造成芯线A1焊接不良,造成组装后的高频信号传输品质不易控制,故其于大量生产时无法达到理想的高频传输信号的品质需求,而针对线缆的芯线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脚脚位无法对位的缺陷,即有厂商于线缆与连接器之间设置由复数电路板层叠而成的转接板,再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芯线分别焊接于转接板两侧,然此一方式虽解决线缆的芯线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脚脚位无法对位的问题,必需增加转接板并分别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芯线相互连接,除增加转接板的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外,另需增加人力作业以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芯线焊接于转接板两侧。再者,随着数字家电产品讲求轻、薄、短、小的趋势,数字家电已广泛被要求提供挂壁的功能,以增加消费者家中的使用空间,然而,因为现有的信号传输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直线排列结构与粗大外型,当线缆连接器组件插入数字家电产品时,数字家电与线缆连接器组件之间呈相邻平行排列状态的方式连接,必须于数字家电产品后方留有空间提供线缆跑线,所以,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法贴合数字家电产品的外表面布线,将形成占用空间而无法充分利用空间的困扰。所以,如何提供制造成本低且构造简单的线缆结构,且让芯线可准确地与连接器接脚的脚位相对应,以提升组装的便利性,并达到理想的高频传输信号的特性品质,且让线缆连接器组件贴合电子产品的外表面布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或有智之士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线缆结构,利用绝缘层包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闭隔离层,而遮闭隔离层利用另一绝缘层包覆有复数芯线组与地线,而芯线组由复数相邻依序排列的芯线所组成,且复数芯线组彼此依序相邻排列而使线缆呈扁平状,使芯线可准确地与连接器接脚脚位相对应,不但可提升组装的便利性,并由此达到理想的高频传输信号的特性品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利用芯线组依序相邻排列而使线缆呈扁平状,不但于使用时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线缆扭曲的机会,且使芯线与连接器可呈相互垂直排列状态或相邻平行排列状态的方式连接,以让线缆连接器组件贴合电子产品的外表面布线,如此可让消费者将电子产品以挂壁或其它方式置放,而不被线缆的结构所限制。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利用屏蔽层遮闭隔离芯线组的电磁波,以避免各芯线组间产生电磁波相互干扰,并利用遮闭隔离层遮闭隔离外部电磁波与噪声,可有效达到电磁波与噪声干扰遮闭隔离的效果,让线缆的高频传输信号不受外部电磁波与噪声所干扰。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线缆结构,尤指一种用于高频传输连接器且呈扁平状的改良的线缆结构,包括有芯线组、地线、遮闭隔离层以及绝缘层,其中,该绝缘层包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闭隔离层,而遮闭隔离层利用另一绝缘层包覆有复数芯线组与芯线,而芯线组设有呈相邻依序排列的复数芯线,且芯线可与预设连接器的相对应接脚的脚位呈电性连接,并于芯线组外部包覆有屏蔽层并与地线呈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与连接器连结时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与连接器连结时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际使用的示意图;图7为现有的装置与连接器连结时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 线缆11 芯线组12地线111芯线 13遮闭隔离层112屏蔽层14绝缘层2 连接器21 对接部221 接脚22 导电端子 23屏蔽壳体3 电子产品31 转接头A 线缆A1 芯线B 连接器B1 接脚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目的、构造技术特征以及其功效,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与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线缆1包括有芯线组11、地线12、遮闭隔离层13以及绝缘层14,其中该芯线组11设有相邻依序排列的复数芯线111,并于芯线组11外部包覆有屏蔽层112。该地线12可为单芯铜线或多芯铜线绞绕所构成。该遮闭隔离层13可为铝箔包覆、铜线缠绕或铜线编织所构成。该绝缘层14为一绝缘材质所构成。本技术于组装时,先利用绝缘层14包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闭隔离层13,而遮闭隔离层13利用另一绝缘层14包覆有复数芯线组11与芯线111,并于芯线组11外部包覆有屏蔽层112与地线12呈电性连接,并利用屏蔽层112遮闭隔离芯线组11所产生的电磁波,以避免各芯线组11间产生电磁波相互干扰的现象,且复数芯线组11彼此依序相邻排列而使线缆1呈扁平状,而线缆1可利用遮闭隔离层13有效达到电磁干扰遮闭隔离的效果,以让高频传输信号不受外部电磁波与噪声所干扰。请同时参阅图3、4、5所示,为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本技术与连接器连结时的示意图(一)以及示意图(二),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线缆1可进一步连接于连接器2上,该连接器2于一侧设置对接部21,而对接部21内则设置有复数导电端子22,且导电端子22远离对接部21另侧则形成有接脚221,并于连接器2外缘罩覆有屏蔽壳体23,以供遮蔽外来电磁波与噪声干扰进而防止传输信号不良。而线缆1的芯线111的位置与连接器2接脚221脚位呈相对应的状态,以利组装时让组装人员将芯线111与接脚221依序连接,可避免芯线111与接脚221紊乱交杂,并减少组装人员于作业中发生拉扯而造成芯线111与接脚221接触不良的机会,以进一步避免影响线缆1的高频信号传输品质。而上述详细说明中的连接器2仅使线缆1可连接于电子产品上,但是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请同时参阅图4、5、6所示,为本技术与连接器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线缆结构,尤指一种用于高频传输连接器且呈扁平状的改良的线缆结构,包括有芯线组、地线、遮闭隔离层以及绝缘层,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层包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闭隔离层,而遮闭隔离层利用另一绝缘层包覆有复数芯线组与芯线,而芯线组设有呈相邻依序排列的复数芯线,且芯线可与预设连接器的相对应接脚的脚位呈电性连接,并于芯线组外部包覆有屏蔽层并与地线呈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实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