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430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端子组及罩覆于座体外部的金属壳体,其中座体所具的基座内部形成有插槽,并于插槽内壁面处凸设有导引部,且插槽内侧处定位有具导电端子及接触端子的端子组,而导电端子为具有一接触部,并于接触端子所具的基部朝插槽开口方向弯折延伸有可抵持接触于接触部上形成电气导通、闭路连接状态的弹性臂,当外部插头连接器所具的插接端子沿着导引部插入于插槽内时,可推顶于接触端子的弹性臂上产生向外侧的偏摆位移,且使弹性臂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形成分离后呈现开路断开状态,而具有侦测到位或信号切换的功能,并可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座体内部的插槽内侧定位有导电端子及接触 端子,使导电端子配合接触端子可供外部插接端子推顶后形成分离呈现开路断开状态,而 具有侦测到位或信号切换功能,并可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进步与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视机、 音响、录放影机、影音光盘机、数字相机、家用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数量,也逐年以倍数大 幅成长,且国人对娱乐视听设备输出的要求也愈来愈讲究,例如电视色彩与画面的解析度、 音响的品质等,故除了视听设备本身需具备有良好的品质之外,其信号线与信号转接头更 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再者,一般作为电视机、录放影机、影音光碟机等具有音频信号转换的连接元件通 称为 RCA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转换插头(RCA Jack 或 RCA Connector),且市 面上贩售的同轴电缆线大都采用RCA插头,并配合视听设备内建的RCA插座提供同轴电缆 线的输入端子插入,再通过适当的控制软体,便能进行模拟视频、模拟音频、数字音频与色 差分量的传输等,惟上述的传统RCA插头插接于RCA插座的过程中,若RCA插头未插入至 定位,或是受到外力不当的碰触产生松脱的情况发生时,由于RCA插座内部并无设置任何 具有侦测回路导通、断开或到位功能的侦测端子或相关的侦测装置,以致无法判别RCA插 头是否与RCA插座形成确实的电气连接,只能凭借着使用者操作过程中的感觉与经验来判 断,便会容易因接触不良而影响到其信号传输的品质与稳定性,甚至是连接中断所造成信 号无法顺利传输的情况发生,因此要如何设计出一种具有可侦测RCA插头是否已插入到位 的电连接器,即可防止插接不确实所衍生接触不良、连接中断使信号无法顺利传输的问题, 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创作人有鉴于现有电连接器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 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 接器的新型诞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座体内部的插槽内侧处定位有具导电端子及接触端 子的端子组,当外部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端子沿着插槽内壁面处的导引部插入时,可推顶于 接触端子上的弹性臂产生向外侧偏摆位移,并与导电端子上的接触部形成分离、开路断开 状态后,而具有侦测到位或信号切换的功能,且可防止因外部插头连接器插接不确实所衍 生接触不良、连接中断使信号无法顺利传输等问题,并可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端子组的导电端子为可配合接触端子侦测外部插头 连接器的插接端子是否已确实到位或信号切换的功能,使外部插头连接器插入至定位后, 即可通过插接端子与接触端子形成电气接触,再进行视讯或音频信号传输动作,同时藉由外部插头连接器所具的金属套环套接于座体外部的金属壳体上形成稳固紧密的接合状态, 而具有良好接地的功能,可避免与其他信号端子、输入端子相互间形成的电磁干扰,进而达 到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电磁屏蔽的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外部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端子向下推顶于接触端子上 的弹性臂时,使其推顶端受到推顶作用后伸入于插槽开口内壁面处的缺槽内,即可提供弹 性臂偏摆位移所需的距离与范围,并有效节省占用的空间,使座体更为小型化,亦可藉由弹 性臂内侧表面处的定位凸肋减少插接端子推顶于弹性臂上的接触面积,使插接端子可易于 插入以增加滑动抵持、电气接触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端子组及罩覆 于座体外部的金属壳体,而座体所具的基座内部形成有插槽,并于插槽一侧具有能供外部 插头连接器插接端子插入的开口,且插槽内部定位有端子组;该座体的插槽内壁面处凸设有导引部,而端子组包括有定位于插槽内侧处的导电 端子及接触端子,且导电端子所具的接触部一侧朝外延伸有能穿出座体外部的接合部,并 于接触端子所具的基部朝开口方向弯折延伸有能抵持接触于接触部上形成电气导通、闭路 连接状态的弹性臂,又基部远离弹性臂的另侧处设有能穿出座体外部的接合部,使插接端 子沿着导引部侧壁面插入于插槽内推顶接触端子的弹性臂向外侧偏摆位移,并与导电端子 的接触部形成分离呈现开路断开状态。实施时,该座体的导引部垂直侧壁面呈凹弧状,且位于导引部下方二侧处纵向剖 设有第一穿槽、第二穿槽,并以端子组的导电端子及接触端子上接合部分别穿出于第一穿 槽、第二穿槽外部。实施时,该座体的插槽开口内壁面处纵向剖设有嵌接槽,而端子组的导电端子接 触部二侧处设有能卡持于嵌接槽内的固持部。实施时,该座体位于插槽上方开口外侧处设有环形垫圈,而金属壳体上方开设有 能与环形垫圈形成对正的透孔,且环形垫圈为定位于座体与金属壳体之间。实施时,该端子组的接触端子弹性臂内侧表面凸设有定位凸肋,并于弹性臂上方 形成有能供外部插头连接器插接端子推顶且呈向外扩张状的推顶端。实施时,该端子组的导电端子接触部朝接合部方向平行延伸有定位片,且位于定 位片与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能嵌卡于座体导引部周边呈一定位的卡持槽,并于接触端子的弹 性臂二侧同向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能抵持接触于接触部及定位片上的抵持部。实施时,该端子组的导电端子接触部呈平整状,并于接触端子的弹性臂朝导电端 子方向弯折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能抵持接触于接触部上的抵持部。实施时,该端子组的导电端子接触部上向内弯折延伸有接触端,并于接触端子的 弹性臂侧边朝导电端子方向弯折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能抵持接触于接触端上的抵持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器,尤指座体内部的插槽内侧定位有 导电端子及接触端子,使导电端子配合接触端子可供外部插接端子推顶后形成分离呈现开 路断开状态,而具有侦测到位或信号切换功能,并可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基座;111-纳线槽;12-插槽;121-开口 ;1211-嵌 接槽;1212-缺槽;122-导引部;123-第一穿槽;124-第二穿槽;13-环形垫圈;2-端子 组;21-导电端子;211-接触部;2111-定位片;2112-卡持槽;2113-固持部;2114-接触 端;212-接合部;22-接触端子;221-基部;2211-固持部;222-弹性臂;2221-定位凸肋; 2222-抵持部;2223-推顶端;223-接合部;3-金属壳体;31-透孔;4-电缆线;41-接地线; 5-插头连接器;51-插头;52-插接端子;53-金属套环;54-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绘图就本实用 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侧 视剖面图及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端子组及罩覆于座体外部的金属壳体,而座体所具的基座内部形成有插槽,并于插槽一侧具有能供外部插头连接器插接端子插入的开口,且插槽内部定位有端子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插槽内壁面处凸设有导引部,而端子组包括有定位于插槽内侧处的导电端子及接触端子,且导电端子所具的接触部一侧朝外延伸有能穿出座体外部的接合部,并于接触端子所具的基部朝开口方向弯折延伸有能抵持接触于接触部上形成电气导通、闭路连接状态的弹性臂,又基部远离弹性臂的另侧处设有能穿出座体外部的接合部,使插接端子沿着导引部侧壁面插入于插槽内推顶接触端子的弹性臂向外侧偏摆位移,并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形成分离呈现开路断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实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