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36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设置在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上与对接电连接器扣接,其包括一扣夹,由线材弯折成具有两弯折端枢接段及扳动端的扣压段;一扣合槽,其为供两弯折端枢接段深入抵扣的槽体,该扣合装置设有一抵止件,其为从金属壳体冲压出两分别位于扣合槽组装位置前方的挡墙。该抵止件限制两弯折端的枢接段过度缩合位移,并将枢接段固定于一装配位置上旋动,以防止其脱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对接电连接器扣合一体并防止扣件滑脱的电连接器扣合装置。电脑与外围设备的连接都是藉电连接器相互对接实现,而相互对接的连接器在电脑或外围设备长时间振动使用与插拔作用下,很容易脱离而造成通讯传输中断,特别是一些在操作中受振动的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或装在交通工具上的电脑。因此,电脑与这些易受振动的外围设备连接时,一般均会在相互对接的电连接器之一上设有将两电连接器衔接扣合的扣合装置,以防止因振动而造成两连接器相互脱离。相关的设计参考日本技术昭61-151278、昭63-3096及台湾专利申请81214650、83204599、82201620等。但是,上述现有扣合装置都存在共同的缺点,请参见附图说明图1,现有扣合装置5,包括一扣夹50及一扣接槽51,其中该扣夹50由一适当长度的线材弯折形成,具有两个弯折端的枢接段501及具有扳动端的扣压段502,该扣接槽51由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60直接冲压成型。组装时,将具有两弯折端的枢接段501相对挤压,再分别套入扣接槽51内,即可完成枢接。这些现有的设计在装配上虽然简单快速,但是相应地也容易脱落。请参见图1,由于该扣接槽51所形成的槽体空间较大,两弯折端的枢接段501可方便地从中央的两侧向外探入组装,但是,扣压时具有扳动端的扣压段502两侧会被向中央压挤,若着力不均或有所歪斜,将使两弯折端的枢接段501脱离与扣接槽51的抵扣,从而需要重新组装操作,如果脱落的扣夹50未被操作者发现并及时修正,甚至会造成该连接器部分零件遗失,以致使连接器失去扣合能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扣件操作时滑脱的电连接的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具有抵止设置,使扣件被限制在一装配位置处,不会因操作而脱落,使用上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其设置在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上,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一扣夹,其由线材一体弯折成具有两弯折端的枢接段及具有扳动端的扣压段;一扣合槽,其为所述两弯折端的枢接段深入抵扣的槽体;所述扣合装置设有至少一限制所述扣合装置的两弯折端的枢接段于一装配位置并防止其因过度缩合而脱落的抵止件。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扣合装置提供一抵止件,因此在不当操作或用力操作时,能够防止扣件脱落,避免造成连接器部件遗失和丧失扣合能力,且安装便利,连接可靠,节省组装时间。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扣合装置组装于连接器金属壳的部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扣合装置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扣合装置组装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扣合装置组装于电连接器的组合剖视图。请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的插槽电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壳体1、多个导电端子2、金属壳体3以及扣合装置4等,其中该绝缘壳体1,大体为一D型体,具有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11,其中第一表面10与D型绝缘壳1的轮廓相吻合,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11间设有端子收容室12,用于收容这些导电端子2,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接触部20、干涉部(未示)与焊接部22,其中与对接电连接器(未示)插接的接触部20靠近第一表面10,而与电路板插接焊固的焊接部22伸出于第二表面11。另外,在绝缘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使电连接器稳固定位于电路板上的(未示)具有叉脚的固持件13。该金属壳体3是罩设在绝缘壳体的第一表面10上的罩盖,其具有遮蔽作用。扣合装置4包括一扣夹40与一扣合槽41,及一抵止件42,其中该扣夹40是用线材一体弯折制成,它具有扳动端的扣合段401与两弯折端的枢接段402。该抵止件42在金属壳体3的两侧冲压出两挡墙,该两档墙402分别与扣合槽41相对应。而该扣合槽41是在一近似三角形的金属板体31上一体成型的,并供具有两弯折端的枢接段402探入抵扣的拱形槽体,该金属板体31底端设有抵制于金属壳体3的扣片311,在接近中央处设有穿孔310,可用一铆合件32贯穿固持件13和绝缘壳体1,而与金属壳体3相铆合固定为一体。上述这些组件组装后如图3所示,该扣合装置4组装后的扣合段401利用枢接段402为支点旋动。再参见图2,本技术扣合装置4组装时,先将扣夹40两枢接段402枢接于金属板体31上的装配位置处,即其拱形扣合槽41中,再以铆合方式与金属壳体3结合一体。参见图4,组装后,该挡墙42位于扣夹40的两弯折的枢接段402前方,限制该枢接段402过度缩合位移,即在不当操作或用力过当时,将枢接段402固定于一装配位置上旋动,以防止其脱落。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其设置在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上,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一扣夹,其由线材一体弯折成具有两弯折端的枢接段及具有扳动端的扣压段;一扣合槽,其为所述两弯折端的枢接段深入抵扣的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设有至少一限制所述扣合装置的两弯折端的枢接段于一装配位置并防止其因过度缩合而脱落的抵止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止件是在所述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上冲压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扣合槽组装位置前方的挡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为由所述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上一体冲压出的两端透空的拱形槽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为从与所述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相枢接的金属板体上一体冲压出的两端透空的拱形槽体。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设置在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上与对接电连接器扣接,其包括一扣夹,由线材弯折成具有两弯折端枢接段及扳动端的扣压段;一扣合槽,其为供两弯折端枢接段深入抵扣的槽体,该扣合装置设有一抵止件,其为从金属壳体冲压出两分别位于扣合槽组装位置前方的挡墙。该抵止件限制两弯折端的枢接段过度缩合位移,并将枢接段固定于一装配位置上旋动,以防止其脱落。文档编号H01R13/639GK2308174SQ97214648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9日专利技术者汪国正, 吴金升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其设置在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上,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一扣夹,其由线材一体弯折成具有两弯折端的枢接段及具有扳动端的扣压段;一扣合槽,其为所述两弯折端的枢接段深入抵扣的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设有至少一限制所述扣合装置的两弯折端的枢接段于一装配位置并防止其因过度缩合而脱落的抵止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正吴金
申请(专利权)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