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25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连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包括支架和测温元件,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容纳所述测温元件的区域,所述测温元件具有测温面,所述测温面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测温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呈可变化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测温元件的测温面与被测物紧密贴合在一起,在不需要借助额外装置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测温面针对被测物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得测温元件针对被测物测量出最为接近实际温度的温度数据,使得工作人员或相应的处理器能更及时准确的了解被测物的温度,避免了测温元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测温面与被测物相分离的情况。被测物相分离的情况。被测物相分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头和充电座都会有对插结构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固定在充电枪头或者充电座的端子卡座上。当汽车充电时,充电端子处的电流迅速增大,发热量急剧升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厂家会在充电端子处设置测温装置。接触式测温装置简单、可靠,且测量精度高。但是测温装置必须与被测介质接触后才能进行测温,安装后的充电端子需要和测温装置保持一定的压力,才能更准确的测量充电端子的温度。
[0003]目前的测温装置安装方式为安装好充电端子后,再使充电端子和测温装置间贴合,但是由于充电端子和测温装置之间没有压力,导致贴合的区域其实有很多微小的缝隙,导致不能够准确的测量充电端子的温度,温控系统无法及时对充电系统的温度进行调节,导致充电系统温升过高引发充电失效。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测温装置与被测介质紧密接触,准确的测量被测介质温度的测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使充电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测温元件,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容纳所述测温元件的区域,所述测温元件具有测温面,所述测温面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测温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呈可变化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1
°‑
27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面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为所述测温元件厚度的1%

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设置有凹槽,所述测温元件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具有第一端面,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第一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还设置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的一端具有相对的两个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卡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所述转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转轴,所述转轴垂直所述第二表面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且距离最短的面。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转轴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表面到第三表面的距离。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转轴边缘的距离占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的0.5倍

0.8倍。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弹性。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置卡爪,所述卡爪上具有卡勾,所述卡勾突出所述底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底面垂直,或者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底面的夹角呈锐角。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郝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