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623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包括:S1、确定既有混凝土结构中待拆的柱构件;S2、制定加固方案并制造加固零件;S3、采用加固零件对待拆的柱构件的相邻侧结构进行加固,其中,所述相邻侧结构包括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和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待拆的柱构件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所述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位于所述待拆的柱构件的左右两侧;S4、加固完成后,拆除待拆的柱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加固梁的刚度问题,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够实现横向无次梁的预应力加固梁下的柱构件的拆除,提高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改造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自身的各种优点被广泛使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形式日新月异,使用者对建筑物的空间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大批柱网尺寸较小的框架结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对大空间、高通透、灵活布局的追求,很多业主就提出了将会议室、活动室、大面积办公室中的柱子“拔掉”的诉求。为此,经济合理的托梁拔柱改造技术便应运而生,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物使用空间,同时对正常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在老旧建筑的改造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0003]综合现有各种的加固方法,体外预应力加固能够很好地满足结构在拔柱前后的变形、承载力、刚度等要求。现有专利中,专利号为ZL201910640469.4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支撑柱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该方法采用单折线体外预应力筋沿楼板长度方向加固的方式保证梁体和楼板的受力平衡,但采用的预应力筋的加固方法仅对结构的单方向进行了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刚度高、作业效率高的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
[0005]一种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包括:
[0006]S1、确定既有混凝土结构中待拆的柱构件;
[0007]S2、制定加固方案并制造加固零件;
[0008]S3、采用加固零件对待拆的柱构件的相邻侧结构进行加固,其中,所述相邻侧结构包括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和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待拆的柱构件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所述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位于所述待拆的柱构件的左右两侧;
[0009]S4、加固完成后,拆除待拆的柱构件。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加固零件包括预应力束、张拉横梁和转向块,所述加固零件制造完成后,进行分类编号并送至现场,所述预应力束包括横向预应力筋和纵向预应力筋。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包括:
[0012]S31、将转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并位于待拆的柱构件的左右两侧,两个转向块保持同一方向;
[0013]S32、将张拉横梁固定安装在两侧的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并使所述张拉横梁的张拉面与横向预应力筋相垂直;
[0014]S33、安装横向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所述横向预应力筋分布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的前后两侧;
[0015]S34、安装纵向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所述纵向预应力筋分布在所述待拆的柱构件的前后两侧。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3包括:
[0017]S331、将横向预应力筋的一端通过锚具锁紧在一侧的张拉横梁上,横向预应力筋的另一端从转向块的一端锚固件孔内穿入,采用人工接力方式传递至转向块的另一端,然后,从转向块的另一端锚固件孔内穿出,最后,用手工将横向预应力筋绷直后通过锚具锁紧在另一侧的张拉横梁上;
[0018]S332、对横向预应力筋张拉前进行设备标定;
[0019]S333、对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方法包括依次进行下列操作:0、初应力、20%控制应力、100%控制应力、一端锚固、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锚固、两端同时卸荷;
[0020]S334、张拉完成后,即可切割工作长度内多余的横向预应力筋。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34中,切割采用手提式切割机进行,露出锚具外的横向预应力筋长度不小于30mm。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束采用钢绞线制作而成,所述钢绞线的由内向外依次设置防腐隔离层和PE外保护管。
[0023]上述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对于拔柱后跨度变化很大,且梁截面不改变的既有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加固梁的刚度问题,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能够实现横向无次梁的预应力加固梁下的柱构件的拆除,提高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拔柱加固后既有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束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向块的第一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向块的第二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张拉横梁的第一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张拉横梁的第二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
彻全面。
[00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5]参阅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包括:
[0036]S1、确定既有混凝土结构1中待拆的柱构件5;
[0037]S2、制定加固方案并制造加固零件;
[0038]S3、采用加固零件对待拆的柱构件5的相邻侧结构2进行加固,其中,所述相邻侧结构2包括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8和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9,待拆的柱构件5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8上,所述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9位于所述待拆的柱构件5的左右两侧;
[0039]S4、加固完成后,拆除待拆的柱构件5。
[0040]上述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对于拔柱后跨度变化很大,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确定既有混凝土结构中待拆的柱构件;S2、制定加固方案并制造加固零件;S3、采用加固零件对待拆的柱构件的相邻侧结构进行加固,其中,所述相邻侧结构包括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和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待拆的柱构件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所述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位于所述待拆的柱构件的左右两侧;S4、加固完成后,拆除待拆的柱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加固零件包括预应力束、张拉横梁和转向块,所述加固零件制造完成后,进行分类编号并送至现场,所述预应力束包括横向预应力筋和纵向预应力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拔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S31、将转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并位于待拆的柱构件的左右两侧,两个转向块保持同一方向;S32、将张拉横梁固定安装在两侧的竖直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上,并使所述张拉横梁的张拉面与横向预应力筋相垂直;S33、安装横向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所述横向预应力筋分布在所述水平方向待加固混凝土梁的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文王卓琳张偲严郑钧雅田坤冷予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