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2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结构,所述液晶显示结构包括LCD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LCD显示模组最下层用DBEF膜取代下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组最上层是DBEF膜,所述LCD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共用同一DBEF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DBEF膜代替下偏光片实现偏光和增亮效果,不仅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同时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透光率,在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对光源功率的要求,使得显示效果更好,更受客户青睐。更受客户青睐。更受客户青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结构,基本上是LCD显示模组加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所述LCD显示模组基本堆叠结构自下至上依次是下偏光片、LCD、上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组基本堆叠结构自下至上依次是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增亮膜)膜、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反射式偏光增亮膜)膜。由于偏光片的透过率只有42%左右,因此LCD显示模组的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都采用偏光片,会导致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结构即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较薄的厚度,显示效果较佳。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液晶显示结构,所述液晶显示结构包括LCD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LCD显示模组最下层用DBEF膜取代下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组最上层是DBEF膜,所述LCD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共用同一DBEF膜。
[0006]进一步的,所述DBEF膜为多层膜,其至少包括一层透射第一偏光的膜层以及反射第二偏光的膜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DBEF膜至少包括一层基膜,所述基膜内设置偏光粒子,所述偏光粒子透射入射于所述基膜的第一偏光,反射入射于所述基膜的第二偏光。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膜为聚乙烯系、聚碳酸酯系、聚砜系、聚异丁烯酸甲酯系、聚乙烯氯化物系、聚乙烯乙醇系或聚降冰片烯系材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或者直下式背光模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结构自上至下依次是上偏光片、LCD、DBEF膜、BEF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导光板一侧设置光源。
[0011]优选的,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00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采用DBEF膜代替下偏光片实现偏光和增亮效果,不仅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同时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透光率,在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对光源功率的要求,使得显示效果更好,更受客户青睐。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液晶显示结构堆叠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液晶显示结构堆叠示意图;
[0017]其中:1、上偏光片,2、LCD,3、下偏光片,4、DBEF膜,5、BEF膜,6、扩散膜,7、导光板,8、反射片,10、LCD显示模组,20、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本技术是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和显示装置,本技术利用DBEF膜取代下偏光片,实现下偏光的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增光的效果。即增加了显示装置的透光度,同时也使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变薄。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液晶显示结构包括LCD显示模组10以及背光模组20,所述LCD显示模组的堆叠结构自上至下依次是上偏光片、LCD以及DBEF膜,其中DBEF膜4位于最下层,用DBEF膜4取代下偏光片构成LCD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堆叠结构自上至下依次是DBEF膜、BEF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其中最上层是DBEF膜,为了实现增透减薄,本技术所述的LCD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共用同一DBEF膜。
[0022]对于本实施例,所述DBEF膜为多层膜,其至少包括一层透射第一偏光的膜层以及反射第二偏光的膜层。即DBEF膜具有偏光片的特性,可以代替偏光片实现偏光片功能,其结构可以是多层透射第一偏光的膜层和反射第二偏光的膜层相互贴附而成,这样无法透过DEBF膜的光不是被吸收,而是反射到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由反射片再次反射回DEBF膜,如此反复可改变光的偏振方向,经由反射片反射后再加以利用,实现增亮效果。DEBF膜的透过率一般约为50%,采用DEBF膜取代下偏光片后,可以增加整体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具有30%的增光效果,同时降低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0023]对于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即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模组,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实施例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则所述液晶显示结构自上至下依次是上偏光片、LCD、DBEF膜、BEF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导光板一侧设置光源。本实施例优选光源为LED光源。
[002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结构。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DBEF膜至少包括一层基膜,所述基膜内设置偏光粒子,所述偏光粒子透射入射于所述基膜的第一偏光,反射入射于所述基膜的第二偏光。所述基膜为聚乙烯系、聚碳酸酯系、聚砜系、聚异丁烯酸甲酯系、聚乙烯氯化物系、聚乙烯乙醇系或聚降冰片烯系材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结构包括LCD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LCD显示模组最下层用DBEF膜取代下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组最上层是DBEF膜,所述LCD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共用同一DBEF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BEF膜为多层膜,其至少包括一层透射第一偏光的膜层以及反射第二偏光的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BEF膜至少包括一层基膜,所述基膜内设置分散粒子,所述分散粒子透射入射于所述基膜的第一偏光,反射入射于所述基膜的第二偏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为聚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秋龙林汉良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