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0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组装的端子模块、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定义了对接方向和一个收容室,所述端子模块包括若干第一和第二端子及绝缘插入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各自排列一排且都形成有尾部、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绝缘插入件内部插入了端子,还包括了基座和收容在收容室内的插入部,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端子尾部电性连接的导体;绝缘插入件上设置了两排通道,两排通道相互交错排列,第一和第二端子的尾部和连接部分别收容在对应的收容通道内,第一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沿对接方向延伸出绝缘插入件且在端子的接触部处在一个平面上。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可减小串音和电磁干扰。(*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高速传输信 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脑显示器有VGA和S-VGA两种界面。最近几年,PC和消费性电子工 业制定出了一系列用以支持各种类型数字信号传输的标准。制造商致力于制 造显示器、电视、显卡、电脑和膝上型电脑等的各种连接器。这些,对于制 造商和客户来说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并且,每使用一种新的信号标准时, 对应昂贵的电子设备就因为不能与之匹配而报废。计算和消费电子工业颁布新的数字标准,包括HDMI、 HDTV和DV工,引起了电脑显示器和显卡制造业上的问题。集合上述标准之后,VGA界面已不 能完全满足具有丰富多媒体信号的产品。新的统一显示界面(UDI)被计划替代VGA界面以保持与HDMI和DVI的一 致性。UDI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部的收容若干端子的 绝缘本体、若干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包覆了金属壳体和线缆的PVC盖 体。但是,UDI连接器具体的结构没有提供出来,良好和简洁的信号传输有 待改善。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寺支术中的上述 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串音和电磁干4尤的线缆连接 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 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组装的端子模块、线缆,所述绝缘 本体定义了对接方向和一个收容室,所述端子模块包括若千第一和第二 端子及绝缘插入件,所述第 一和第二端子各自排列 一排且都形成有尾部、连接部和接触部,端子与绝缘插入件镶埋成型于一体,所述绝缘插入件还 包括了基座和收容在收容室内的插入部,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端子尾部电 性连接的导体,绝缘插入件上设置了两排通道,两排通道相互交错排列, 第一和第二端子的尾部和连接部分别收容在对应的收容通道内,第一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沿对接方向延伸出绝缘插入件且在端子的4妄触部处在一个 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可减少串音和电磁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和绝缘本体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沿A-A的线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沿B-B线剖^L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IOO定义了对接方向和 对接面,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的端子模块 2、与端子模块2电性连接的线缆3、包覆在绝缘本体1外部的金属壳体4 和将金属壳体4与线缆3前端覆盖的盖体5。请参照图2至图5,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0,自基部10沿对接方向向 后延伸出一对连接部ll。绝缘本体1上形成有上壁12、与上壁12平行的下 壁13和形成于上壁12与下壁13中间的比上壁12窄的一对侧壁14。上壁 12、下壁13和侧壁14形成了一收容腔(未标号)。在本实施例中,收容腔被 分为三个部分,形成于上壁12和下壁13内表面之间的收容室15,形成在 上壁12的前端表面上且沿对接方向与收容室15连接的若干狭槽16,以及 设置在上壁12和侧壁14之间的将收容室15与狭槽16连"t妄的以收容对接端 子(未图示)的对接空间17。上壁12包括一对与侧壁14邻近的侧部121,夹在一对-侧部121之间且 比侧部121下沉了一定距离的本体扁平部120。每一侧部121向下沉形成凹 口 1210并自前表面向后延伸预设距离并与后表面连通。底壁13比较平滑, 其包括自前表面向后延伸一段距离且与对应的侧壁14相4妄近的槽口 130, 沿对接方向还设置有一定长度的一对肋条131,以可靠的装配在金属壳体4 上。底壁13进一步包括若干缺口 (未图示)以固持对接连接器。每一侧壁 14上设有前端被切为倾斜状以导引对接连接器的倾斜导引面141。自基部 10的一对侧壁14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部11包括设置在其内表面下端 且与收容室15连接的用来导引端子模块2插入的导引槽110,连接部11的 前端外部形成有一狭长切口 113,长在狭长切口 113两侧且自连接部11的 后端向外延伸的一对挡止块11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靠固持端子模块 2,在导引槽110上设置了加强条1100。连接部11的侧面的外部设置一对 挡止块111,另外一对挡止块111设置在连接部11的侧面和上表面的外 部,这样就形成一阶状结构(未标号)供金属壳体4滑过。显然,在本实施 例中,基部10的前端的横截面为"U" 型,该截面由其上"i殳置了狭槽16的 上壁12、对接空间17和侧壁14的前端组成,被称为本施实例的对接面。请参照图2至图8,端子模块2包括若干端子25和用以插入端子的绝 缘插入件20。绝缘插入件20呈标准矩形状,其上设有两组收容通道(未标号),两 组收容通道对应交错排列,还包括顶壁201,与顶壁201 i殳置相反的底壁 202,后壁204及与后壁204相反的前壁205。绝缘插入件2(M皮分为两个主 要的部分,为基座21和自基座21向前延伸出来的插入部22。基座21的两 面分别设置了若干用来定位对应端子25的凹槽210。绝缘插入件20上还设 置了若干分别与对应的凹槽210连接的通孔220、自顶壁201和底壁202分 别向外凸起的一对上下平台23和一对自两侧延伸的与侧壁203处于同一平 面的导引条24。上平台23进一步包括与上述槽口 130配合可防止端子;f莫块 2从绝缘本体1上脱离的一对锥形凸起230。通孔220设置为上排通孔(未 标号)和下排通孔(未标号),两排的通孔沿传输方向倾斜排列在一起。上 排通孔(未标号)和下排通孔(未标号)沿垂直方向交错排列。通孔220和 凹槽210共同形成端子收容腔。端子25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6和若干第二端子28,端子沿预先设定的间隔排列。第一端子26包括用来连接线缆的尾部261、沿对接方向向前延伸 的且与尾部261形成"Z"型的连接部262及自连接部262向下倾斜延伸的 与其他两个部分共同形成"S"型结构的接触部263。第二端子28与第一端 子26的结构相似,包括与线缆连接的尾部281、沿对接方向向前延伸的且 与尾部281形成"Z"型的连接部282及自连接部282向下倾斜延伸的与其 他两个部分共同形成"S"型结构的接触部283。第二端子28的弓形末端 (未标号)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一端子26对应的部分弧度大,当第一端子26 和第二端子28组装在相应的凹槽210和通孔220上时,^也们的自由端(未 标号)处在同一水平面。此外,第一端子26和第二端子28各自还包括另外 一个端子,该端子比其他端子略短以达到即插即用的功能。请参照1至图3,线缆3包括若干与端子25焊接的导线30、包覆在导体 周围以达到保护作用的绝缘外被32及夹置于导线30与绝》彖外被32之间与 金属壳体4电性连接并有防止电磁干扰作用的金属遮蔽层。请参照2至图8,金属壳体4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壳体40和沿 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组装的端子模块、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定义了对接方向和一个收容室,所述端子模块包括:若干第一和第二端子及绝缘插入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各自排列一排且都形成有尾部、连接部和接触部,端子与绝缘插入件镶埋成型于一体,所述绝缘插入件还包括了基座和收容在收容室内的插入部,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端子尾部电性连接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插入件上设置了两排通道,两排通道相互交错排列,第一和第二端子的尾部和连接部分别收容在对应的收容通道内,第一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沿对接方向延伸出绝缘插入件且在端子的接触部处在一个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利吴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