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05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该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型钢、建筑基础、砂石褥垫层、软弱层、桩端持力层。对需进行地基处理的软弱层,全场地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对于建筑基础等受力较大的区域,采用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型钢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组合式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可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且根据地基受力大小进行分区差异化的地基处理,能有效控制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此复合地基处理结构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施工造价经济,综合经济效益高。综合经济效益高。综合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基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在乡镇和城郊出现。在多数地区会存在地基土软弱层较厚,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需对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对于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肯定是越高越好,但考虑到场区实际情况和经济成本,只要经过地基处理后整个场区的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地基处理方式。因此,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该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型钢、建筑基础和砂石褥垫层;
[0004]型钢内插于水泥土搅拌桩内,构成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均竖直布置,型钢水泥土搅拌桩顶端和水泥土搅拌桩顶端铺设砂石褥垫层,砂石褥垫层顶端设置若干建筑基础。
[0005]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土搅拌桩全场区布置,且布置边界超出需要处理的场区边界。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正方形、梅花形或三角形的布置型式,桩间距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的长度与水泥土搅拌桩的长度相等。
[0008]进一步地,所述型钢采用焊接型钢或轧制型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型钢采用H型钢、工字钢、槽钢、钢轨桩或钢管桩。
[0010]进一步地,所述砂石褥垫层选用中砂、粗砂或级配砂石,且其厚度为200~300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还包括软弱层和桩端持力层,所述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均穿过该软弱层,并进入桩端持力层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软弱层为地基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时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土层,该土层至少包含素填土、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粉细砂、中粗砂和饱和黄土中的一种。
[0013]进一步地,所述桩端持力层为包含黏性土、中粗砂、碎石和岩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岩土层。
[001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当地基土软弱层较厚时,地基承载力较低,在其上加盖工业厂房时,需先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快捷。
[0016]2.对于场区内建筑基础等受力较高的区域,其地基承载力要求要高于其他区域,在此区域内采用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型钢的地基处理方式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施工简单快捷。
[0017]3.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和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分区处理共同作用,不仅满足了整个场区的使用要求,重点区域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这种分区差异化地基处理方式有效的降低了场区和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泥土搅拌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各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
水泥土搅拌桩、2

型钢、3

建筑基础、4

砂石褥垫层、5

软弱层、6

桩端持力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考图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泥土搅拌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该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具体包括:水泥土搅拌桩1、型钢2、建筑基础3、砂石褥垫层4、软弱层5、桩端持力层6。
[0025]型钢2内插于水泥土搅拌桩1内,构成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和水泥土搅拌桩1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竖直布置于地基中,型钢水泥土搅拌桩顶端和水泥土搅拌桩1顶端铺设砂石褥垫层4,砂石褥垫层4顶端设置若干建筑基础3;所述型钢水泥土搅拌桩顶端和水泥土搅拌桩1均穿过软弱层5,并进入桩端持力层6一定深度。
[0026]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布置于建筑基础3等受力较大的区域,并应超出建筑基础3外一定的范围,水泥搅拌桩1布置于受力较小的区域。
[0027]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应全场区布置,且布置边界应超出需要处理的场区边界一定范围。
[0028]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可采用正方形、梅花形、三角形等布置型式,桩间距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
[0029]所述型钢2可采用焊接型钢或轧制型钢,具体可选用H型钢、工字钢、槽钢、钢轨桩、钢管桩等。
[0030]所述砂石褥垫层4可选用中砂、粗砂或配砂石等,且其厚度为200~300mm。
[0031]所述软弱层5为地基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土层,该土层为至少包含素填土、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中的一种的土层。
[0032]所述桩端持力层6为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较高,能承受较大荷载的土层,具体为包含黏性土(硬塑)、中粗砂(密实)、碎石、岩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岩土层。
[0033]本技术所公开的上述适用于深厚填土的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实施步骤如下:
[0034]S1:场地整平,测量放线,根据前期试验和设计要求确定水泥土搅拌桩1的水泥掺量、桩径及桩间距,在水泥土搅拌桩1布置范围内施工水泥土搅拌桩1,水泥土搅拌桩1穿过软弱层5,并进入桩端持力层6一定深度;
[0035]S2:在建筑基础3等受力较大区域内的水泥土搅拌桩内加设型钢2,型钢2的长度与水泥土搅拌桩1的长度相等;
[0036]S3:经检测水泥土搅拌桩1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水泥土搅拌桩1顶施工砂石褥垫层4。
[0037]S4:在砂石褥垫层4上施工建筑基础3及上部工业厂房。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9]1.当地基土软弱层较厚时,地基承载力较低,在其上加盖工业厂房时,需先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快捷。
[0040]2.对于场区内建筑基础等受力较高的区域,其地基承载力要求要高于其他区域,在此区域内采用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型钢的地基处理方式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施工简单快捷。
[0041]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桩(1)、型钢(2)、建筑基础(3)和砂石褥垫层(4);型钢(2)内插于水泥土搅拌桩(1)内,构成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和水泥土搅拌桩(1)均竖直布置,型钢水泥土搅拌桩顶端和水泥土搅拌桩(1)顶端铺设砂石褥垫层(4),砂石褥垫层(4)顶端设置若干建筑基础(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全场区布置,且布置范围超出需要处理的场区边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采用正方形、梅花形或三角形的布置型式,桩间距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优康果梅洋程莹王晓毅王发玲赵昀程先涛郭运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