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12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6
一种锚固结构,涉及岩土工程支护技术领域。该锚固结构包括底盘以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一环形固定网、第二环形固定网和锚杆,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外壁和底盘的底面分别用于与锚孔壁岩体接触,底盘的顶面、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囊体,底盘的顶面、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锚杆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砂浆锚固体。该锚固结构能够起到锚固效果,从而防止断层滑移,进而提高断层稳定性。提高断层稳定性。提高断层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支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有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其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不断运动,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000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大型桥梁、隧道、铁道、大型厂房等,如果穿过或坐落在断层上,必须考虑相应的岩土工程支护措施。
[0004]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注浆加固方法实施处治,但受限于断层规模、胶结充填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强烈的各向异性和复杂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安全施工的情况比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固结构,能够起到锚固效果,从而防止断层滑移,进而提高断层稳定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锚固结构,包括底盘以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第一环形固定网、第二环形固定网和锚杆,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外壁和所述底盘的底面分别用于与锚孔壁岩体接触,所述底盘的顶面、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囊体,所述底盘的顶面、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所述锚杆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砂浆锚固体。该锚固结构能够起到锚固效果,从而防止断层滑移,进而提高断层稳定性。
[0008]可选地,所述囊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非牛顿流体或气体通过并进入所述囊体内部,所述囊体上还设置有封口件,所述封口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囊体密闭。
[0009]可选地,所述囊体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或扇形,所述囊体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时,所述囊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囊体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0010]可选地,还包括环形卡扣,所述环形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底盘的顶面和所述环形卡扣的底面共同配合夹持固定所述囊体。
[0011]可选地,所述底盘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安装孔,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筋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锚杆朝向所述底盘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分别螺纹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筋均包括多个,且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
述第一固定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筋均包括多个,且所述第二连接筋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呈一一对应设置。
[0013]可选地,沿所述锚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与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之间设置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锚杆的延伸方向呈放射状排布的多个加强筋。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呈同心且间隔设置,所述锚杆位于所述底盘的中心。
[0015]可选地,还包括锚具和固定螺栓,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背离所述底盘的一侧,所述锚具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锚杆背离所述底盘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锚具固定连接。
[0016]可选地,还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和锚杆上。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该锚固结构包括底盘以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一环形固定网、第二环形固定网和锚杆,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外壁和底盘的底面分别用于与锚孔壁岩体接触,底盘的顶面、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囊体,底盘的顶面、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锚杆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砂浆锚固体。第一环形固定网和第二环形固定网位于锚孔壁岩体与砂浆锚固体之间,且分别与锚孔壁岩体和砂浆锚固体紧密接触,能够有效提高界面摩擦力,从而有效提高锚杆的抗拔力,进而有效提高该锚固结构的锚固效果。底盘、锚杆和砂浆锚固体共同形成压力型锚杆,相较于普通的拉力型锚杆,能够大幅度提高锚杆的抗拔力,从而有效提高该锚固结构的锚固效果。囊体位于第一环形固定网与第二环形固定网之间,且位于砂浆锚固体的外侧,在受到外部荷载时,囊体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卸除一部分外部荷载,能够有效提高该锚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该锚固结构的锚固效果。在该锚固结构穿过断层区时,该锚固结构能够为阻止断层滑移提供摩阻力,断层区由于其自身特性,亦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使囊体与断层区共同形成双重保护,在满足岩体自身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断层的稳定性,有效控制岩体的沉降、位移变形,从而减少地震的发生。而且,在面对小地震时,该锚固结构能够增强岩体和断层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发生局部变形的可能性,防止因断层发生大幅度滑移而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结构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结构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结构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标:100

锚固结构;10

底盘;11

第一固定孔;12

第二固定孔;13

安装孔;20

第一环形固定网;21

第一连接筋;30

第二环形固定网;31

第二连接筋;40

锚杆;50

囊体;51

封口件;60

砂浆锚固体;70

环形卡扣;80

加强筋;90

锚具;91

固定螺栓;92

垫板;200

锚孔壁岩体;300

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以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第一环形固定网、第二环形固定网和锚杆,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外壁和所述底盘的底面分别用于与锚孔壁岩体接触,所述底盘的顶面、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囊体,所述底盘的顶面、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的内壁和所述锚杆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砂浆锚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非牛顿流体或气体通过并进入所述囊体内部,所述囊体上还设置有封口件,所述封口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囊体密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或扇形,所述囊体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时,所述囊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囊体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卡扣,所述环形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底盘的顶面和所述环形卡扣的底面共同配合夹持固定所述囊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安装孔,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网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网朝向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庆张罗送崔国建胡明明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