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589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型钢,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所述型钢包括一体成型的腹板、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所述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预留件,所述第一管预留件与所述腹板和第一翼缘均固定连接;所述腹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预留件,所述第二管预留件与所述腹板和第二翼缘均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空隙不密实的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地表水通过型钢拔除空隙渗入地下结构部分,从而减小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宽度。从而减小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宽度。从而减小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施工过程包括开沟挖槽、三轴搅拌机钻孔、下放工字钢、拔出工字钢,空隙灌浆等工序。由于目前型钢水泥土搅拌墙H型钢钢规格为H700*300*13*24(20);H500*300*11*18(15)拔除后理论形成空隙面积在H500的型钢面积在141.2

159.2cm2;最大间隙小于20mm,H700型钢拔除后面积在207.5

231.5cm2对应最小间隙圆直径应小于25mm,工型钢拔出后水泥浆液依靠自重灌入填充,导致原有空隙注浆后的密实度不够,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帷幕隔水的作用。
[000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型钢拔出空隙注浆密实度不够的缺陷,提供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设备实现,所述施工设备:包括型钢,所述型钢为工字钢;
[0006]所述型钢包括一体成型的腹板、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
[0007]所述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预留件,所述第一管预留件与所述腹板和第一翼缘均固定连接;
[0008]所述腹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预留件,所述第二管预留件与所述腹板和第二翼缘均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一管预留件和第二管预留件结构相同。
[0010]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一管预留件为角钢,所述角钢分别与所述第一翼缘和腹板固定连接;
[0011]所述角钢底部设置有封堵钢板,所述封堵钢板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与所述角钢和型钢分别满焊连接。
[0012]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一管预留件为圆钢,所述圆钢与所述型钢固定连接;
[0013]所述圆钢为圆柱体结构。
[0014]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施工设备还包括劈裂注浆管;
[0015]所述劈裂注浆管管身部分位置开设有若干注浆孔;
[0016]所述注浆孔和劈裂注浆管的一端均采用塑料胶带密封。
[0017]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初始注浆孔位置距离所述劈裂注浆管顶部6米,所述注浆孔从下到上孔径逐渐减小。
[0018]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若干个注浆孔梅花型布置。
[0019]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将上述的型钢下放到沟槽的三轴搅拌桩内,在沟槽中填充水泥土;
[0021]S2、利用起重设备将型钢拔出,在沟槽内形成第一管预留孔和第二管预留孔;
[0022]S3、将钢管和劈裂注浆管分别插入第一管预留孔和第二管预留孔;通过PVC管加注纯水泥浆,边注浆边拔出PVC管;注浆完成后凝固6

10小时;
[0023]S4、通过劈裂注浆管分层注浆;当压力稳定在2.0MPa后终止注浆,拔出劈裂注浆管。
[0024]S5、将型钢拔出后形成的空隙利用灌浆设备填筑密实。
[0025]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步骤3中,通过PVC管加注纯水泥浆的注浆压力为0.6

1.0MPa,水灰比为1:0.5,所述PVC管的孔径为25mm。
[0026]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步骤4中,注浆压力为0.6

2.0MPa,劈裂注浆管底部出浆口的塑料胶带首先被浆液冲开,然后由下至上的注浆孔的塑料胶带依次被浆液冲开,实现分层注浆。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1)本专利技术对型钢本体的机构进行改进,在型钢本体上设置第一管预留件和第二管预留件,当型钢拔出后,在沟槽内形成第一管预留孔和第二管预留孔,便于两个注浆管插入空隙,采用分时段注浆,可使劈裂注浆管的浆液在初凝水泥浆产生劈裂,并沿着裂缝扩散,提升了空隙填充的密实度。
[0029](2)本专利技术的劈裂注浆管采用从下往上注浆孔逐渐减小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在二次高压灌浆时实现分层灌浆,有效避免地表水通过型钢拔除空隙渗入地下结构。
[0030](3)本专利技术增强地基的防水效果,从而可以减小地基的处理宽度,进一步减小基坑工程的开挖面积,减小土方开挖量,节约工期,且施工操作简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31]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32]图1:型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图1中A部放大图;
[0034]图3:型钢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5]图4:图3中B部放大图;
[0036]图5:劈裂注浆管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下放型钢结构示意图;
[0038]图7:注浆管下放位置示意图;
[0039]图中:1

型钢,11

腹板,12

第一翼缘,13

第二翼缘,2

角钢,3

封堵钢板,4

圆钢,5

劈裂注浆管,6

注浆孔,7

三轴搅拌桩,8

第一管预留孔,9

第二管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
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通过以下设备实现:包括型钢1,所述型钢1为工字钢;所述型钢1包括一体成型的腹板11、第一翼缘12和第二翼缘13;
[0043]所述腹板11的两侧均设置有角钢2,所述角钢2与所述第一翼缘12和腹板11固定连接或与第二翼缘13和腹板11固定连接;所述角钢2底部设置有封堵钢板3,所述封堵钢板3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与所述角钢2和型钢分别满焊连接。
[0044]如图5所示,所述施工设备还包括劈裂注浆管5;所述劈裂注浆管5管身部分位置开设有若干注浆孔6;所述注浆孔6和劈裂注浆管5的一端均采用塑料胶带密封。所述初始注浆孔6位置距离所述劈裂注浆管5顶部6米,所述注浆孔6从下到上孔径逐渐减小,所述若干个注浆孔6梅花型布置。
[0045]在上述中,型钢可采用H488*300*11*18型钢或H700*300*13*24型钢,角钢选用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型钢(1)下放到沟槽的三轴搅拌桩(7)内,在沟槽中填充水泥土;S2、利用起重设备将型钢(1)拔出,在沟槽内形成第一管预留孔(8)和第二管预留孔(9);S3、将钢管和劈裂注浆管(5)分别插入第一管预留孔(8)和第二管预留孔(9);通过PVC管加注纯水泥浆,边注浆边拔出PVC管;注浆完成后凝固6

10小时;S4、通过劈裂注浆管(5)分层注浆;当压力稳定在2.0MPa后终止注浆,拔出劈裂注浆管(5)。S5、将型钢(1)拔出后形成的空隙利用灌浆设备填筑密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通过PVC管加注纯水泥浆的注浆压力为0.6

1.0MPa,水灰比为1:0.5,所述PVC管的孔径为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起始注浆压力为0.8

1.5MPa,终止注浆压力为2.0MPa,劈裂注浆管(5)底部出浆口的塑料胶带首先被浆液冲开,然后由下至上的注浆孔(6)的塑料胶带依次被浆液冲开,实现分层注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建大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1)为工字钢;所述型钢(1)包括一体成型的腹板(11)、第一翼缘(12)和第二翼缘(13);所述腹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预留件,所述第一管预留件与所述腹板(11)和第一翼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峰李付娇赵伟张龙刘敏张江华高路皓张浩郭东欣徐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