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84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复合膜,包含:一光学叠层;以及一有机材料层,位于该光学叠层上,其中该有机材料层是透明的且具有回弹性(resilience);其中,该有机材料层可回弹之高度不大于100μm。度不大于100μm。度不大于10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复合膜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光学复合膜,特别是一种可以改善贴合后表面状况的光学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之中,许多产品都会使用到光学薄膜。例如,因应各种需求,AR或VR等头戴式装置的镜片就会贴上相关功能的光学薄膜。请参考图1,图1系绘示先前技术之贴膜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贴膜装置1000具有上仿形压头10、镜座20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材50。上仿形压头10、PET基材50可藉由移动机构(图未显示)而向下移动,且上仿形压头10有一形状与镜座20中央突出部对应的凹槽。要进行贴膜时,会将光学薄膜40贴附于聚烯烃薄膜60上,然后聚烯烃薄膜60置于PET基材50上。要进行贴膜时,镜片30会放置于镜座20中央突出部,而光学薄膜40则会从PET基材50未连续部份露出并对准欲贴膜之镜片30。贴合顺序为光学薄膜40会先接触到镜片30的表面,然后贴膜装置1000之腔体抽真空,到达真空后上仿形压头10下压,而将光学薄膜40贴合到镜片30的表面。
[0003]接着,请参考图2,图2系绘示先前技术之光学复合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1之光学薄膜40事实是一多层膜结构,由上而下包含一保护膜40a、一反射式偏光膜40b、一第一光学胶40c、一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40d以及一第二光学胶40e。如前所述,经过图1之贴膜装置1000压合之后,光学薄膜40的表面会产生一些缺陷。以下,以图3来进行说明。
[0004]如图3所示,光学薄膜40的表面并不平整,会有像缺口402等的缺陷。也就是说,光学薄膜4产生微观的起伏,即粗糙的现象。另外,贴合后光学薄膜40的表面轮廓也会发生与预设的轮廓有差异的情况。诸如此类的缺陷都会影响光学薄膜40的光学性能。
[0005]因此,如何解决光学薄膜贴合后表面缺陷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复合膜,包含:一光学叠层;以及一有机材料层,位于所述光学叠层上,其中所述有机材料层是透明的且具有回弹性(resilience);其中,所述有机材料层可回弹之高度不大于100μm。
[0007]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材料层系由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低聚物、或二氧化锆(ZrO2)系列杂化单体所合成之聚合物构成。
[0008]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材料层系由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OPPEA)单体、苯氧苄丙烯酸酯(PBA)单体、或联苯甲醇丙烯酸酯(BPMA)单体所合成之聚合物构成。
[0009]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材料层之折射率系介于1~2之间。
[0010]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ZrO2系列杂化单体内ZrO2粒子的粒径系介于30~40nm之间。
[0011]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材料层在干燥成型前为一胶体,黏度系介于500~7000cps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胶体内ZrO2粒子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系介于50~60%之间。
[0013]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胶体内水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不大于0.2%。
[0014]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光学叠层由上而下包含一反射式偏光膜、一第一光学胶、一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以及一第二光学胶。
[0015]根据本技术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光学复合膜更包含一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位于所述有机材料层上。
附图说明
[0016]为让本技术的上述与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浅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说明如下:
[0017]图1为绘示先前技术的贴膜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为绘示先前技术的光学复合膜的示意图。
[0019]图3为绘示先前技术的光学复合膜贴合后表面缺陷的示意图。
[0020]图4为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复合膜的示意图。
[0021]图5为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复合膜贴合后表面状况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上仿形压头
[0024]20~镜座
[0025]30~镜片
[0026]40~光学薄膜
[0027]40a~保护膜
[0028]40b~反射式偏光膜
[0029]40c~第一光学胶
[0030]40d~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
[0031]40e~第二光学胶
[0032]50~PET基材
[0033]60~聚烯烃薄膜
[0034]130~镜片
[0035]140~光学复合膜
[0036]140a~保护膜
[0037]140b~反射式偏光膜
[0038]140c~第一光学胶
[0039]140d~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
[0040]140e~第二光学胶
[0041]140f~有机材料层
[0042]402~缺口
[0043]1000~贴膜装置
[0044]1400~光学叠层
[0045]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组件并未依实际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技术相关的具体特征与组件。此外,在不同图式间,以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符号指称相似的组件及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技术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以建置所提供之目标物的不同特征。以下叙述之成分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示例是为了简化本公开,目的不在于构成限制;组件的尺寸和形状亦不被技术之范围或数值所限制,但可以取决于组件之制程条件或所需的特性。例如,利用剖面图描述本技术的技术特征,这些剖面图是理想化的实施例示意图。因而,由于制造工艺和/公差而导致图示之形状不同是可以预见的,不应为此而限定。
[0047]再者,空间相对性用语,例如「下方」、「在

之下」、「低于」、「在

之上」以及「高于」等,是为了易于描述图式中所绘示的元素或特征之间的关系;此外,空间相对用语除了图示中所描绘的方向,还包含组件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向。
[0048]为了改善光学薄膜贴膜后产生表面粗糙的现象,以及表面轮廓与预设的轮廓有差异的问题,本技术之实施例在光学薄膜中加入一层透明的且具有回弹性(resilience)的有机材料层。
[0049]请参考图4,图4系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之光学复合膜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光学复合膜140包含一光学叠层1400、一有机材料层140f以及一保护层140a。有机材料层140f位于光学叠层1400上,且有机材料层140f是透明的且具有回弹性(resilience)。在此实施例中,乃是将一胶体涂布在光学叠层1400上,经过干燥程序而形成有机材料层140f。
[0050]在此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含:光学叠层;以及有机材料层,位于所述光学叠层上,其中所述有机材料层是透明的且具有回弹性;其中,所述有机材料层可回弹的高度不大于100μ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中所述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介于1~2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毓弼刘忠武王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