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筒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80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筒仓结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可逆输送装置、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和开闭门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装卸塔和第一升降导柱;装卸塔设有升降通道,升降通道侧壁设有若干过料窗口,及竖向的巷道;第一升降导柱设在升降通道内;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导柱;可逆输送装置包括与第一升降导柱升降配合的头部滚筒,与第二升降导柱升降配合的弯折点滚筒,及绕设在头部滚筒、弯折点滚筒上的输送带,巷道让位输送带的升降移动;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分别设在头部滚筒的上下方,并与头部滚筒同步升降;开闭门机构与过料窗口相对设置,用于开闭过料窗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降低输送机构的无用功耗,提高筒仓物料势能转化效率。化效率。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筒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储能
,特别是指一种新型筒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储料筒仓的进出料机构,其进料点与出料点的高程上是固定不变的,也即:进料点设置在筒仓最高处,进料输送机构需将物料提升运送至该点后抛入筒仓;而出料点设置在筒仓最低处,物料依靠自重由筒仓下泄至下方的出料输送机构上。
[0003]现有储料筒仓的进出料机构存在势能浪费问题:当筒仓料位较低时,物料仍然需要被运输至筒仓最高处后抛入筒仓,筒仓料面与抛料点的高度势能差对应的进料输送机构的驱动功率相当于无效功率;而出料时,无论筒仓高度如何,作用在出料输送机构上的物料势能都只能从筒仓底部开始计算,筒仓内物料存储时的静态势能也无法发挥作用,实际拉低了整个物料储能系统的整体转化率。另外,高落差抛料对筒仓内环境造成粉尘及结构冲击影响;高负载状态下的出料对出料设备及接料设备提出更高的功率需求,最终也会降低储能系统的整体转化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筒仓结构,降低输送机构的无用功耗,提高筒仓物料势能转化效率。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筒仓结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可逆输送装置、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和开闭门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装卸塔和第一升降导柱;所述装卸塔具有竖向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层、每层若干个的过料窗口,以及竖向设置的巷道;所述第一升降导柱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导柱;所述可逆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升降配合的头部滚筒,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升降配合的弯折点滚筒,以及绕设在所述头部滚筒、弯折点滚筒上的输送带,所述巷道让位所述输送带的升降移动;所述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分别设置在所述头部滚筒的上下方,并与所述头部滚筒同步升降;所述开闭门机构与所述过料窗口相对设置,用于活动开闭所述过料窗口。
[0006]所述筒仓结构还包括升降机架;所述升降机架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升降配合,所述头部滚筒、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均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架上。
[0007]所述升降机架上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滑接配合。
[0008]所述筒仓结构还包括头部漏斗和分支料管;所述头部漏斗设置在所述可逆输送装置的端部位置,其下端与所述分支料管连接,所述分支料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下卸料斗的上端。
[0009]所述升降机架上设置有步进驱动电机,所述步进驱动电机上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一升降导柱上设置有供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
[0010]所述装卸塔包括两个截面为半圆环形的塔体,以及连接在两个塔体一侧端部的弧形挡墙,两个塔体的另一侧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形成所述巷道。
[0011]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均配置对应重量的配重。
[0012]所述上装料斗的上端衔接至所述装卸塔的侧壁,并对应各过料窗口设置有若干进料口;所述下卸料斗的下端衔接至所述装卸塔的侧壁,并对应各过料窗口设置有若干出料口。
[0013]所述开闭门机构包括门扇、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驱动装置;所述门扇与所述过料窗口一一对应,其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开闭。
[0014]所述筒仓结构利用物料堆积时的死料堆形成自然围护结构,且不设置围墙结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设置在可逆输送装置的头部与弯折点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进行配合,保证输送带与水平面倾角满足输送特定物料的最大倾角要求。当通过可逆输送装置正转向筒仓送料时,控制落料点与筒仓料堆最高处距离为最小值,降低输送带的头尾高差,可减少功率输出;当通过筒仓通过可逆输送装置逆转对外供料时,控制落料点与皮带受料斗距离为最小值,提高可逆输送装置的头尾轮高差,可增加功率输出,且充分利用料流自重下降速度与输送机带速匹配,减少功率损失。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及其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装卸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
‑‑‑‑
第一升降机构;
ꢀꢀꢀꢀꢀꢀ
11
‑‑‑
装卸塔;
ꢀꢀꢀꢀꢀꢀꢀꢀꢀꢀꢀ
11a
‑‑
塔体;11b
‑‑
挡墙;
ꢀꢀꢀꢀꢀꢀꢀꢀꢀꢀꢀꢀꢀꢀ
110
‑‑
升降通道;
ꢀꢀꢀꢀꢀꢀꢀꢀꢀꢀ
111
‑‑
过料窗口;112
‑‑
巷道;
ꢀꢀꢀꢀꢀꢀꢀꢀꢀꢀꢀꢀꢀꢀ
12
‑‑‑
第一升降导柱;
ꢀꢀꢀꢀꢀꢀ
13
‑‑‑
配重;2
‑‑‑‑
第二升降机构;
ꢀꢀꢀꢀꢀꢀ
21
‑‑‑
第二升降导柱;
ꢀꢀꢀꢀꢀꢀ
22
‑‑‑
配重3
‑‑‑‑
可逆输送装置;
ꢀꢀꢀꢀꢀꢀ
31
‑‑‑
头部滚筒;
ꢀꢀꢀꢀꢀꢀꢀꢀꢀꢀ
32
‑‑‑
弯折点滚筒;33
‑‑‑
输送带;
ꢀꢀꢀꢀꢀꢀꢀꢀꢀꢀꢀꢀ4‑‑‑‑
上装料斗;
ꢀꢀꢀꢀꢀꢀ
41
‑‑‑
进料口;5
‑‑‑‑
下卸料斗;
ꢀꢀꢀꢀꢀꢀꢀꢀꢀꢀ
51
‑‑‑
出料口;
ꢀꢀꢀꢀꢀꢀꢀꢀꢀꢀꢀꢀ6‑‑‑‑
开闭门机构;61
‑‑‑
门扇;
ꢀꢀꢀꢀꢀꢀꢀꢀꢀꢀꢀꢀꢀ
62
‑‑‑
第一轨道;
ꢀꢀꢀ
63
‑‑‑
第二轨道;64
‑‑‑
驱动装置;
ꢀꢀꢀꢀꢀꢀꢀꢀꢀꢀ
641
‑‑
推拉柱;
ꢀꢀꢀꢀꢀꢀꢀꢀꢀꢀꢀ
65
‑‑‑
拉杆;66
‑‑‑
驱动杆;
ꢀꢀꢀꢀꢀꢀꢀꢀꢀꢀ
661
‑‑
通孔;
ꢀꢀꢀꢀꢀꢀꢀꢀꢀꢀꢀꢀꢀꢀ
662
‑‑
侧向开口;67
‑‑‑
定位导向块;
ꢀꢀꢀꢀꢀꢀꢀꢀ
68
‑‑‑
开门限位挡块;
ꢀꢀꢀꢀꢀ
69
‑‑‑
闭门限位挡块;610
‑‑
重型滑车;
ꢀꢀꢀꢀꢀꢀꢀꢀꢀꢀ7‑‑‑‑
升降机架;
ꢀꢀꢀꢀꢀꢀꢀꢀꢀꢀ
71
‑‑‑
导向轮组;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筒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可逆输送装置、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和开闭门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装卸塔和第一升降导柱;所述装卸塔具有竖向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层、每层若干个的过料窗口,以及竖向设置的巷道;所述第一升降导柱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导柱;所述可逆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升降配合的头部滚筒,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升降配合的弯折点滚筒,以及绕设在所述头部滚筒、弯折点滚筒上的输送带,所述巷道让位所述输送带的升降移动;所述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分别设置在所述头部滚筒的上下方,并与所述头部滚筒同步升降;所述开闭门机构与所述过料窗口相对设置,用于活动开闭所述过料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筒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架;所述升降机架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升降配合,所述头部滚筒、上装料斗、下卸料斗均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筒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架上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滑接配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筒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部漏斗和分支料管;所述头部漏斗设置在所述可逆输送装置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德林山明胡金德
申请(专利权)人:珀挺机械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