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40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9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装载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开设有载料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一内槽和第一外底,第一内槽凹于第一表面,第一外底凸于第二表面;第二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二内槽和第二外底,第二内槽凹于第一表面,第二外底凸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内槽用于支撑另一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第二外底,第二内槽用于支撑另一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第一外底,载料部与另一装载装置的载料部间隔预设间距。本申请的装载装置具有较多的承载结构,可在上下层旋转迭放时提供承载力,迭放后不会压伤装载其中的产品,且堆栈后结构稳定,不会造成底层装载装置的坍塌。装置的坍塌。装置的坍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装载
,特别涉及一种装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件在加工完成后,通常需要装载装置(例如托盘)装载并堆栈在一起,以备存储或转载至下一工序使用。现有的装载装置在装载工件后直接叠放在另一装载装置上,其中装载装置的底部直接承载在另一装载装置的顶部,然而,由于装载装置的支撑结构堆栈后不稳定,容易造成底层装载装置坍塌,从而使得工件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状况,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装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载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载料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
[0005]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一内槽和第一外底,所述第一内槽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
[0006]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二内槽和第二外底,所述第二内槽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
[0007]其中所述第一内槽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二外底,所述第二内槽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一外底,所述载料部与另一所述装载装置的所述载料部间隔预设间距。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槽包括至少一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内槽包括至少一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二外底,所述第二台阶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一外底。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包括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的所述第二外底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台阶包括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外底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同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相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进一步开设有第三承载部和第四承载部;
[0011]所述第三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三内槽和第三外底,所述第三内槽凹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三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
[0012]所述第四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四内槽和第四外底,所述第四内槽凹于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四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
[0013]所述第三内槽包括至少一第三台阶,所述第四内槽包括至少一第四台阶,所述第三台阶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四外底,所述第四台阶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三外底,
[0014]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分别同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三台阶和所述第四台阶分别同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三台阶分别同所述
第一表面的距离不同。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周侧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自所述主体的周侧朝所述第一表面折弯,且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开口。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为U形结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包括环绕所述主体设置的竖板和连接板,所述竖板与所述主体的侧面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主体的侧面和所述竖板。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外底、第二外底在同一平面内。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凸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定位外底,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收容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定位外底。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侧面具有朝所述装载装置的中心凹陷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一凹于所述侧面的第二定位外底,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收容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二定位外底。
[0021]本申请的装载装置可通过第一内槽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第二外底,通过第二内槽支撑另一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第一外底,载料部与另一装载装置的载料部间隔预设间距。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装载装置具有更稳定的承载结构,可在上下层旋转迭放时提供承载力,迭放后不会压伤装载其中的产品,且堆栈后结构稳定,不会造成底层装载装置的坍塌。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装载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装载装置两两迭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装载装置
ꢀꢀꢀꢀꢀꢀꢀꢀꢀꢀꢀꢀꢀꢀꢀꢀꢀꢀꢀꢀꢀꢀꢀꢀ
100
[0027]主体
ꢀꢀꢀꢀꢀꢀꢀꢀꢀꢀꢀꢀꢀꢀꢀꢀꢀꢀꢀꢀꢀꢀꢀꢀꢀꢀꢀꢀ
10
[0028]第一表面
ꢀꢀꢀꢀꢀꢀꢀꢀꢀꢀꢀꢀꢀꢀꢀꢀꢀꢀꢀꢀꢀꢀꢀꢀ
12
[0029]载料部
ꢀꢀꢀꢀꢀꢀꢀꢀꢀꢀꢀꢀꢀꢀꢀꢀꢀꢀꢀꢀꢀꢀꢀꢀꢀꢀ
121
[0030]第一承载部
ꢀꢀꢀꢀꢀꢀꢀꢀꢀꢀꢀꢀꢀꢀꢀꢀꢀꢀꢀꢀꢀꢀ
122
[0031]第一内槽
ꢀꢀꢀꢀꢀꢀꢀꢀꢀꢀꢀꢀꢀꢀꢀꢀꢀꢀꢀꢀꢀꢀꢀꢀ
1222
[0032]第一外底
ꢀꢀꢀꢀꢀꢀꢀꢀꢀꢀꢀꢀꢀꢀꢀꢀꢀꢀꢀꢀꢀꢀꢀꢀ
1224
[0033]第一台阶
ꢀꢀꢀꢀꢀꢀꢀꢀꢀꢀꢀꢀꢀꢀꢀꢀꢀꢀꢀꢀꢀꢀꢀꢀ
1226
[0034]第一支撑面
ꢀꢀꢀꢀꢀꢀꢀꢀꢀꢀꢀꢀꢀꢀꢀꢀꢀꢀꢀꢀꢀꢀ
1228
[0035]第二承载部
ꢀꢀꢀꢀꢀꢀꢀꢀꢀꢀꢀꢀꢀꢀꢀꢀꢀꢀꢀꢀꢀꢀ
123
[0036]第二内槽
ꢀꢀꢀꢀꢀꢀꢀꢀꢀꢀꢀꢀꢀꢀꢀꢀꢀꢀꢀꢀꢀꢀꢀꢀ
1232
[0037]第二外底
ꢀꢀꢀꢀꢀꢀꢀꢀꢀꢀꢀꢀꢀꢀꢀꢀꢀꢀꢀꢀꢀꢀꢀꢀ
1234
[0038]第二台阶
ꢀꢀꢀꢀꢀꢀꢀꢀꢀꢀꢀꢀꢀꢀꢀꢀꢀꢀꢀꢀꢀꢀꢀꢀ
1236
[0039]第二支撑面
ꢀꢀꢀꢀꢀꢀꢀꢀꢀꢀꢀꢀꢀꢀꢀꢀꢀꢀꢀꢀꢀꢀ
1238
[0040]第三承载部
ꢀꢀꢀꢀꢀꢀꢀꢀꢀꢀꢀꢀꢀꢀꢀꢀꢀꢀꢀꢀꢀꢀ
124
[0041]第三内槽
ꢀꢀꢀꢀꢀꢀꢀꢀꢀꢀꢀꢀꢀꢀꢀꢀꢀꢀꢀꢀꢀꢀꢀꢀ
1242
[0042]第三外底
ꢀꢀꢀꢀꢀꢀꢀꢀꢀꢀꢀꢀꢀꢀꢀꢀꢀꢀꢀꢀꢀꢀꢀꢀ
1244
[0043]第三台阶
ꢀꢀꢀꢀꢀꢀꢀꢀꢀꢀꢀꢀꢀꢀꢀꢀꢀꢀꢀꢀꢀꢀꢀꢀ
1246
[0044]第四承载部
ꢀꢀꢀꢀꢀꢀꢀꢀꢀꢀꢀꢀꢀꢀꢀꢀꢀꢀꢀꢀꢀꢀ
125
[0045]第四内槽
ꢀꢀꢀꢀꢀꢀꢀꢀꢀꢀꢀꢀꢀꢀꢀꢀꢀꢀꢀꢀꢀꢀꢀꢀ
1252
[0046]第四外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载料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一内槽和第一外底,所述第一内槽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二内槽和第二外底,所述第二内槽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内槽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二外底,所述第二内槽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一外底,所述载料部与另一所述装载装置的所述载料部间隔预设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槽包括至少一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内槽包括至少一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二外底,所述第二台阶用于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旋转预设角度后的所述第一外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包括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的所述第二外底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台阶包括支撑另一所述装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外底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同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进一步开设有第三承载部和第四承载部;所述第三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三内槽和第三外底,所述第三内槽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承载部包括相对内外的第四内槽和第四外底,所述第四内槽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四外底凸于所述第二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腾飞周玉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