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23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属于榨油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支架,其用于架设榨套;螺旋轴,其能够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榨套内、并与所述榨套内壁形成榨油腔,所述螺旋轴内具有排油腔;活塞,其有能够位移地置于所述排油腔内,所述活塞设置有负压机构,以便所述活塞与所述螺旋轴的封闭端选择性地形成封闭的或敞开的吸油室,所述螺旋轴通过出油孔与所述吸油室连通,从而使所述榨油腔油脂被吸入所述吸油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排油速度快,产油效率高的有益效果。产油效率高的有益效果。产油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苏籽榨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榨油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苏籽榨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苏籽油全称紫苏籽油,紫苏籽油是一种高不饱和度的天然油脂,所含主要成份为α

亚麻酸,含量高达50%

70%,充分保留紫苏籽的营养精华,紫苏籽油的食用、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以传统的物理压榨方法精制而成;
[0003]目前,传统的螺旋式榨油机,主要包括支架、榨套、螺旋轴、驱动机构、进料斗、集油瓶、集渣盘等部件组成,其中,通过在螺旋轴的输送段的螺纹牙面上设置出油孔,能够有效防止大颗粒料渣进入出油中,有效减少出油中的残渣率,但是,在使用时发现,出油孔出油率相对较低,影响产油效率,而且,出油孔进油端进油口为了进一步防止料渣进入,进油口开度相对小于出油孔端,进一步影响了产油效率;
[0004]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榨油机出油孔出油率低,影响产油效率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苏籽榨油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包括:
[0008]支架,其用于架设榨套;
[0009]螺旋轴,其能够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榨套内、并与所述榨套内壁形成榨油腔,所述螺旋轴内具有排油腔;
[0010]活塞,其有能够位移地置于所述排油腔内,所述活塞设置有负压机构,以便所述活塞与所述螺旋轴的封闭端选择性地形成封闭的或敞开的吸油室,所述螺旋轴通过出油孔与所述吸油室连通,从而使所述榨油腔油脂被吸入所述吸油室。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装设有膨胀体;
[0012]所述膨胀体与所述排油腔侧壁紧密接触形成所述负压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呈圆盘体结构,其侧壁与所述排油腔侧壁相抵接触,其中,所述活塞开设有若干排油通道,用于排出所述吸油室的油脂,所述膨胀体受压膨胀后面积覆盖若干所述排油通道。
[0014]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包括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活动连接的压盘;
[0015]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压盘之间夹持有所述膨胀体。
[0016]进一步的,所述压盘具有布设在所述本体部一侧的第一盘体和布设在所述本体部另一侧的第二盘体;
[0017]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的内间距等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膨胀体展开之和。
[0018]进一步的,所述压盘固连有驱动杆;
[0019]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螺旋轴的密封端;
[0020]所述螺旋轴顶端布设有与所述支架固连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轴的密封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密封圈与所述驱动杆密封接触。
[0022]进一步的,所述膨胀体为气囊或弹性橡胶圈。
[0023]进一步的,所述排油腔为等径的圆柱形腔体,所述活塞沿所述圆柱形腔体轴线方向位移。
[002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布设有驱动机构;
[0025]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螺旋轴设置的齿盘齿轮传动;
[0026]所述螺旋轴上部装设有进料斗;
[0027]所述螺旋轴下部装设有集料机构。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榨油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螺旋轴的排油腔内装设有活塞,活塞设置有负压机构,通过负压机构使活塞与螺旋轴的封闭端选择性地形成封闭的或敞开的吸油室,当吸油室封闭,活塞位移,使吸油室容积增大,油脂通过出油孔被急速吸入吸油室内,提高出油率,从而提高了产油率。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图1的A位置局部剖视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活塞的本体部俯视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图4的B位置局部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支架10;榨套11;榨油腔111;电机12;驱动轴13;驱动器14;
[0038]螺旋轴20;排油腔21;吸油室211;出油孔22;齿盘23;进料斗24;集渣腔25;集油腔26;
[0039]活塞30;排油通道31;压盘32;第一盘体321;第二盘体322;驱动杆33;膨胀体34;抵接面35。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41]参见图1、2所示;
[0042]专利技术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包括:
[0043]支架10,其用于架设榨套11;
[0044]螺旋轴20,其能够转动地装设在榨套11内、并与榨套11内壁形成榨油腔111,螺旋轴20内具有排油腔21;
[0045]活塞30,其有能够位移地置于排油腔21内,活塞30设置有负压机构,以便活塞30与螺旋轴20的封闭端选择性地形成封闭的或敞开的吸油室211,螺旋轴20通过出油孔22与吸油室211连通,从而使榨油腔111油脂被吸入吸油室211。
[0046]具体的,该榨油装置设置的支架10固连有榨套11,榨套11内装设有螺旋轴20,螺旋轴20能够在榨套11内旋转挤压油料,螺旋轴20外壁与榨套11内壁之间形成榨油腔111,榨油腔111上段为输送段、下段为压榨段,螺旋轴20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中空套管,从而在螺旋轴20内形成排油腔21,且螺旋轴20位于输送段的螺纹牙面开设有出油孔22;
[0047]其中,排油腔21内安装有活塞30,优选的,排油腔21为等径的圆柱形腔体,活塞30沿圆柱形腔体轴线方向位移,活塞30设置有负压机构,通过负压机构在排油腔21内与螺旋轴20的封闭端形成封闭的吸油室211,当活塞30位移时,使吸油室211容积增大,油脂通过出油孔22被急速吸入吸油室211内,提高出油率,当吸油室211容积减小时,吸油室211敞开,释放油脂,将油脂排出,油脂从排油腔21进入集料机构的集油腔26内储存;
[0048]参见图2所示;
[0049]优选的,活塞30装设有膨胀体34;
[0050]膨胀体34与排油腔21侧壁紧密接触形成负压机构,具体的,通过负压机构跟随活塞30位移而关闭或打开吸油室211。优选的,膨胀体34为气囊或弹性橡胶圈。
[0051]参见图2所示,当活塞30向下位移,膨胀体34受挤压、并与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其用于架设榨套(11);螺旋轴(20),其能够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榨套(11)内、并与所述榨套(11)内壁形成榨油腔(111),所述螺旋轴(20)内具有排油腔(21);活塞(30),其有能够位移地置于所述排油腔(21)内,所述活塞(30)设置有负压机构,以便所述活塞(30)与所述螺旋轴(20)的封闭端选择性地形成封闭的或敞开的吸油室(211),所述螺旋轴(20)通过出油孔(22)与所述吸油室(211)连通,从而使所述榨油腔(111)油脂被吸入所述吸油室(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0)装设有膨胀体(34),所述膨胀体(34)与所述排油腔(21)侧壁紧密接触形成所述负压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0)呈圆盘体结构,其侧壁与所述排油腔(21)侧壁相抵接触,其中,所述活塞(30)开设有若干排油通道(31),用于排出所述吸油室(211)的油脂,所述膨胀体(34)受压膨胀后面积覆盖若干所述排油通道(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苏籽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0)包括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活动连接的压盘(32);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压盘(32)之间夹持有所述膨胀体(34)。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嘉美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