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闽应专利>正文

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95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主要是将灯座内用以卡接固定电源线的两导电端子下方,弯折成一内夹片,并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组合式灯座的卡座内。其中,内夹片的底端各开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与灯座壳体底部的线孔相通,电源线可自穿孔穿入而将其导电丝部分夹固于弯折的夹片上,形成良好的导电与固定效果,且在灯座壳体内一体形成有凸缘以防止该导电端子产生弹性变形。(*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座,特别涉及一种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该灯座特殊设计的导电端子可使穿入灯座内的电源线易于固定且具有较佳的导电效果,而灯座的外壳体内与导电端子搭配设计的造形,可防止因导电端子使用频率与期间过长所造成的弹性变形,影响灯泡与电源线的接触不良。图3所示为一般人熟悉的灯座结构的断面形状由两半面壳体〔3c〕组成灯座,其中两导电端子〔3a〕〔3b〕顶端各弯折成与灯泡正、负极相接,导电端子〔3a〕〔3b〕的底端则弯折成向外曲张的形状,当该两导电端子〔3a〕〔3b〕嵌固于壳体〔3c〕预设的卡槽内,下弯曲部与下壁室的平滑壁面间由于弯曲部所形成的形状以及材质本身的弹性,而可夹持由壳体〔3c〕底端伸入的电源线〔3d〕的导线〔3e〕部分,形成导电端子〔3a〕〔3b〕与电源线〔3d〕呈导通状态;但是这种设计因导电端子〔3a〕〔3b〕与导线〔3e〕的接触点为单点接触,若长期使用时,该接触点容易产生积碳,影响导电效果。且该习用设计,灯泡与导电端子接触部分,为单纯的依赖导电端子〔3a〕〔3b〕本身的弹性而接触,这种接触方式常在因使用一段时期后,导电端子〔3a〕〔3b〕因长期受压迫而产生弹性疲劳,而造成电源接触不良,严重影响导电性质;又在灯座壳体〔3c〕底部的线孔〔3f〕是直接于其上形成两通孔,但是这种设计如果因电源线〔3d〕上裸露的导线〔3e〕部分修剪过长时,在电源线〔3d〕插入壳体〔3c〕时,即容易使无外皮包覆的导体挤出露于壳体〔3c〕外侧,造成使用危险与不安全。综上所述,此类较以往先进的习用设计,在设计的完善性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缺陷,而此缺陷亦容易导致使用上不方便与不安全,因此,需要一种更优良,使用更安全的灯座,以改良习用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该灯座是藉由一特殊造形的导电端子嵌置于灯座槽内,导电端子的下弯部弯折成一内夹片,由灯座底部穿设入内的导线,因导电端子下弯部内外夹持,呈多点、多面接触,增加了导电效果,且因人字夹的端部设有弧形导引部,可使导线容易插入固定,作业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灯座壳体成形之初即在壳体内上室与下室适当位置设有凸缘,由凸缘使与灯泡或导线相接的导电端子仅作一定程度的弹性弯折,增长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确保导电性能。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在灯座底部一体设置两下伸的线孔座,使导线部分得以完全地伸入灯座内,而不露于灯座外。本技术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在导电端子的下弯部端子末端,其表面为凹面形,且在下弯部底端设有穿孔,导电线沿穿孔穿入后,极易顺其凹面造型被内夹片所夹持固定,保持导电线与导电端子多点、多面接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的平面剖视图与实施例。图3为习用灯座的平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的主体由两片半壳体〔1〕〔1′〕相互榫扣接合而成,壳体〔1〕内部形状区分为上室〔11〕与下室〔12〕,上室〔11〕主要为一供灯泡〔2〕〔如图2所示〕旋入的灯座,而下室〔12〕则主要为两导电端子〔13〕〔13′〕嵌置的卡槽,在壳体〔1〕〔1′〕的底部,为自主体下伸的两线孔座〔14〕,其内孔呈阶梯状,当导电端子〔13〕〔13′〕嵌入卡槽后,再使两壳体〔1〕〔1′〕相榫接。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导电端子〔13〕上端直立弯曲,以与灯泡〔2〕的外环电极接触,导电端子〔13′〕上端则为横向弯折,与灯泡〔2〕的底缘电极接触。导电端子〔13〕〔13′〕中段部分,则依壳体〔1〕分室中隔板的形状弯曲造形,两导电端子〔13〕〔13′〕下弯曲部,则略为弯折呈三角形状,导电端子〔13〕〔13′〕的末端〔131〕〔131′〕表面为凹面状,下弯部的底部另开具有一穿孔〔132〕〔132′〕,当导电端子〔13〕〔13′〕嵌置入壳体〔1〕卡槽时,由线孔座〔14〕穿入的电源线〔3〕的导电丝〔31〕部分可穿过穿孔〔132〕〔132′〕,且很容易的沿端子末端〔131〕〔131′〕的凹面穿夹于此内夹片,由于端子末端〔131〕〔131′〕倾斜卡掣导电丝〔31〕,形成一反逆角,可防止电线〔3〕因受拉扯而松脱,且导电丝〔31〕分别与穿孔〔132〕〔132′〕周缘、端子末端〔131〕〔131′〕及导电端子〔13〕〔13′〕一侧壁形成多点、多面接触,增加其导电面积,而使导电效果良好,防止因单点接触形成积碳所造成的导电不良。另外,壳体〔1〕上室〔11〕中,在嵌入导电端子〔13〕的上弯部弯折区内,设有一凸缘〔15〕,该凸缘〔15〕在灯泡〔1〕锁入后,使上弯部仅略呈弹性弯折,即使灯泡〔2〕的更换频率增加时,亦不易造成弹性疲劳。在导电端子〔13〕〔13′〕的下弯部,亦由壳体〔1〕形成左右两凸缘〔16〕,使端子末端〔131〕〔131′〕部份在串接导电丝〔31〕时,仅略作弹性弯折,同时可使下弯部保持适当的弹性,而夹持固定导电丝〔31〕。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灯座,内部结构得到改良,已达到使导电效率更高,电源线固定于灯座内的固定效果更佳以及确保使用安全,延长使用期限等功效。上述的具体技术描述是用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的,对于熟悉此类技术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上述说明,可能对该具体实施例作甚多变更及修改,但并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由权利要求书予以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该灯座包括两成对的壳体,壳体内部嵌置导接不同电极的两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两导电端子的下弯曲部底部设有一穿孔,两导电端子的下弯曲部略为弯折成三角形状,形成夹持导电丝的内夹片,端子末端表面呈凹面形,在壳体上室与灯泡外环电极相接的导电端子上弯部弯折区内,设有一凸缘,在两导电端子的下弯曲部内,亦各分设一凸缘,限制端子末端的弹性弯折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其特征在于,两壳体组合成的灯座底部两侧,一体下伸有两线孔座,电源线经由该线孔座穿入灯座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主要是将灯座内用以卡接固定电源线的两导电端子下方,弯折成一内夹片,并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组合式灯座的卡座内。其中,内夹片的底端各开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与灯座壳体底部的线孔相通,电源线可自穿孔穿入而将其导电丝部分夹固于弯折的夹片上,形成良好的导电与固定效果,且在灯座壳体内一体形成有凸缘以防止该导电端子产生弹性变形。文档编号H01R33/05GK2080716SQ9021622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林闽应 申请人:林闽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部结构改良的灯座,该灯座包括两成对的壳体,壳体内部嵌置导接不同电极的两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两导电端子的下弯曲部底部设有一穿孔,两导电端子的下弯曲部略为弯折成三角形状,形成夹持导电丝的内夹片,端子末端表面呈凹面形,在壳体上室与灯泡外环电极相接的导电端子上弯部弯折区内,设有一凸缘,在两导电端子的下弯曲部内,亦各分设一凸缘,限制端子末端的弹性弯折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闽应
申请(专利权)人:林闽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