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571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灯座结构,其包含一底座、一光源穿孔及至少一驱动器。所述底座具有一上半座体及一下半座体;所述光源穿孔形成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以供一灯具穿伸;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下半座体的一后表面上,藉此缩短所述驱动器与灯具之间的距离,而提高所述驱动器的电气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车用灯座结构;特别关于一种组装在车体上且具有散热功能的车用灯座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在中国台湾第M482521号技术专利案中,揭露了一种具有防水及散热功能的车灯,其包含一设置于车体(未绘示)上并具左右两个开孔112(图中仅显示其中之一)的外框体单元11、二对设置于所述外框体单元11内的结合单元12、二设置于所述外框体单元11内的防水套13、二设置于所述外框体单元11内并分别夹设固定对应防水套13的散热单元14,及二分别设置于对应散热单元14上且面向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的照明单元15。所述车灯藉由所述散热单元14能分别将对应发光件(未绘示)所产生的热传导至所述外框体单元11的灯具座111外部散热,且防水套13能紧密地卡合并密封对应的开孔112,以达到防止水气由所述开孔112渗入的功效。然而,由于所述照明单元15与控制所述照明单元15的驱动器(未绘示)为分离式的设计,在习知技术中,所述驱动器直接固定在所述灯具座111上或所述车体的其他位置上。由于所述车体的前车架设置有手把、剎车油管、仪表及剎车油缸等元件,其余的设置空间不足,假如所述驱动器固定于如图1所示的灯具座111上,不仅会造成所述灯具座111的整体体积增加而压缩所述设置空间,同时也增加所述车体的电源线、信号控制线及刹车线等线路配置的困难度;假如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其他位置上,将增加所述照明单元15及驱动器之间的距离,因而导致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照明单元15之间的配线长度过长而产生线路压降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车用灯座结构,以克服习用技术的具有防水及散热功能的车灯的缺点,例如:解决灯具座的整体体积增加、线路配置的困难度高及的线路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灯座结构,将驱动器设置在底座的下半座体的后表面上,藉此缩短所述驱动器与灯具之间的距离,而提高所述驱动器的电气稳定性。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灯座结构,用以安装在一车体上,所述车用灯座结构包含一底座、一光源穿孔及至少一驱动器;定义一中线穿过所述底座,并且将所述底座区分为一上半座体及一下半座体;所述光源穿孔形成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以供一灯具穿伸;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下半座体的一后表面上,且用以操控所述灯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用灯座结构还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置所述驱动器,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光源穿孔的一左下侧、一右下侧或一下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用灯座结构还具有至少一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及所述驱动器之间,用以将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凹槽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多个凸耳,形成在所述驱动器周缘;多个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凹槽周围且对应所述凸耳;及多个螺丝,锁合在相应的凸耳及固定孔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光源穿孔之间相隔有一距离,用以容置一光源穿孔防水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轮廓与所述驱动器的至少一侧的轮廓相匹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一底部贴合所述驱动器的一底面的一部分,使所述驱动器的底面的另一部分凸露于所述凹槽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一底部呈阶梯状,以形成一散热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用灯座结构还具有至少一垫片,用以垫附在所述凹槽的底部及所述驱动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的至少一导电线固定于所述光源穿孔防水套的周缘或所述底座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利用将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半座体的后表面上,所述凹槽可提供容纳所述驱动器的体积。另外,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光源穿孔的一侧,能够缩短与所述灯具之间的距离,藉此克服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灯具之间的线路压降问题,同时减少所述驱动器在所述底座的凸出范围,避免所述驱动器占用其他元件的设置空间,藉此增加所述车用灯座结构的空间配置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82521号的一种具有防水及散热功能的车灯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灯座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灯座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组合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灯座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灯座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图6A-A的剖视图;图8是图6A'-A'的剖视图;及图9是图6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2、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车用灯座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用以安装在一车体的前车架10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用灯座结构100包含一前壳体21、一后壳体22、一灯具3、一底座4、一光源穿孔5、一驱动器6、一凹槽7、一固定装置8及多个垫片9,本专利技术将于下文详细说明各元件的细部构造、组装关系及其运作原理。续参照图2、3所示,所述底座5组合在所述前壳体21以及所述后壳体22之间,并共同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前车架101上,为清楚显示上述各元件的细部构造,在图2中亦省略电源线、信号控制线及煞车线等线路的配置。续参照图3、4所示,所述光源穿孔5形成在所述底座4上,且用以供所述灯具3穿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具3由发光件(如发光二极体LED)、光源护盖及散热鳍片所组成,其中习知的细部结构亦不再详加说明。续参照图3、5所示,在所述底座4中,定义一中线A穿过所述底座4,并且将所述底座4区分为一上半座体41及一下半座体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线A与所述光源穿孔5的一中心B重迭。续参照图3、5所示,所述驱动器6设置在所述下半座体42的一后表面上,且用以操控所述灯具3开启成亮灯或关闭成暗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6与一行车电脑的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当所述驱动器6接收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讯号时,即产生一对应的启动电压,启动所述灯具4发出相对应的灯光变化。续参照图3、4所示,所述凹槽7用以容置所述驱动器6,且形成在所述下半座体42的后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7位于所述光源穿孔5的一左下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槽7也可设置为位于所述光源穿孔5的一右下侧或下侧等部位,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局限。另外,如图3或4所示,所述驱动器6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7的深度,而且所述凹槽7与所述光源穿孔5之间相隔有一距离,用以容置一光源穿孔防水套31(见图2),且所述驱动器6的至少一导电线(未绘示)固定于所述光源穿孔防水套31的周缘或所述底座4上。续如图3所示,所述凹槽7的上侧及右侧轮廓与所述驱动器6的上侧及右侧侧的轮廓相匹配。如图3、4所示,所述凹槽7的一底部71的一部分贴合所述驱动器6的一底面的一部分,使所述驱动器6的底面的另一部分凸露于所述凹槽7外,而且所述凹槽的71底部呈阶梯状,以形成一散热空间70,利用所述驱动器6的底面的另一部分凸露于所述凹槽7外及散热空间70的结构设置,藉此提供所述驱动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用灯座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灯座结构,用以安装在一车体上,所述车用灯座结构包括:一底座,定义一中线穿过所述底座,并且将所述底座区分为一上半座体及一下半座体;一光源穿孔,形成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以供一灯具穿伸;及至少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下半座体的一后表面上,且用以操控所述灯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灯座结构,用以安装在一车体上,所述车用灯座结构包括:一底座,定义一中线穿过所述底座,并且将所述底座区分为一上半座体及一下半座体;一光源穿孔,形成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以供一灯具穿伸;及至少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下半座体的一后表面上,且用以操控所述灯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灯座结构还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置所述驱动器,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光源穿孔的一左下侧、一右下侧或一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灯座结构还具有至少一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及所述驱动器之间,用以将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凹槽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多个凸耳,形成在所述驱动器周缘;多个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凹槽周围且对应所述凸耳;及多个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成苏扬杰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