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4882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冷系统,涉及汽车中冷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顶部安装有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涡轮增压器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冷器,中冷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气管,传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器,冷却器包括进气集斗,进气集斗侧面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有多个冷却格,冷却格另一侧通过管道共同连接有输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传气管上的冷却器,让高温的进气通过冷却格的阻挡,并利用贯穿在冷却格顶部散热鳍片对高温烟气进行再降温,从而能够实现对穿过中冷器的以降温的进气进行再降温,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进气温度。降低进气温度。降低进气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中冷
,具体为一种中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增压器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
[0003]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传统的中冷系统对高温的气流进行仅采用中冷器进行冷却,其降温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冷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顶部安装有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涡轮增压器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冷器,中冷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气管,传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进气集斗,进气集斗侧面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有多个冷却格,冷却格另一侧通过管道共同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另一端与发动机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背面安装有散热电机,散热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所述中冷器位于散热扇叶的背面。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格顶部贯穿设置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贯穿于冷却格顶部,所述散热鳍片为回形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格为顶部开孔的金属盒,所述散热鳍片贯穿于冷却格顶部的开孔。
[0009]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底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支架,所述进气集斗为三角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中冷器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中冷器进气端与进气管相连接,中冷器的出气端与传气管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传气管和进气管均为完全镀铬钢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中冷系统,通过设置在传气管上的冷却器,让高温的进气通过冷却格的阻挡,并利用贯穿在冷却格顶部散热鳍片对高温烟气进行再降温,从而能够实现对穿过中冷器的以降温的进气进行再降温,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进气温度。
[0014]同时,设置的散热风机和散热扇叶能够对中冷器进行直接的吹拂,并通过带动的气流带走散热鳍片上的热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发动机进气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背面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9]图中:1、发动机;2、冷却器;201、进气集斗;202、冷却格;203、输气管;3、涡轮增压器;4、传气管;5、进气管;6、中冷器;7、散热扇叶;8、散热电机;9、发动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3]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4]实施例
[0025]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同时也导致增压器排出的空气温度升高,随气压升高,但氧气密度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有效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有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在进行汽车涡轮发动机的中冷系统安装时,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冷系统进行涡轮进气的降温操作,能够有效的境地增压空气的温度。
[002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冷系统,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1顶部安装有涡轮增压器3,涡轮增压器3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涡轮增压器3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进气管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冷器6,中冷器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气管4,传气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器2,冷却器2包括进气集斗201,进气集斗201侧面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有多个冷却格202,冷却格202另一侧通过管道共同连接有输气管203,输气管203另一端与发动机1相连接,发动机1背面安装有散热电机8,散热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7,中冷器6位于散热扇叶7的背面,冷却格202顶部贯穿设置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贯穿于冷却格202顶部,散热鳍片为回形结构,冷却格202为顶部开孔的金属盒,散热鳍片贯穿于冷却格202顶部的开孔,发动机1底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支架9,进气集斗201为
三角形结构,中冷器6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中冷器6进气端与进气管5相连接,中冷器6的出气端与传气管4相连接,传气管4和进气管5均为完全镀铬钢管,通过设置在传气管4上的冷却器6,让高温的进气通过冷却格202的阻挡,并利用贯穿在冷却格顶部散热鳍片对高温烟气进行再降温,从而能够实现对穿过中冷器6的以降温的进气进行再降温,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进气温度,同时,设置的散热风机8和散热扇叶7能够对中冷器6进行直接的吹拂,并通过带动的气流带走散热鳍片上的热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发动机进气的温度。
[0027]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本中冷系统的安装时,需要将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接在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端时,从而能够利用涡轮增压器的增压能力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增压,使得发动机的进气量能够有所提高,如果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NOx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
[0028]需要注意的是,中冷器6是进行进气散热的主要设备,中冷器6中拥有网状的气道,从而能够对涡轮增压器3增压来的高温进气进行有效的分流,并利用散热电机8驱动的散热扇叶7对中冷器6进行降温,以此来对进气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系统,包括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顶部安装有涡轮增压器(3),涡轮增压器(3)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涡轮增压器(3)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进气管(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冷器(6),中冷器(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气管(4),传气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器(2),所述冷却器(2)包括进气集斗(201),进气集斗(201)侧面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有多个冷却格(202),冷却格(202)另一侧通过管道共同连接有输气管(203),输气管(203)另一端与发动机(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背面安装有散热电机(8),散热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7),所述中冷器(6)位于散热扇叶(7)的背面。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巍金海云姜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保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