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68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包括支撑架、余热回收管、主供给管和烧嘴单元,所述支撑架的设置有余热回收管和主供给管,其中余热回收管与焙烧炉的余热回收口连通,所述烧嘴单元包括内部的主热道和外部的辅热道,所述主热道与主供给管连通,其内部设置有主烧嘴,所述辅热道内设置有多个余热支管,余热支管均布在以主热道中心为圆心的外圆周上,且与余热回收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对烧嘴结构的改进,将收集到的余热通过余热支管阵列分布在主热道的周围,前段利用余热支管对主热道进行预热,后段主热道从中部产生高热源,对余热进行加热,使其满足温度要求,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且整体温度控制精确,节约的能源。约的能源。约的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


[0001]本技术属于碳块焙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

技术介绍

[0002]焙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对阳极成品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影响着预焙阳极产品的机械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焙烧工序的能耗占到阳极生产总能耗的60%左右。因此,降低焙烧能耗是降低阳极生产能耗和成本的关键技术。
[0003]炭素行业碳块的焙烧曲线是依据煤沥青的热解聚缩反应制定出来的,若升温速率较大,煤沥青挥发速度过快、残焦率减少,导致预焙阳极理化指标下降,电阻率上升,抗折强度下降;升温速率较小时,煤沥青残焦率提高,有利于提高预焙阳极性能,提高了预焙阳极的成品率,然焙烧时间、天然气耗量随之增大。一般情况下,焙烧时间为28~30天。
[0004]现有的燃烧架结构虽然也有将余热回收利用的结构,但是结构较为单一,仅仅将余热反注入焙烧炉中,但是碳块焙烧对于温度要求高,且温度要以一定的曲线提升,余热直接注入容易导致温度控制失衡,温度提升慢,反而不利用碳块的焙烧烘干,基于此,研究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余热利用效果差,致使焙烧炉温度控制难以掌握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包括支撑架、余热回收管、主供给管和烧嘴单元,所述支撑架的设置有余热回收管和主供给管,其中余热回收管经回收管与焙烧炉的余热回收口连通,所述烧嘴单元包括内部的主热道和外部的辅热道,所述主热道与主供给管连通,其内部设置有主烧嘴,所述辅热道内设置有多个余热支管,余热支管均布在以主热道中心为圆心的外圆周上,且与余热回收管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预热支管和主热道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热道还设置有多个辅烧嘴,所述辅烧嘴比主烧嘴小。
[0009]进一步的,所述辅热道设置在主热道的外侧设置有外包管,所述余热支管设置在外包管与主热道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供给管和余热回收管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对接头。。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结构过于单一,致使余热不能很好的应用在碳块焙烧过程中,基于此,本技术对烧嘴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烧嘴单元包括主热道和辅热道,其中主热道内设置有主烧嘴,其用于接收天然气并进行燃烧,而辅热道用于与余热回收管连通,在布置结构中,主热道居中设置,辅热道包括余热支管,余热支管均布在主热道的外侧圆周上,从而当主热道喷出热源时,以及在主热道加热的管壁上,在初期阶段,能利用余热对主热道进行预热,而随着主热道温度的提升,中部的这道能够对余热进行加热,使其得到目标温度。
[0012]同时本技术中主热道内设有辅烧嘴,开启特定数量的辅烧嘴和主烧嘴配合使用来对温度进行适应性调配,以满足碳块温度曲线的要求。
[0013]由此,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对烧嘴结构的改进,将收集到的余热通过余热支管阵列分布在主热道的周围,前段利用余热支管对主热道进行预热,后段主热道从中部产生高热源,对余热进行加热,使其满足温度要求,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且整体温度控制精确,节约的能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烧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主热道和辅热道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的标号为:1为支撑架,2为余热回收管,3为主供给管,4为烧嘴单元,5为对接头,6为主热道,7为辅热道,8为主烧嘴,9为余热支管,10为外包管,11为辅烧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主要利用余热对碳块进行焙烧,针对现有的结构中,余热直接注入焙烧炉,导致焙烧温度难以掌控,或者需要额外的加热结构来对余热进行二次加热,这种结构复杂,且余热通过单独的管路注入焙烧炉,致使焙烧炉温度难以掌控,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
[0020]如图1

3中所示,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包括支撑架1、余热回收管2、主供给管3和烧嘴单元4,支撑架1呈龙门架状结构,其设置有三个个横撑,其中一个上部的横撑上设置余热回收管2,中部的横撑上设置主供给管3,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在焙烧炉的上方,且在下部的横撑上设置多个烧嘴单元4,每个烧嘴单元4均朝下设置,且对应一个坑道,向坑道内注入高温热源。
[0021]本实施例中,余热回收管2经回收管与焙烧炉的余热回收口连通,用于将收集的余热引导至烧嘴处进行利用,主供给管3为天然气供给管道,主要为烧嘴提供能源。
[0022]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重点,烧嘴单元4包括主热道6和辅热道7,主热道6与主供给管3连通,其内部设置有主烧嘴8,辅热道7内部设置有多个余热支管9,余热支管9均布在以主热道6中心为圆心的外圆周上,且与余热回收管2连通。
[0023]具体实施时,如图2和图3中展示,预热支管9和主热道6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余热回收管3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分管,分管上又分出多个分支管,每个分支管与一个余热支管对应连接,将余热均匀的引导至主热道的周围,本实施例中主热道6居中设置,余热支管9均布在主热道的外侧圆周上,从而当主热道2喷出热源时,以及在主热道加热的管壁上,在初期阶段,能利用余热对主热道进行预热,而随着主热道温度的提升,中部的这道能够对余热进行加热,使其得到目标温度。
[0024]由此,本实施例不同于现有的余热利用结构,将余热通过多个余热支管引导至主热道的周围,通过一个烧嘴单元实现对余热的利用,利用主烧嘴与余热进行加热,使其满足预设目的,温度提升快,适用于碳块焙烧温度曲线(要求温度以一定的速度快速提升至一定
高度,且各梯度之间要求提升速度不同)的要求。
[002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主热道6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0026]本实施例中,主热道6还设置有多个辅烧嘴11,辅烧嘴44比主烧嘴小。
[0027]本实施例在主热道内设有多个辅烧嘴44,通过控制多个辅热嘴44开启数量,使辅烧嘴44和主烧嘴8配合使用,来对温度进行适应性调配,以满足碳块温度曲线的要求。
[0028]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辅热道的具体结构进一步说明。
[0029]本实施例中,在主热道6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外包管10,外包管10与主热道6之间形成通道,余热支管设置在外包管与主热道之间的通道内,所述主供给管和余热回收管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对接头4,对接头4经过管道与余热回收管和燃气供给口连通。
[0030]本实施例中,燃烧架为一个一体结构,其上通过外接头4与外部管道连通,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余热回收管、主供给管和烧嘴单元,所述支撑架的设置有余热回收管和主供给管,其中余热回收管经回收管与焙烧炉的余热回收口连通,所述烧嘴单元包括内部的主热道和外部的辅热道,所述主热道与主供给管连通,其内部设置有主烧嘴,所述辅热道内设置有多个余热支管,余热支管均布在以主热道中心为圆心的外圆周上,且与余热回收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块焙烧的燃烧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晖贺明选赵中良路进行秦学武路焕霞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银山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