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对背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60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对背连接器,用于电讯连接中央处理器模组,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用于固持该二连接器的串接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本体,其具有第一对接面及第一接合面,及收容于该第一本体内的数个导电端子;该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本体,其具有第二对接面及第二接合面的第二本体,及收容于该第二本体内的数个导电端子,其中第二接合面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合面相靠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结合体,而第二本体上对应设有第二结合体,且该第一结合面可与第二结合面相靠合,而该串接装置可以扣合在前述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结合体上,包含固持板体及抵止体,其中该抵止体系由固持板体向外延伸而成,该抵止体可扣卡于并列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结合体上,将第一、第二连接器有效固持在一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背对背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串接装置可将两个并列连接器结合一体从而具有稳固结合作用的背对背连接器。使用于主机板上用于电讯连接中央处理器模组的连接器,随着发展的趋势,已经由直立摆置演变为横式摆置,以达到轻薄的需求,此类横式连接器因为端子构形特殊,一般均以背对背两连接器设置。但是,现有背对背连接器因单一设置,连接器相互间连接固定可靠性低,在更换中央处理器模组或组装过程中易分离产生间隙而造成电讯传输上的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串接装置,可将两并列连接器接合为一体,并提供较佳固定效果的背对背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背对背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串接装置,其中该第一、第二连接器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结合体,而该串接装置包括固持板体及由该固持板体延伸而成的抵止体,借该抵止体可扣卡于该并列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结合体上,将并列连接器有效固持在一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制造容易、组装便捷而且结合稳固性良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串接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3A-A向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本技术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及用于固持该第一、第二连接器的串接装置3,其中该第一连接器1主要包括第一本体11,具有第一对接面111及第一接合面112,该第一对接面111与第一接合面112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插槽113,用于插置CPU模组,且该插槽113上下两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114,其与后面所述的端子收容孔214配合可容置数个导电端子4(请参考图5)。该第一本体11进一步包括由该本体11两端垂直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结合体12,其为一长方形体,包括通孔121及第一组合槽122,其中该通孔121垂直贯通第一结合体12的两侧表面,其配合其他元件可以将并列连接器1、2固定于电路板上(未图示);而第一组合槽122为第一结合体12外侧向内凹陷而成的一长方形槽孔,具有与该第一组合槽122各边壁均垂直相连的第一抵撑面1221,该抵撑面与后面所述的第二抵撑面2211(如图4所示)配合可于第一、第二连接器串接时提供与串接装置3的抵止体32抵撑的作用(后面详述),从而确保串接装置3稳固的固持效果。请参考图4并配合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2主要包括第二本体21,具有第二对接面211及第二接合面212,其中第二接合面212可与所述第一接合面112相靠合,于第二对接面211及第二接合面212之间设有第二插槽213,该第二插槽的上下侧同样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214,用以与前述端子收容孔114共同容置数个导电端子4。该第二本体21相对于所述第一结合体12设有第二结合体22,其包括第二组合槽221,该组合槽为所述第二本体21两端向外一体延伸而成的一侧视匚形体,该匚形体直竖壁内侧面为第二抵撑面2211,该第二抵撑面与前述第一抵撑面1221配合可于第一、第二连接器串接时提供与串接装置3干涉的作用。另外,该第二组合槽221与所述第一组合槽122具有相同的高度,从而使串接装置3恰好可以进入并列连接器的结合体并与其紧密接触。请参考图2及图5,所述串接装置3包括固持板体31及由该固持板体两侧垂直延伸而成的抵止体32,其中该固持板体31为一长形板状体,而该抵止体32于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倒钩32,这些倒钩具有抵止面321,该抵止面靠近固持板体的部分内凹形成凹口322,而且这些倒钩32上设有斜面323,其与抵止面321相连,用以导引串接装置3进入并列连接器,当串接装置3进入第一、第二连接器1、2的第一、第二结合体12、22,该倒钩32则扣卡于所述第一、第二抵撑面1221、2211上,从而将并列连接器1、2紧密固持在一起。权利要求1.一种背对背连接器,用于电讯连接中央处理器模组,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用于固持该二连接器的串接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本体,其具有第一对接面及第一接合面,及收容于该第一本体内的数个导电端子;该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本体,其具有第二对接面及第二接合面的第二本体,及收容于该第二本体内的数个导电端子,其中第二接合面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合面相靠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结合体,而第二本体上对应设有第二结合体,且该第一结合面可与第二结合面相靠合,而该串接装置可以扣合在前述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结合体上,包含固持板体及抵止体,其中该抵止体系由固持板体向外延伸而成,该抵止体可扣卡于并列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结合体上,将第一、第二连接器有效固持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对背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结合体是由所述第一本体的侧边水平延伸,具有第一组合槽,而该组合槽上设有与第一接合面平行的第一抵撑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对背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二结合体是由所述第二本体的侧边水平延伸,具有第二组合槽,而该组合槽上设有与第二接合面平行的第二抵撑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对背连接器,其特征是串接装置的抵止体是由固持板体两侧垂直延伸而成的四个倒钩,这些倒钩与固持板体之间形成凹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对背连接器,其特征是这些倒钩的末端设有一斜面,用以导引串接装置进入并列连接器的结合体。6.一种串接装置,用于固持背对背连接器,该背对背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结合体,该串接装置包含固持板体及抵止体,其特征在于该抵止体是由固持板体向外延伸而成,该抵止体可以扣卡于并列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结合体上,将第一、第二连接器有效固持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结合体是由所述第一本体的侧边水平延伸,具有第一组合槽,而该组合槽上设有与第二接合面平行的第一抵撑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二结合体是由所述第二本体的侧边水平延伸,具有第二组合槽,而该组合槽上设有与第二接合面平行的第二抵撑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接装置,其特征是串接装置的抵止体是由固持板体两侧垂直延伸而成的四个倒钩,这些倒钩与固持板体之间形成凹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接装置,其特征是这些倒钩的末端设有一斜面,用以导引串接装置进入并列连接器的结合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对背连接器,用于电讯连接中央处理器模组,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其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结合体,及用于固持该第一、第二连接器的串接装置,该串接装置包括固持板体及由该固持板体延伸而成的抵止体,当串接装置进入并列连接器,该抵止体可扣卡于该第一、第二结合体上,从而将并列连接器有效固持在一起。文档编号H01R13/00GK2360997SQ9825228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何有明, 董顺吉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有明董顺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