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47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百吨级大型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属于冶金制造领域,目的是缩小缩孔,提高钢锭成材率。补缩电极为圆台形状的锥形电极;补缩电极沿其轴向包括一端的上台面和另一端的下台面,所述下台面的直径与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相等,所述上台面的直径为电渣重熔电极直径的0.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百吨级单相电渣炉重熔过程中的补缩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百吨级电渣炉,其涉及的电渣锭直径达到1800mm~2300mm,如果补缩不好,容易造成钢锭顶部补缩不好,形成缩孔,从而影响钢锭的成材率。
[0003]传统的单相电渣炉电渣重熔补缩的电极直径一般不变,在此情况下,一般采用连续递减功率补缩或间断停电补缩。连续递减功率补缩主要是逐步降低电流、降低熔池深度,由于有金属钢液的不断补充,顶部缩孔得以不断填充,从而达到补缩的目的。间断停电补缩主要是采用停电间断一定时间

降低电流再次送电

停电间断一定时间

降低电流再次送电

再停电

再送电的间断供电方式。
[0004]上述传统的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0005]连续递减功率补缩,由于电极直径不变,尽管输入功率递减,但是电流降低会导致补缩过程不稳定,渣温降低太多,导致电极无法熔化或熔化量不足以填充缩孔,导致疏松、缩孔产生,钢锭成材率低。
[0006]间断停电方法,由于不断的停电送电,导致渣池温度波动大,渣皮易破裂,导致流渣,甚至流钢,破环了补缩的连续性,补缩质量差。
[0007]如果利用现有的工艺进行补缩,百吨级电渣锭(1800mm~2300mm)的缩孔在500mm以上,钢锭成材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缩孔大,钢锭成材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缩小缩孔,提高钢锭成材率。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补缩电极为圆台形状的锥形电极;补缩电极沿其轴向包括一端的上台面和另一端的下台面,所述下台面的直径与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相等,所述上台面的直径为电渣重熔电极直径的0.45

0.55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为结晶器直径的0.7

0.85倍。
[0011]进一步的,补缩电极的重量为总钢锭重量的10%

25%。
[0012]进一步的,补缩电压由正常重熔电压逐步递减至正常重熔电压的80%;渣阻从补缩前渣阻R0逐步增加至1.4 R0。
[0013]进一步的,电极熔化速度从正常熔速逐步降低至300kg/h;正常熔速值为结晶器直径的0.8

1.2倍。
[0014]进一步的,补缩过程中电极埋入深度为20

8mm;随着补缩的进行,电极埋入深度逐渐缩小。
[0015]进一步的,熔池深度由正常熔池深度逐步减少至小于或者等于200mm;熔池直径小
于或者等于结晶器直径的0.2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通过补缩电极呈圆台形状,使得在补缩工程中,补缩电极的有效直径逐步缩小,可以逐步缩小金属熔池,从而达到有效的补缩,随着补缩电极直径的缩小,其热源面积逐渐缩小,能够保证补缩过程的稳定性。百吨级电渣锭的缩孔深度控制在200mm,缩孔直径控制在结晶器直径的0.2倍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补缩电极主视图;
[0018]图2为补缩电极俯视图。
[0019]图中,补缩电极1、上台面1A、下台面1B。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0021]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补缩电极1为圆台形状的锥形电极;补缩电极1沿其轴向包括一端的上台面1A和另一端的下台面1B,所述下台面1B的直径与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相等,所述上台面1A的直径为电渣重熔电极直径的0.45

0.55倍。
[0022]钢水凝固过程中,因钢水密度通常由7.0kg/cm3增加到7.8kg/cm3,密度增大,体积会大幅收缩。因传热凝固,钢锭外表最先凝固,钢锭顶部中心最后凝固。若在钢锭凝固过程中没有额外的钢水补充,体积收缩而产生的缩孔会留在钢锭中心顶部较深位置,且钢锭越大,该缩孔越大,深度也会更深。传统的补缩工艺,其采用的补缩电极1为沿其轴向等直径的圆柱状,其钢锭热源面积沿其轴向基本上保持一致,金属熔池不能逐步缩小。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通过补缩电极1呈圆台形状,使得在补缩工程中,补缩电极1的有效直径逐步缩小,可以逐步缩小金属熔池,从而达到有效的补缩,随着补缩电极1直径的缩小,其热源面积逐渐缩小,能够保证补缩过程的稳定性。
[0023]目前通常采用的三相电渣炉有三根电渣重熔电极,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单相电渣炉,所述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为结晶器直径的0.7

0.85倍。
[0024]由于补缩电极1的重量太小无法满足补缩目的,太大又增加了补缩时间,降低了冶炼效率。为了兼顾单相电渣炉补缩要求与冶炼效率,最优的,补缩电极1的重量为总钢锭重量的10%

25%。
[0025]传统的补缩工艺,通常采用功率作为控制参数之一,但是,控制功率需要同时控制电压和电流,然而,电流的控制比较困难,为了克服该问题,提高控制的精确性,优选的,补缩电压由正常重熔电压逐步递减至正常重熔电压的80%;渣阻从补缩前渣阻R0逐步增加至1.4 R0。通过电压和渣阻作为控制参数,控制精度得到提高。
[0026]钢锭补缩前,电渣炉钢锭重熔的电压叫正常重熔电压。同理,本说明书中的正常熔速也为补缩前电渣重熔电极的熔化速度。
[0027]为了提高钢锭质量,最优的,电极熔化速度从正常熔速逐步降低至300kg/h;正常熔速值为结晶器直径的0.8

1.2倍。
[0028]其中,正常熔速=结晶器直径
×
K,其中,K为系数,K=0.8~1.2。例如:结晶器直径为2000mm,当K取1时,则正常熔化速度=1.0
×
2000=2000kg/h。本专利技术,电极熔化速度逐步
降低,最终降至300kg/h,使得补缩时电极熔化速度放慢,经过实践表明,电极熔化速度放缓慢后,补缩质量更好。
[0029]为了控制补缩缩孔进一步减小,优选的,补缩过程中电极埋入深度为20

8mm;随着补缩的进行,电极埋入深度逐渐缩小。
[0030]优选的,熔池深度由正常熔池深度逐步减少至小于或者等于200mm;熔池直径小于或者等于结晶器直径的0.2倍。
[0031]其中,正常熔池深度是指补缩前的熔池深度,正常熔池深度一般高度结晶器直径的一半甚至更深。本专利技术最后熔池深度与直径更小,其补缩缩孔更小,百吨级钢锭缩孔深度小于200mm,缩孔直径不大于结晶器直径的0.2倍,钢锭成材率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其特征在于:补缩电极(1)为圆台形状的锥形电极;补缩电极(1)沿其轴向包括一端的上台面(1A)和另一端的下台面(1B),所述下台面(1B)的直径与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相等,所述上台面(1A)的直径为电渣重熔电极直径的0.45

0.55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渣重熔电极的直径为结晶器直径的0.7

0.85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工艺,其特征在于:补缩电极(1)的重量为总钢锭重量的10%

25%。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百吨级单相电渣炉补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龙路正平金杨曾杰邓琴杨先芝
申请(专利权)人: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