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梵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32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结构包括联动架、底座、衔接架、夹持机构、升降杆,联动架的下端与衔接架的左侧铰链连接,衔接架与底座的上端活动卡合,升降杆的后端与联动架的上端活相连接,夹持机构与升降杆的前端相连接,当夹持机构将工件夹持到指定位置,通过中段杆能够带动接触板向内摆动复位,从而使接触板摆动复位产生的甩力能将其内侧的润滑油甩落一部分,通过接触板向内侧摆动复位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伸缩块在内固块的配合下沿着内腔向外滑动伸出,从而使冲撞块的上表面能够与外置面的内侧产生撞击,从而使接触板内侧的金属能够脱落。的金属能够脱落。的金属能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制造用机械手主要是用于对工业制造零件进行夹持移动的设备,通过将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安装在传送带旁,再通过智能制造用机械手的夹持器能够对传送带上传送的工件进行夹持转移,极大的节省了劳动力,但智能制造用机械手的夹持器内侧相对平整,若夹持器对表面涂有润滑油的工件进行夹持,则会出现部分润滑油附着在夹持器的内侧,若长时间的累积,则会使夹持器内侧变的极为光滑,以至于重量偏重的工件在夹持器内侧容易出现打滑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结构包括联动架、底座、衔接架、夹持机构、升降杆,所述联动架的下端与衔接架的左侧铰链连接,所述衔接架与底座的上端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杆的后端与联动架的上端活相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与升降杆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爪、支撑架、液压杆,所述夹持爪与支撑架的内侧活动卡合,所述液压杆安装于两个夹持爪之间。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夹持爪包括接触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杆,所述接触板与固定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于固定杆的内部靠下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杆贯穿于固定杆的内部靠上端位置,所述接触板设有三个,且分别在三个固定杆的底部呈平行分布。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接触板包括吸收条、受力板、转向辊,所述吸收条嵌入于受力板的内部位置,所述转向辊与吸收条的上端想看连接,所述吸收条采用能够吸收液体的聚酯海绵材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转向辊包括衔接点块、外固框、转轴、中段杆,所述衔接点块固定于转轴的外侧位置,所述外固框的内部与转轴活动卡合,所述转轴固定于中段杆的边侧位置,所述转轴设有两个圆形凸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固框包括内接块、框体、弹性条,所述内接块嵌入于框体的内部位置,所述弹性条安装于内接块的内部位置,所述弹性条采用弹簧钢材质,具有较强的弹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吸收条包括增触槽、吸水条、上凹槽,所述增触槽固定于吸水条的内部位置,所述上凹槽与吸水条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增触槽呈凹面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受力板包括打底板、外置面、抓力条,所述外置面固定于打底板的上表面位置,所述抓力条嵌固于外置面的上表面位置,所述抓力条采用密度较大,且质地柔软的丁腈橡胶材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打底板包括底板、伸缩块、内腔、内固块,所述伸缩块与内腔的内部滑动配合,所述内腔嵌入于底板的内部位置,所述内固块固定于内腔的内部位置,通过底板向内侧摆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伸缩块在内固块的配合下沿着内腔向外伸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伸缩块包括下置板、增重块、冲撞块,所述冲撞块的底部与下置板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增重块贯穿于下置板的内部位置,所述增重块采用密度较大的合金钢材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冲撞块包括块体、撞击块、边固槽,所述撞击块固定于块体的上表面位置,所述边固槽固定于块体的变成位置,所述边固槽呈凹面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当夹持机构将工件夹持到指定位置,通过两个夹持爪向外摆动展开,能够使工件脱离,通过中段杆能够带动接触板向内摆动复位,从而使接触板摆动复位产生的甩力能将其内侧的润滑油甩落一部分,再通过吸水条能够对进入受力板凹面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吸收,从而能够避免接触板的内侧累积附着过多润滑油,导致重量偏重的工件在两个夹持爪之间出现打滑的情况。
[0016]2、通过接触板向内侧摆动复位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伸缩块在内固块的配合下沿着内腔向外滑动伸出,从而使冲撞块的上表面能够与外置面的内侧产生撞击,并且通过增重块能够增大伸缩块的重量,从而使伸缩块撞击外置面内侧的力度能够更大,从而使接触板内侧的金属能够脱落,有效的避免了接触板的内侧附着润滑油时会变得具有粘性,从而导致金属工件上的金属屑会不断累积附着在接触板的内侧难以清理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持爪的爆炸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触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向辊的爆炸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外固框的爆炸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接触板向内摆动复位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吸收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受力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打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打底板的爆炸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伸缩块的爆炸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冲撞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联动架

1、底座

2、衔接架

3、夹持机构

4、升降杆

5、夹持爪

41、支撑架

42、液压杆

43、接触板

a1、第一连接杆

a2、第二连接杆

a3、固定杆

a4、吸收条

a11、受力板

a12、转向辊

a13、衔接点块

b1、外固框

b2、转轴

b3、中段杆

b4、内接块

b21、框体

b22、弹性条

b23、增触槽

c1、吸水条

c2、上凹槽

c3、打底板

d1、外置面

d2、抓力条

d3、底


d11、伸缩块

d12、内腔

d13、内固块

d14、下置板

e1、增重块

e2、冲撞块

e3、块体

e31、撞击块

e32、边固槽

e3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结构包括联动架(1)、底座(2)、衔接架(3)、夹持机构(4)、升降杆(5),所述联动架(1)的下端与衔接架(3)的左侧铰链连接,所述衔接架(3)与底座(2)的上端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杆(5)的后端与联动架(1)的上端活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与升降杆(5)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夹持爪(41)、支撑架(42)、液压杆(43),所述夹持爪(41)与支撑架(42)的内侧活动卡合,所述液压杆(43)安装于两个夹持爪(4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41)包括接触板(a1)、第一连接杆(a2)、第二连接杆(a3)、固定杆(a4),所述接触板(a1)与固定杆(a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a2)贯穿于固定杆(a4)的内部靠下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杆(a3)贯穿于固定杆(a4)的内部靠上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a1)包括吸收条(a11)、受力板(a12)、转向辊(a13),所述吸收条(a11)嵌入于受力板(a12)的内部位置,所述转向辊(a13)与吸收条(a11)的上端想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a13)包括衔接点块(b1)、外固框(b2)、转轴(b3)、中段杆(b4),所述衔接点块(b1)固定于转轴(b3)的外侧位置,所述外固框(b2)的内部与转轴(b3)活动卡合,所述转轴(b3)固定于中段杆(b4)的边侧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框(b2)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梵
申请(专利权)人:黄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