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深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51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拉深下模具,能够引导并收集位于下模具上表面的润滑油液,从而减少堆积油液形成的污染。本申请中的拉深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以及导流接头;所述下模具本体上部内嵌设置有所述边侧槽体,所述边侧槽体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所述导流接头位于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边侧槽体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流向与所述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深下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拉深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深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板材拉深成形是利用金属板材的塑性,通过下模具固定板材及上模具的外力冲压作用,将板材制成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0003]在金属板材拉深成型的过程中,一般使用润滑油对凹模圆角、毛坯与其凹模之间进行良好的润滑,从而降低摩擦力,降低拉深力,提高材料的极限变形程度,降低极限拉深系数,进而提高模具寿命和加工得到的零件的质量。
[0004]但润滑油在凹模圆角、毛坯与其凹模之间进行润滑作用时,可能会因为重力或者冲压拉深过程中的向下惯性作用,使得润滑油液流向下模具的表面,从而堆积大量润滑油液形成油液污染,影响拉深模具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深下模具,能够引导并收集位于下模具上表面的润滑油液,从而减少堆积油液形成的污染,具体参考下述例子。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深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以及导流接头;
[0007]所述下模具本体上部内嵌设置有所述边侧槽体,所述边侧槽体依次首尾连接,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所述导流接头位于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边侧槽体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与所述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br/>[0008]可选地,所述拉深下模具还包括:导流凹槽;所述边侧槽体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导流凹槽底部任一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流向所述导流凹槽内。
[0009]可选地,所述导流凹槽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通孔对应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的高度。
[0010]可选地,所述至少三条边侧槽体的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相互匹配。
[0011]可选地,任一所述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与对应的所述下模具本体侧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预设阈值。
[0012]可选地,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设置有凸管,所述导流接头套设于所述凸管外,与所述凸管可拆卸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凸管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流接头内侧设置有内螺纹,以通过所述外螺纹以及所述内螺纹的配合使得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凸管固定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至少三条边侧槽体的宽度与对应预设阈值匹配。
[0015]可选地,所述边侧槽体为U型槽。
[0016]可选地,所述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相对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预制夹角。
[001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18]下模具本体上部内嵌设置有边侧槽体,边侧槽体依次首尾连接,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导流接头位于下模具本体一侧,与下模具本体固定连接;导流接头与边侧槽体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边侧槽体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通过通孔流向与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由于下模具本体的表面各个位置较为粗糙,与水平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夹角,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模具四周流去,则设置的边侧槽体可以对下模具本体表面上的油液进行收集,并通过较低高度位置处的通孔流向与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对多余的润滑油液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存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中的拉深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中的拉深下模具的结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00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5]此外,在本申请中所附图式所绘制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
[002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深下模具,能够引导并收集位于下模具上表面的润滑油液,
从而减少堆积油液形成的污染。
[0027]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申请的拉深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1、至少三条边侧槽体2以及导流接头3;所述下模具本体1上部内嵌设置有所述边侧槽体2,所述边侧槽体2依次首尾连接,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所述导流接头3位于所述下模具本体1一侧,与所述下模具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接头3与所述边侧槽体2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2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2内的润滑油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与所述导流接头3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
[0028]通常,在薄板五金件等零件的冲压加工过程中,冲压拉深模具对金属薄板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剪切变形,冲压拉深模具对薄板的摩擦和冲击力会使变形部位温度升高,难以达到预期形状,且干摩擦状态容易使冲压工件表面划伤,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产生,通常要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由于下模具本体1的表面各个位置较为粗糙,与水平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夹角,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模具四周流去,本申请中设置的边侧槽体2可以对下模具本体1表面上的油液进行收集,并通过较低高度位置处的通孔流向与导流接头3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对多余的润滑油液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存储。
[0029]可选地,拉深下模具还包括:导流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深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本体、至少三条边侧槽体以及导流接头;所述下模具本体上部内嵌设置有所述边侧槽体,所述边侧槽体依次首尾连接,以包围并收集拉深工作区域向外侧流导的润滑油液;所述导流接头位于所述下模具本体一侧,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接头与所述边侧槽体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的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与所述导流接头对接的外界储油设备中。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拉深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深下模具还包括:导流凹槽;所述边侧槽体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导流凹槽底部任一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边侧槽体底部的高度,以引导所述边侧槽体内的润滑油液流向所述导流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拉深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凹槽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通孔对应内部管道底面任一位置的高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游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林坤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